知行统一观对现代中医及中医院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2-10-21 10:49:55

知行统一观对现代中医及中医院发展的启示

摘 要:的知行统一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实际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中医及中医院的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现状。本文从《实践论》知行统一观视角入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并展望现代中医及中医院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知行统一观;现代中医;中医院发展;启示

于1937年7月撰文的《实践论》,是认识论的哲学论著,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和实践统一的理论总结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它以认识与实践关系――“知行”关系为基本线索,在实践基础上剖析“认识论”。几千年来,随着科技经济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医学活动不仅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还在这一体系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进入新模式,中医医院建设也已在各省、市、县全面铺开。然而,目前我国中医医院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或阻碍了中医,乃至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地进步,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人们的需求。笔者经过党校培训学习后,对《实践论》感悟颇深,现结合自身多年中医医院管理经验,从知行统一观科学理论视角入手,分析探索现代中医及中医医院发展问题、思路。

一、“临床服从需求,科研服从临床”,中医医院建设成为现代中医事业发展的关键

病理学教育家孙绍谦指出:《实践论》开辟了学术界革命的思想道路,也开辟了中国医学界思想革命的道路[1]。现代中医学经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研究,已成为从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理论。然而,自西医传入我国,由于西医理论体系科学、完善,逻辑性强且西医院管理体系和模式更加完善等因素,中、西医学的发展出现了竞争性的矛盾,甚至曾出现“取缔中医”的言论。因此,如何在当今医疗环境下,实现中医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其关键就在于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医院建设。

“脱离实践的医学是不存在的,脱离社会实践的医院建设不会拥有未来”。医院是收容和治疗病人的专门机构,“一切以病患为中心,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发展的宗旨。认识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通过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因此,确立“临床服从需求,科研服从临床”的原则来指导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临床服从需求,科研服从临床”,即临床服从各社会阶级人们的需求、各种病种患者的需求;而任何医学科学研究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服务于临床,服务于医疗事业。如何实现临床服从需求,这就需要从目前医疗卫生行业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入手,如:提高医院整体诊疗能力,实现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规范医院药房管理,打击“只用贵药、只进贵药”的恶劣现象。另一方面,任何医学科研项目都是为了从不断反复的科学实践中得出真理,探索可能的、可行的科学理论,最终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证据支持。但目前我国存在的“强制性”搞科研现象,已严重危害了科学实践活动的自然变革。规范科学研究,严惩科学造假已势在必行。我们应肃清一切阻力,为建立一个不败于西医医院,为现代人们所接受,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能够促进中医事业进步的中医院而奋斗努力。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软硬件”综合发展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当前,中医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资料显示,中医已陷入传承危机,我国著名中医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000余人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人[2]。尽管全国院校中医专业不断扩招,学术继承人、中青年临床学术骨干培养力度不断加大,但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1.中医院校相对落后,照搬西医教学模式,大多数院校毕业生不能完成从中医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转变;2.中医人才出路没有保障,就业形势严峻,与同级西医院收入差距较大;3.人才培养成为一种形式,多数继承人难以担当振兴中医的重任。

黑格尔曾说“存在即合理”,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客观规律性,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承载了不可泯灭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健康保障。但在当下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如何从“人”入手,做好队伍建设,完善传承机制,减小与西医院校的差距,改善上述突出问题,重塑中医。这就需要国家重视中医事业,加大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实现中医的综合发展。

三、中医欲发展必先自强,加强中西医完美结合,打造中医院品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医院的国家,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医学发展、医院建设已远远落后于美、俄、日等诸国。究其原因,与我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密不可分。中医学具有稳定性、强制性的特点,其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学说基本内容,自《内经》起一脉相承,虽形成了基本理论体系,但受尊经、卫道复古主义思想影响相当严重,对中医的强权控制已达僵化状态[3]。这使中医理论缺乏对新理论、新知识的追求,甚至出现“保国粹、理国故”,使中西医长期对立。但同时,中医在许多问题上又陷入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中医理论缺乏清晰性,学生常难以理解运用,老师难以言传身教,使中医实践活动陷入瓶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将古代医家经验理论与当代医学实践相结合,克服中医学自身制约条件,进一步完善中医理论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近现代医学泰斗张锡纯认为“参西是时势所需”,要振兴中医,不与时俱进是行不通的。中医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科学研究常常陷入片面成为必然。只有通过不断的反复科学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实现质的突破。“科学无国界”,中西医结合是大势所趋!中医院建设更是离不开西医基础的支撑。我们应该中西医结合,将品牌意识作为一种策略导入中医院管理中,形成有中医特色的医院理念、标志、医疗技术、中医专家、环境、设施等?[4]。从而提高中医院医疗质量和水平,以适应患者不断增长的医疗。

相信在各级党政领导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将中医及中医院建设发展与知行统一观原理相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其客观规律,中医事业发展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 孙绍谦.从实践论看医学和病理学[J].科学通报,2(5):458-460.

[2] 李佃贵.中医院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42-51.

[3] 陈希哲.中国医学为什么落后了[J].医学与哲学,1986,(3):38-41.

[4] 杨禅中.中医院品牌文化构建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上一篇:对歌曲中歌词的理解与把握 下一篇:星子灯舞蹈的当代特征与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