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生活”之源以盈教学

时间:2022-10-21 09:59:16

汲“生活”之源以盈教学

摘 要:英语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我根据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和《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特点,从创设情景课堂、布置多样作业、开展课外活动三个方面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为生活所用。

关键词:生活教育; 情景课堂; 为生活所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03-001

英语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只有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点)。它包含精神有: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生活化是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我在感悟“课标”的同时,从创设情景课堂、布置多样作业、开展课外活动三个方面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为生活所用。

一、情景课堂,贴近实际

教师应在“课标”指导下,用生活理念构建教学大课堂,努力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运用新颖多样的方法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

1.提问有效,激发兴趣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教师通过充满生活气息的提问燃起学习热情。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时,我一边播放日本2011年地震的视频,一边提问“Do you know the earthquake? Is it terrible? How did it happen?”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谈谈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和防范的方法。大家谈得津津有味,还谈到了日本地震引起的某些人“抢盐分波”。源于生活感受的问题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激发起表达欲望和学习热情。

2.精设环境,学以致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我们创造生活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教学“牛津”7A Unit3 课文时,我提前布置了教室,带来南瓜、糖果、面具一类的道具,播放Halloween歌曲“Knock,knock”,为学生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在课上学生带上面具、拎着南瓜灯笼、手拿糖果表演万圣节的情景,学生们玩得开心也学得很开心。

3.多种手段,如临其境

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来优化教学环境,既能引起学生的无意识注意,轻松地投入学习中,又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实物是最具体的直观的方法,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牛津”初一和初二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例如:教“牛津”中8A Unit1中单词big 、 small、round、square等时,我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同伴或好友来谈谈:“Who has round/square face?”等,把生活拉进了课堂,学生有话可说。

多媒体能有机地结合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把抽象呆板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例如在教学“牛津”7B unit 5第一课时,我扫描下课本上图片,让学生两人一组会话为图片配音,鼓励学生归纳出该图片的短语。这样一来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参与度都被调动了起来。

二、作业布置,形式多样

“课标”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生活中处处有英语,在布置作业时,应把学习的自由空间还给学生,创新作业类型。

1.开拓视野,听说不误

语感是从不断朗读和听说中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我指导和推荐学生利用节假日收看如CCTV9“希望英语”节目和浅显的英文影片如《狮子王》、《简・爱》。他们的英语纯正标准,学生在观看时可以模仿发音锻炼听力。

2.利用实物,动手实践

设计作业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语言,“为用而学,运用中学,学了就用”。例如“牛津”7B Unit1 中,我们学量房间和家具的名词。我布置学生为家里物品制作标签,如在study中,学生可以做computer、lamp、printer、desk、bookshelf、chair等标签。为了美观,学生认真书写、精心装裱,既加强单词记忆,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3.走进生活,增长见闻

生活是英语教学中最好的教材,学生只要到生活中走一走就不难发现我们的周围充满英语,大到公共场所的标识语,小到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在学习“牛津”8A Unit 5 第八课时缩略语时,我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多种缩略语并查出它们的全称。第二天学生交来很多,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三、课外活动,缤纷多彩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英语教学是开放型的社会大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本领。

1.营造氛围,日积月累

英语学习的过程要靠一日日累加起来。我尽量给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鼓励他们尽可能的使用英语。如把学生摘抄的英语谚语、幽默、歌词、小诗等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内;每个学生取英语名用于互相称呼,这种文化氛围有利于语言的交流。

2.举办比赛,展现自我

我每学期都会举办如歌曲比赛、演讲比赛、单词默写比赛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这些活动侧重于口语或书面表达能力,供不同性格、对英语有不同爱好的学生选择参加。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展现各自的特色,从而获得各自的成就感。

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要教师随时注意“汲取”这些课内外的真实的生活情景,抓住这些契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丰盈我们的教学,真正地把“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

参考文献:

[1]谈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4卷

[2]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上一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电子商务能力探讨 下一篇:生物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