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艺术与市场金碧辉煌

时间:2022-10-21 09:08:04

何海霞艺术与市场金碧辉煌

何海霞是20世纪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将山水画的发展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作为长安画派重要开拓者之一,何海霞与石鲁、赵望云一起,被并称为“长安三杰”;作为融古今意蕴于一体的大家,何氏独展“庙堂文化”,开辟了金碧山水范式,无疑是中国近现代金碧泼彩山水画的擎旗人。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上,何海霞被逐渐看好。画作市场拍卖价格稳步上升,升值潜力值得期待。

民族艺术的典范

何海霞1908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满族家庭,初名何福海,字瀛,号海霞。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专业画家,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青绿、水墨、界画等方面,为“长安三杰”(石鲁、赵望云、何海霞)之一。

从他一生的艺术道路与艺术特点来看,可概括他的绘画为五个阶段,即“摹古”、“摹师”(摹张大千)、“摹生活”、“摹政治”与“摹己”。这正如他说:“在我一生中,先是画古人,后是画老师,再后是画生活、画政治,最后才是画自己。”

何海霞幼年时就随父亲研习书法,并进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学习四书五经。并早早跟随北京画家韩公典学习国画,学习地点是中国古董、文房、字画云集的琉璃厂。在这里,他有幸见识了大量古代字画真迹,临习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古画,并学习了画作装裱和鉴赏等技艺,在古文、绘画和鉴定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6岁的何海霞,就以出色的绘画才能而誉满京城,并作为“神童”入选中国画学研究会,成为当时画坛领袖周肇祥,金城的徒弟,其早期绘画以传统为主,他的临本常被认为是古代某名家的手笔,足以“以假乱真”。

1935年,在北京春华楼,何海霞拜张大干为师,正式成为大风堂弟子。此次拜师,成为何海霞艺术生命的第一个重要转折。在张大千引见下,何海霞认识了当时画界的齐白石、徐悲鸿、叶浅予等诸多名家,眼界大开。其在诗词、题跋、钤章等方面的造诣迅速提高,并多次和书画名家举办联展。从此以后,何海霞迈入职业画家之路,以画谋生,至2Q世纪50年代其山水画成熟。1951年,他迁居西安,于1956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任专业画家。重要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他与石鲁、赵望云等一起开创“长安画派”,这是他对中国现代绘画史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在何海霞的画作中,如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泼墨和水墨浅绛等,都高度娴熟地融为一体,笔与墨和谐,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其深厚的传统绘画艺术功力。在师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又亲身体验生活,不断突破与超越自我,始终坚持“活到老,画到老”的作风与探索精神,并且紧跟时展的步伐,将宫廷的“院体画”、传统的“文人画”、“民间画”与“西洋画”,融为一体,使其山水画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为中国山水画的创新,立了一座艺术丰碑。

当然,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何海霞用70余年的时间,对传统潜心的研究和对自然与生活深入的体验,通过无数次的艺术实践,最后才达到集传统艺术根基与创新于一身。总的来说,他极力提高了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开拓了语言体系的新视野,在构图与布局上也别具一格,作品具有雄健浑厚,飘逸奔放、骨体坚凝,意象雄奇等特点,极大的增强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其绘画在思想内涵、审美风格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称之为深厚的传统艺术根基与民族艺术的典范。

长安画派的擎旗人

上世纪60年代初,何海霞、石鲁、赵望云三位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泰斗式人物,在大潮的推动下,不期而至相聚在长安。赵望云德高望重,质朴苍茫。很早就用高雅的国画来反映民生疾苦。石鲁才有独秀,大破大立,浓缩了炽热的时代风云。而何氏则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纯正的中华品格唤起人们心头的民族自尊。何海霞、石鲁、赵望云也因此被誉为“长安三杰”,画家们“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成为时代的呼声。

这一时期,何海霞创作了《西坡烟雨》、《宝成铁路》、《驯服黄河》、《锦绣山谷图》等作品。均雄浑博大、豪放超脱,八百里秦川的壮阔、黄土高原的朴厚,都幻化为他笔下山水的灵魂,成为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

何海霞被称为长安画派三杰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落差和个人命运的不同,这三杰之中,又以何海霞的艺术成就为最高。何海霞比石鲁多活了16年,比赵望云多活了21年,而且惟有何老的艺术舞台,在最关键的时候,由西安转移到了北京。展示艺术才华的场景变了,人的精神风貌和眼光视野变了。他树立了讴歌时代、振兴民族文化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他1976年以后所作的巨幅山水面,宏篇巨构、金碧辉煌、气势磅礴、意境幽远,充满了欢乐和热情,表现出吞吐山川、拥抱时代的大手笔、大气魄、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这些作品,无论在思想境界还是审美风格抑或绘画语言方面,都表现出何海霞的力量、成就和辉煌。

独创金碧山水

20世纪90年代,何海霞作品进入其个人绘画生涯的高度成熟时期,尤其是金碧青绿山水画达到了当时无人企及的境界,至今尚无来者可追,可谓“‘金碧’辉煌”。

何海霞开拓“长安画派”可谓功勋卓著,但他并未止步,而是积极变法,探寻艺术巅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调至中国画研究院,开始尝试在传统青绿山水画中加入泥金一色,用泥金钩染山廓、石纹、彩霞等,这种独创的画法设色鲜艳,笔调雄浑,极度发挥了水、墨、彩功能,使山水画深厚凝重、浪漫奔放、气势撼人。晚年何海霞独创金碧山水,中国画自此多了金碧辉煌的重彩青绿山水画形式,别具一种青春气象和俊雅清丽的辉煌感。至此,何海霞的作品中,小青绿、大青绿、金碧、泼彩、泼墨和水墨浅绛,已高度娴熟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这一大气磅礴、苍茫浑厚的绘画形式多用于描绘了祖国繁荣昌盛的气象,展现了“庙堂文化”,并开创了何派金碧山水的范式。这一时期,他先后为钓鱼台宾馆、北京饭店等重要场所绘制的《爱我河山》、《华山》、《金碧青绿山水》等鸿篇巨构,无不笔酣墨饱大放异彩。

拍卖价格逐年提升

上一篇:为条小溪座谈4000次 下一篇:奥运冠军奖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