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生科罚得太轻

时间:2022-10-21 09:02:20

万福生科造假上市案似乎已尘埃落定,该处罚的罚了,该补偿的补了,只留下平安证券董事长杨宇翔的一声叹息:“我们承认自己技不如人。”有人问我,如果这样的恶意造假操纵股价案发生在美国会如何处罚?借此机会,讲一讲我在美国被监管处罚的经历和美国证券业的处罚方式。

万福生科的主要受罚者是中介机构,特别是保荐万福生科公司上市的平安证券公司,而对于上市公司本身的处罚,却只有对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两人各罚款30万元和终身禁入。美国证券市场也有类似的财务造假案,最震惊的是安然事件。安然公司一度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公司”之一,2001年公司突然破产,揭开公司多年来一系列粉饰业绩并操控股价的财务造假的真相。最后的处罚是:董事长及法人代表肯尼思·莱面临11项指控和9000万美元的罚款,但因其病发去世而被豁免;前首席执行官杰夫·斯科林被判刑24年4个月;前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面临78项指控,判刑10年,罚款2380万美元;前首席会计师理查德·考赛因主动认罪并做污点证人而从轻发落,判刑7年,罚款125万美元。在此期间参与公司财务审计和股票推荐的3家中介机构有花旗银行,罚款20亿美元;摩根大通,罚款22亿美元;美洲银行,罚款6900万美元。为安然公司提供会计审计服务的前全球5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则因妨碍司法公正被立案,安达信因此破产。

诈欺,是美国证券业的罪中之罪。一旦被举证确认,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一律移送司法,在证券业内的处罚之外再诉诸刑法。相比之下,万福生科仅限于证券业内的处罚是太轻了,特别是对于“主犯”即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仅各罚30万元!这无异于纵容诈欺!仅凭首席执行官自己说的话:“造假太狠了。”这在美国就足以被判刑。

在美国证券业的公开纪录(CRD)中,对任何从业者和从业机构的任何处罚之后都有一项:该处罚是否涉及任何“诈欺,违法或其他行为不当”?此栏由监管机构确认“YES or NO”。如果是“YES”,该项处罚之外就一定还有相关的追诉,或者是业内立案,或者将移送司法,违规者罚款,违法者判刑。几年前国内媒体对我在美国证券业的“禁入”处罚沸沸扬扬,我之所以能“闻谤不辩”,淡然处之,因为在该项处罚的下面:“是否涉及任何诈欺,违法或其他行为不当”一栏中,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确认是:“NO”。我在美国证券业从事创业逾11年,是1992年取得“持牌人”资格的唯一大陆学子。从业期间有客户投诉,也有两次违规,但最重的处罚却是在我离任后两年才发生的“禁入”。

美国证券业的“禁入”有4个等级:1.资质性事件(Disqualified event );2.禁入+罚款;3.终身禁入+罚款;4.终身禁入+罚款+刑事问责。经澄清后才知道,对我“禁入”处罚的唯一原因是“持牌人”在离任后24个月内必须保持注册信息的完整与准确,而我在离任归国后变更了家庭住址而未申报。所以经沟通,美国金融监管局破例在2012年6月在CRD档案中公示我的“禁入”原因,并确认可按照程序重新进入证券业。

如果万福生科案发生在美国,处罚最重的一定不是保荐机构平安证券,而是所有直接涉及诈欺的个人。因为,平安证券是股份制公司,重罚平安证券必然殃及无辜的股东,结果必然是放纵了主犯,却让无辜者“躺着中枪”。此外,《证券法》规定的处罚金额和判刑年限都很低,但若按照美国的司法解释,数案并罚的结果是单项累加,罚款金额就绝对不会是30万元!比如对万福生科的处罚,即使不判刑仅处以罚款,计算罚款的方法也应该是每一笔造假以罚款30万元为上限的累加。该案显然已涉及多笔财务造假,假设可以确认有100笔财务造假,罚款金额应为30万元×100=3000万元。

上一篇:谈砖混结构可靠性鉴定程序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秘密4:签订霸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