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文化底蕴之“员工援助基金会”诠释企业“家”文化

时间:2022-10-21 07:40:23

建立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文化底蕴之“员工援助基金会”诠释企业“家”文化

管理案例系列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

2011年12月12日,嘉盛公司包装部的员工浦同泽去医院体检时,被告知患了急性白血病,这一晴天霹雳让他和他的所有亲人、朋友、同事都万分难过..浦同泽平时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人非常和善,他被安排进惠州市中心医院进行紧急治疗。每天需要近两千元的医疗及其他费用,对于来自云南贫困家庭的浦同泽来说,真是举步维艰!仅仅靠社保及其家庭收入实在是无力承受巨大的医疗费用开支..

在获悉浦同泽的病情后,嘉盛公司人力行政部负责人会同生产部领导到惠州市中心医院看望并慰问,鼓励浦同泽坚定信心,一定要树立战胜病魔的坚强信念。

2011年12月16日,经嘉盛公司员工援助基金会管理小组成员开会讨论通过,根据浦同泽的实际病情,决定启动员工援助二级方案,向该员工拨出基金捐赠款项,并于当天送到在医院陪护浦同泽的家人手中。这次捐助,让浦同泽全家无比感动,也就意味着浦同泽多了一份生存的希望!正是这笔珍贵的捐款,把浦同泽从95%几率的死亡线上慢慢拉了回来,至今逐渐康愈!

嘉盛公司“员工援助基金”成立后,帮扶了不少像浦同泽那样突然遇到困难的员工。“员工援助基金”成为嘉盛公司全体员工心中代表公司文化的温暖的火炉。

嘉盛帐篷公司“员工援助基金”成立之初是由公司先行注入启动资金,用员工互助、互动的方式,不断提高基金数额和帮扶能力。

在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高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减少优秀员工的流失是目前中国企业的重大课题。

企业在建立规范的“选、育、用、留”人管理机制同时,更应该以“文化留人”为企业持续的用人战略,建立“以公司为家”的企业文化底蕴,适时解决员工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免却员工后顾之忧。

嘉盛帐篷公司成立“员工援助基金”就是基于这样的企业文化而设立的。

员工援助基金会坚持以员工“自主管理、量入为出、民主理财、专款专用”为原则,收支单独设账,由公司财务部代管,并通过基金管理小组会议集体决议,持之以恒为困难员工办实事送温暖。

迄今为止,通过公司注资、员工捐款、员工违纪乐捐、公司营业外收入等等来源,共注入各种善款共80多万元。基金先后支助患病员工16人、家庭困难员工11人、自然灾害救济5起、小孩上学资助、赡养孤寡老人等红白喜事达 70多万元。

成立员工援助基金管理小组,小组组长由人力行政部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全部由员工担任,由各部门自由选举产生;基金管理小组负责基金的筹集、表决、审批、记账、公示等工作;基金收支做到公开透明,每半年将收支结存和享受资助员工情况进行公示,充分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所有基金必须全部用于规定的帮助对象,任何部门及个人无权挪用及侵占。

通过互助的方式资助有困难的员工,员工以企业拥有员工援助基金为荣,企业也因此在同行业和所在区域企业而闻名。

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一部分,成立员工援助基金这一举措,为企业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供人性化的机制和氛围,体现了企业大家庭的无限温暖。

没有小家哪有大家?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分子,肩负着自我生存与家庭经济来源担子。员工能够在企业安心上班,家庭安稳和谐必不可少。个人小家和企业大家建立起长期良性的互动,当企业需要员工支持和奉献的时候,员工以及背后倍增的家庭成员一定会义不容辞地站在企业的一边,支持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自然而然,员工远离了抱怨、阻碍和责怪等负面影响,一心一意拼事业。

社会保险关注的是员工个体保障,而缺少对家庭成员整体的即时扶持。如果企业拥有成立员工基金会的理念和气魄,通过员工之间互相帮扶和企业资助这一善举,以持续维系和引导员工的友爱、奉献、感恩这一长远行为,相信规范和遵守企业制度一定会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优秀员工流失的问题也会受到一定的遏制。

上一篇:华视传媒: 快公司的“七年之痒” 下一篇: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