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景区滨湖区域的景观设计特色

时间:2022-10-21 07:28:23

石湖景区滨湖区域的景观设计特色

摘要:本文从石湖景区滨湖区域的景观设计特色,探讨了如何有效的保护城市滨湖生态环境进而协调的发展,优化方案。笔者认为这也是我国城市发展和景观设计、规划者值得不断积累经验和深入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石湖景区;滨湖区域;景观设计;特色

1.引言

石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久远的人文景观,由此,使“石湖佳山水”成为南宋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所云“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桥名),则与未始游者无异”的“吴中胜境”。但是这个古代闻名遐迩的“胜景”在近几十年中并未获得合理的保护和发展,地位并未获得重视。与同样是以湖景著称的杭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境遇相差很大。2010年以来由于市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市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从石湖景区滨湖区域着手,逐渐整治、优化、提升景区的环境、配套,提升景观效应、文化效应和生态效应。

2.建设中原有场地的限制

由于石湖景区滨湖区域长期疏于系统管理,在近期的规划工作中存在以下限制,并在建设过程中针对性解决:

2.1城市发展的限制

滨湖地带的北部、东部区域为建设中的城市空间,城市化的进程对景区的保护、景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限制和影响。高架道路及新建房屋对石湖东部与城市空间的交融起到了阻隔的不利作用。应当对城市空间与石湖景区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做到相互融合,和谐发展。

2.2村镇发展的限制

由于景区处于行政交界处,景区内现存在诸多无序发展的农村民房,违章搭建严重,外来人口众多,村庄原有肌理破坏殆尽,乡村景色成果城市环境和治安治理的重灾区,给景区环境整治带来了难度。

2.3文化链接的缺失

石湖景区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吴越历史人文资源,但是区域内现存的文化景点、历史遗迹,场地的文脉梳理方面需要整合、恢复。在此过程中,尚缺乏一个以新的思维和视角来反映石湖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与现代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2.4空间发展的局限

由于周边村镇的发展和景区边界的限制,目前可改造的景观面带状分布的景观带面宽较窄,无法形成丰富的节点空间,空间层次较为单一。导致游览的内容单调。

2.5植物配置的单一

由于长期的属于无人绿化管理状态,现状的植物没有进行合理的配置,且长期遭受垂钓人员的践踏,植物损坏严重。毫无田园野趣的景致特色。且植物配置稀疏不成气候,多处为苗圃种植方式,不强调景观效果,空间关系单一,不够疏密有致,无组团关系。

3.采取的优化的几大手法

在石湖景区的建设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将整个景区景观绿化提升定位为以田园风光和吴越遗迹为主线,修复清新秀美的生态景观,突出独特的江南乡土风貌,凸显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滨湖景观绿化区域在景观调整上采取“留、部、挪、改、增”五大手法。其中:(1)留:尊重现状,保留现场长势良好、树形优美的乔木;(2)补:在原有植被系统上,补充中小层次色叶乔木,低矮花灌木及少量宿根花卉层次,较远处补充背景林带,形成自然稳定且色彩丰富的观赏群落;(3)挪:将杂树或长势不好的乔木移植到背景密林中,对绿化进行归拢,形成成片种植观赏林;(4)改:适当改变现有林缘线,尤其是优化现状僵硬的灌木边缘,使之呈现为一种更为自然的形态增加些不同树形的乔灌木,以改变其单一的林冠线。(5)增:大量增加水生植物,局部穿插木栈道,使之富有野趣,并形成层次色彩丰富的景观环境,同时增加景点建筑。并在周围根据各自特色配置成片的观赏性植物及特色植物。

4.通过绿化景观提升所取得的效果

4.1打造优美的植物林冠线,实现生态修复

有别于金鸡湖、独墅湖等现代景区,作为苏州西南角“绿肺”的石湖,生态修复是景区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通过石湖景区滨湖区域4号地块西侧景观绿化项目,将原有绿地东西向范围从原先的100米扩大到140米,增加绿地面积2万平方米;并通过对现有场地河道的梳理,通过围堤堆岛等手法,形成丰富的河道岸线和地形起伏,并通过精心的植物组团配置,做到在有限的范围营造出丰富的视觉空间享受;南石湖配套设施地块调整为临时绿化,增加临时绿地面积14.4万平方米;而在东入口区域,2000平方米的硬质铺装最终换成了怡人的绿地。整个环湖地区均强调水生植物的种植,通过景观的打造,尽量弱化城市建筑对景区的影响,起到隔离过渡作用。

4.2严格控制建筑尺度,打造园林式景观配套。

滨湖区域内的建筑规模得到严格控制,建筑不超过2层,多以一层为主,除了东入口设置了1.9万平方米配套建筑外,其余桃花岛、天镜阁、北线、东线的景点建筑均为环湖景观配套游览设施,绿地率达到70%。不仅如此,建设中还严格控制建筑高度,除天镜阁高度为18米,成为石湖水面的制高点,其余建筑高度均控制在13米内,保证了优美的植物林冠线,显示出山、林、湖融为一体的景观特色。并强调使用苏州园林粉墙黛瓦的设计元素和古朴野趣的仿木元素,使掩映在景观绿化中,敲掉和景观的和谐统一。

4.3重视乡土植物的运用,成就典型江南景观特色。

在保留原有长势较好、树形优美的乔木基础上,通过对本地植物的研究和使用,进一步补充中小规模的乔木和灌木,延伸背景林带,使之形成自然稳定的观赏群落。

在4号地块西侧景观带这样大面积的绿地,则采用片林式和层次组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着意布置了体现春夏秋冬不同季相景观的植物。春季植物有成片种植的海棠、樱花、桃花、杏树、迎春;夏天来此可以观赏合欢、紫薇、广玉兰和木芙蓉;到了秋天,银杏、榉树、乌桕、无患子、红枫、石榴等将是最亮眼的树木;而在冬天,则可观赏梅花、山茶、雪松和绿竹。

大量乡土果蔬树种的运用,使石湖这一江南名胜景区的田园野趣风貌更为明晰。无论是堤岸上的香樟、桂花、榉树、乌桕,还是湖边的芦苇、菖蒲、荷花、红菱,都让人清楚地读到了“苏州”二字。尤其部分路段增植了600余株洞庭料红桔,待到秋来桔红,这里就可以欣赏到典型的江南秋景。

4.4挖掘文化历史内涵,重现石湖吴中第一盛景

历史文化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在滨湖区域的建设中,同样十分注重石湖景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

在完成环境整治之后,着力增加了滨湖东部、南湖区域的人文元素。在湖中央恢复的天镜阁景点是其中之一,此处本是南宋范成大诗人石湖别墅中的一处建筑,现根据历史记载和资料图片修复,占地面积约277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50平方米,主体为三层重檐楼阁,此处现已成为石湖景区湖上观景的最佳所在。

结合4号地块西侧景观绿化和南石湖景观绿化工程,还建设了可供游人休憩的梅圃堂景点、反映吴越争霸的雕塑场景“吴越潮音”景点,石湖历史人物雕塑“四贤游湖”也在此建成,展现“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尤袤”四位历史名人共同面向上方山高谈阔论的场景。而在东入口区域的入口广场处,专门设置了景观雕塑墙,集中体现与石湖历史文化有关的名人和诗词,如南朝顾野王、南宋范成大、明朝文徵明、明末清初余觉、苏绣大师沈寿等,为游石湖者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5.结束语

城市滨湖景观资源丰富多彩,深厚的历史文化,卓越的人文精神在此凝结。当下,迅速发展的工业带动了城市发展,给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城市的生态环境种下了危险的种子,首当其冲的便是滨湖生态体系.许多水体严重污染的湖泊不胜枚举,原来宜人的滨湖环境己面目全非。虽然在近些年有很多对滨湖景观环境的研究,但是由于一些片面的、消极的措施.导致一些地区水体污染、生态失衡、景观缺失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今后如何有效的保护城市滨湖生态环境进而协调的发展、优化方案.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和景观设计、规划者值得不断积累经验和深入思考的话题。

上一篇:探讨桥梁施工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下一篇:构建低碳环保城市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