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郭熙山水画

时间:2022-10-21 07:06:45

浅析郭熙山水画

摘 要: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文化繁荣表现在多方面,包括哲学、文化、绘画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山水画的发展极为引人注目。山水画在北宋时期得到高度的发展,创作和理论都已经非常成熟。郭熙是当时杰出的画院派画家,他的山水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其画论著――《林泉高致》中,又受到文人画家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推崇,在山水画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关键词:宋代,郭熙,山水画,美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75-01

郭熙是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以及他的艺术见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郭熙山水画形成的背景

1、五代、北宋山水画的影响

五代时期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南方偏安,经济文化繁荣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文化在继承前代的成就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创造性而更上一层楼。花鸟画的兴盛,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同时出现风格多样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皴、擦、点、染的技巧。

2、郭熙的生平及著作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据《林泉高致集・序》记载,其家族世代不曾有过绘画的先辈,而且他早期学画并没有师承,大约在宋仁宗至元年之前,郭熙就为苏舜元家摹写李成的《骤雨图》六幅,受到启发,笔墨大进,得到很多名家的赞赏。到神宗熙宁元年,被征调进京为宫廷寺庙画画,名声更为出名,当时他的山水画已被誉为“今之世为独绝矣”。其代表作品:《宣和画谱》著录御府藏其作品有《奇石寒林图》《古木遥山图》《烟雨图》《晴峦图》《幽谷图》《平远图》等30件。传世作品有元丰元年(1078)作《窠石平远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幽谷图》轴藏上海博物馆;《溪山访友图》轴藏云南省博物馆;《早春图》轴、《树色平远图》卷、《关山春雪图》轴均藏博物院。

二、郭熙山水画的风格特点

1、从构图上看,“平远”“深远”兼能并擅

中国绘画构图的三远法,最早明确提出来的是郭熙,他在《山水训》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後,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是中国山水画基本构图法。“自山下而仰山颠”表示视点很低;“自山前而窥山後”表示居高俯视;“自近山而望远山”表示采用平视角度。

2、从笔墨技法上看,刚柔并济、湿润浑厚、清淡秀逸

从用笔上看,郭熙的用笔,一般来看是,秃而较大,粗壮而圆浑,富有中锋的含蓄,没有小而尖的形体。在《画决》中曾今提到说“笔用尖者、圆者、粗者、细者、如针者、如刷者。”

郭熙既不像某些北方山水画家(包括后来南宋院体画家)那样刚劲,亦不同于当时文入画家那样率意,或者说,既不似范宽的坚硬,也不像董巨的柔润,而是力图做到刚柔并济。郭熙的线条“似乎是柔曲的,但又决不像南方山水画那样圆润和轻淡,取其线条中某一小段又是刚劲的。”“郭熙学李成”,“但用笔和李成却有一定距离”,“他有圆笔中锋的含蓄性,不似李成画笔之尖利”郭熙虽是院体画家,却能如文人画家那样注重以书入画。他说,“人之学画,无异学书”,“故世之人多谓善书者,往往善画,盖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正是这样,郭熙山水用笔坚实而不滞,刚劲之中又透出几分松灵。

3、富于意境、“林泉之心”

富于意境是郭熙山水画另一大特色,如《关山春雪图》中,山石仍只用湿笔淡墨简约勾出,留以空白喻作雪,又用水墨渲染,显示山石凹凸,石山布以枯松,寒林层层叠叠推进,渐远渐上,春雪景色如梦似幻,清泉幽出,正面再显,楼台殿阁,显得逸远而静穆。再穿插山石枯树寒林,再向上推进越加萧瑟旷远,高寒,奇峰耸立,似有寒风凌烈;意境达到了画外之寒,感人动魄;难怪《宣和画谱》说他:“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烟霭之间,千态万状。”郭熙山水画,“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画山则耸拔盘回,水源多作高远。因此得:“独步一时之誉,这是山水画中能表现出的意境,同时也是山水画得以出现并逐渐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主流的主要原因”

三、郭熙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地位及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上,文人画理论和文人画的的审美追求自六朝以来一直领导着中国画理论发展的时代潮流,文人画家和文人画得到了社会普遍的尊重和高度评价。相较之下,一些以画为生的职业画家或院画画家,因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世人的心目当中社会地位低贱,他们的画也常常不被看重,即使是他们当中的部分画家有着非凡的的技艺和才能,也难免落个“画工论”的地步。所以,对于历史上的画工、画院画家来说,他们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地位很难得到后人的客观评价。

郭熙的山水画理论《林泉高致》对中国画论做出了创作实践贡献,同时也指导着我们对于山水画的学习。第一,使以后的画家们更加的注重绘画严谨的态度。第二,绘画者须加强自己的主观修养,对于描绘的事物要亲身体验,强调选材的精到。第三,提出了具有透视意义的“三远法”。第四、提出绘画用笔墨的方法对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第五、提出了山水画的意境,认为山水画表达的是一种对林泉之心的向往的意蕴,使人坐拥泉石,获得一种可游、可居的审美感受,从而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纯净。

总之,郭熙的山水画地位不应受到“画工”的身份而被忽视、被漠视。郭熙是一位真实而又优秀的画家。他的山水画以及山水画论对于丰富中国的山水画理论与创作实践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郭熙的山水画不但指导着他本人的艺术实践,到了今天对于我们的山水画学习和创作仍具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这些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上一篇:收入管理及其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下一篇:应用科学方法 打造灵动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