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巨大肾癌行肾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措施

时间:2022-10-21 06:26:41

58例巨大肾癌行肾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措施

摘要:肾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肾癌的重要辅助手段,作为肾癌根治术前准备及晚期肾癌的姑息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肾动脉介入;肾癌;护理

近些年来,该治疗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1-3]。我院1990年4月~2012年4月对58例巨大肾癌患者采用超选择动脉介入结合免疫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8例巨大肾癌患者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24~78岁,平均(45.56±12.82)岁,术前影像学检查肿瘤直径>10 cm,其中最大者达16 cm×14 cm×13 cm。肿瘤位于肾上极者29例,肾下极者15例,主病灶位于整个肾脏14例。B超、CT、MRI及血管造影检查示肾门血管未受侵犯44例,肿瘤侵犯肾门血管9例,肾静脉癌栓6例。肾功能检查均为正常,尿液细胞学检查阳性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18例。介入治疗后获得II期手术切除15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肾癌。

1.2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行腹主动脉或患侧肾动脉造影,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性质、供血动脉和有无静脉癌栓。然后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内,行动脉灌注和栓塞治疗。灌注药物为表柔比星(EPI)30~40 mg,丝裂霉素(MMC)20~30 mg、氟脲嘧啶(5-Fu)500 mg。栓塞剂为无水乙醇4~6 ml,5%鱼肝油酸钠4~6 ml,40%碘化油7~9 ml,三者混合成乳化剂。另外还可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最后栓塞。

2结果

2.1血管造影表现 本组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58例,血管推移和扭曲41例,动脉包绕征35例,血管湖样改变7例,肾静脉癌栓5例,动静脉瘘7例。

2.2 肿瘤大小变化 本组所有病例资料完整,大多数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经B超及CT检查,肿瘤缩小率>35%者占64.5%,肿瘤缩小率>40%者占41.2%;3例肿瘤变化不明显,1例略增大。

2.3 疗效评价 临床症状缓解者占94.8%(55/58),肿瘤缩小者占96.6%(36/58);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78.1%、62.6%、42.1%,平均生存期38.3个月,最长72个月。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巨大肾癌一般处于癌症晚期,患者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绝望、对治疗缺乏信心。因此,应通过多种形式向患者详细介绍介入手术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及成功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疑虑心理和紧张情绪,并积极配合介入治疗。

3.1.2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全身情况,了解生命体征及各项辅助检查,如高热、凝血功能不正常者应推迟手术日期。

3.1.3常规准备 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前1 d做碘过敏试验、青霉素皮试及会皮肤准备,术前4 h禁食、禁水,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g、苯巴比妥钠25 mg、阿托品0.5 mg。

3.2术后护理

3.2.1生命体征观察 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2 h,平稳后改为1次/4 h,并观察尿量的变化,术后6 h内每30 min观察1次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穿刺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功能。

3.2.2一般护理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穿刺侧下肢制动24 h,穿刺部位沙袋压迫4 h,鼓励患者尽早进食、饮水。按常规补充液体,给予保肝及消炎治疗等。

3.2.3术后并发症护理

3.2.3.1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 多见于穿刺部位压迫时间不够或止血后患者肢体移动所致,术前向患者仔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若发生出血或血肿形成,应立即用消毒纱布压迫穿刺部位上方动脉处,同时做相应处理,本组患者未发生出血和血肿。

3.2.3.2疼痛 由于肾动脉栓塞术后,导致腰部剧烈疼痛。本组58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其中27例疼痛较剧烈,使用哌替啶75~100mg肌内注射后疼痛缓解。

3.2.3.3发热 本组25例患者术后出现提问升高,体温在37.8~39.2℃,一般持续2~4d,考虑为肿瘤组织坏死所致,不排除明胶海绵吸收热。采取对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

3.2.3.4胃肠道反应 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厌食、恶心、呕吐,出现时间因人而异,我们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感受,分散注意力;协助患者多饮水;适当静脉补液,加速药物代谢;饮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少量多餐,忌食刺激性食物;必要时使用拮抗剂或止吐剂等。

3.2.3.5骨髓抑制 观察二便颜色,定期查血常规,掌握患者有无出血倾向,以早期了解骨髓抑制情况。若患者白细胞技术小于1.0×109/L,须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若血小板减少至40×109/L且有出血并发症时,应尽量减少穿刺次数,使用软牙或海绵牙刷,防止出血,必要时科成分输血或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2.3.6血栓形成 局部穿刺和插管或压迫、包扎过紧可引起急性动脉栓塞,严重者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术后应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本组患者均未发生血栓。

3.3出院指导 巨大肾癌介入治疗患者住院大约1~2 w,部分患者出院时不良反应并未完全消失,由于肿瘤组织释放入血,仍有间歇性发热、腰痛、纳差等症状。应指导患者定期复查,检查血、尿变化及影像学情况;防止感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刺激;饮食有节制,并注意饮食卫生,适当休息,加强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黄福贵,周丽娟,祁欣,等.肾癌介入治疗明胶海绵与碘油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3):48-50.

[2]黄福贵.肾癌介入治疗明胶海绵与碘化油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14(3):48-50.

[3]黄福贵,任珍,祁欣,等.肾动脉联合栓塞与免疫治疗巨大肾癌32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5(6):366-367.

上一篇: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塞的监护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