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时间:2022-10-21 05:01:5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在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示加学生模仿的模式来学习。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任何主动权,虽然,最后学生也掌握了具体的操作方法。但是,他们的思维、观察、探究、自主性等各种能力都没有得到发展。造成这种思想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原来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总是怕他们自己学不会,怕放开课堂后教师无法控制课堂的节奏和内容,认为他们自己探究太浪费时间,不如直接教给他们快。正是由于这种思想作怪,导致了自己的课堂越来越沉闷、越来越机械,最终,教师就像在唱独角戏,学生则成为昏昏欲睡的观众。

所以,一定要转变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敢于放手,给予他们充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要把课堂变成他们思考、探讨、交流、展示、发展的舞台。同时,教师也要掌握好整堂课的方向,做好引导者。因此,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对于课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心中有数。

二、信息技术课中每一个技术运用都应与生活紧密相连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授课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技术的讲解,而忽视了传授给学生这种技术的目的。实际上,我们传授技术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利用电脑高效、快速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帮助我们在工作、学习中处理一些我们手工无法完成的任务。

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传授技术的时候,应该将技术隐藏在每个生活应用之中,不但让学生学会这些技术,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要合理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个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非常有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一节课给学生一个很大的任务,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学生对于比较大的任务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结果,一节课下来,比较好的学生很早就完了,无事可干,慢的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一节课下来,教师也无所适从,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不能有序地进行引导。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任务时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小步子、层层递进的原则。我们要注意将整堂课按照操作步骤设计成一个个小的任务,这样既便于学生按照操作顺序来,也有利于学生明确任务,进而快速地完成任务。

上一篇:中职英语教学为“就业”服务的对策 下一篇:《采薇》中戍卒伤悲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