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模式

时间:2022-10-21 04:52:23

试论城市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模式

摘要:文章从自主创新这个角度分析了城市运行机制演变过程的3种类型,构建了城市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模式,应当由政府、社会和企业3个相互配套、内外开放的子系统组成的有机系统。

关键词:城市;自主创新;机制;目标模式

一、城市运行机制演变过程的3种类型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讲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从过程上讲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衔接就在于两个创新主体的有机结合。就是说,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城市主动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投入或者提出所需要的带有产业化的科研方向,以获取原创性成果,实现原始创新。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动参与技术创新过程,用知识创新成果解决其技术创新的难题,主动将知识创新成果在城市转化。

城市自主创新机制,主要是指城市有机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外部环境,通过追求自主创新而相互作用和合理调节,使的追求自主创新活动成为城市经营过程中,自觉的、长期的和规范的运行行为的一种内在机理。从自主创新这个角度来考察,城市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大体存在3种类型:有约束而无动力的封闭的运行机制;动力不足、约束偏软的半开放、半封闭的运行机制;动力足、约束硬的全开放机制。

(一)有约束而无动力的封闭的运行机制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大体属于这一类型。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城市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约束力比较强。城市没有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而且由于没有发育健全的市场机制,城市除了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外,几乎没有别的渠道获取进行自主创新的资源。即使有自主创新活动,其产品的价值也只能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基础上进行低水平的自我循环。

(二)动力不足、约束偏软的半开放、半封闭的运行机制

这是我国城市目前所处的运行机制。改革开放使经营城市变成了现实,城市拥有了较多的经营自和独立的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有了追求自主创新的动力,但由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管理体制不够理顺等问题,导致城市自主创新的比较效益不明显,又显得动力不足。而政府在改变行政管理职能后,城市面对来自政府的约束力是减弱了,但政府在宏观上调控城市新的方法又没有及时产生,使得城市忽视自主创新的行为屡见不鲜。而且在此阶段,市场虽已发育但其功能并不十分健全,在技术、人才、产品的要素流动中,城市受到来自市场的、行政的壁垒较多,导致城市自主创新整个系统循环不畅。可见,上述二种类型的机制都不是城市追求自主创新的理想机制。

(三)动力足、约束硬的全开放机制

城市要构建的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模式应该是这种模式。在该种模式下,城市自身有追求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外部环境又能给以城市充分的引导乃至约束。在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共同作用下,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技术和产品价值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城市的自主创新活动,真正被提高到城市经营的中心地位。这种自主创新机制与前二种类型的机制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1、城市追求经济益与追求自主创新相一致。城市自主创新活动在该机制下运行,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追求自主创新与追求经济利益不完全相符甚至相背离的状况。城市本身所拥有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水平决定城市经营经济利益的大小,而自主创新程度越高,比较效益就越明显,从而使追求自主创新成为国家、城市、城市、员工追求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形式。城市推行自主创新活动,以此推动技术进步的结果,使城市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收益的经济利益,城市获得超额利润及员工获得超过平均工资的收入,有贡献的创新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先富裕起来,国家获得更好的宏观效益。在这种机制下,城市自主创新不是一种被动行为,而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长期的行为。

2、城市竞争与技术竞争趋同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和城市一样都是竞争主体,城市自主创新活动在该机制下运行,使得城市面临的竞争(特别是市场竞争)一方面比较充分;另一方面,现行城市间不平等的竞争因素基本上被消除。城市承受的市场竞争力基本等同于城市自主创新的压力,形成了“买方市场-卖者之间的竞争-自主创新”的良性关系链。无论大型城市、中小城市还是国外城市,都站在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再获得特殊的政策和优惠,让城市在市场的竞争中去发展、重组。而且城市在健全的计划、经济和法律手段共同作用下,获得不正当竞争收入的途径减少。城市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取胜,根本出路就是不断推行自主创新,推进技术进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完善产业及商品使用价值,使其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这种竞争使城市竟相优化产业结构,改进产品的性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以期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

3、城市推行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主观愿望相适应。城市自主创新活动在该机制下运行,在市场需求驱动和市场竞争压力境况下,既有推行自主创新的强烈冲动,又有自主立项、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的权力和广泛的筹资渠道的能力,此时城市真正成了自主创新的主体。能根据市场的需求,积极地推行自主创新,改变推行自主创新力不从心、欲快不能的局面。

4、城市自主创新行为与政府宏观指导相向运行。城市自主创新活动在该机制下运行,政府宏观指导主要是根据城市自主创新和市场规律进行的,管理方式除必要的行政手段外,更多地是运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城市遵循政府的宏观指导,不但不会损及长远利益,而且有利于城市在长远中取胜。

二、构建城市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模式

根据以上几个特征,城市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模式,应当是由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和城市层面3个相互配套、内外开放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系统。

(一)政府子系统

政府首先要意识到自主创新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围绕增加城市创新资源供给、完善城市创新机制、提高经济主体的创新积极性、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等一系列目标进行有关制度供给,政府的推动是城市自主创新的基本动力。一是有关财税、金融政体系的制定、完善和落实。落实城市有关研发的减免税。对自主研发的各项开支加大税收抵扣,有步骤地实现内外城市税率政策的统一,给内资自主研发城市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自主研发的产品以及某些高新技术产品单列税收抵免策,加大对高新技术城市的支持力度;尽快启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股票的发行上市进程,制订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措施,改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二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关立法支持。城市创新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要承受巨大风险,必须有措施保证城市创新活动获得与高风险、高投入相对的补偿和收益;知识产权保护渗透到创造、保护、利用和扩散全过程,知识产权制度不能独立地发挥作用,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体系;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的标准,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增强城市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调动城市研发的积极性,改变我国城市研发机构数量少、能力弱的现状;要把城市自主创新纳入法律范围,通过法律条文把政府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支持城市建立完善研发中心。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项基金予以支持;允许企业和企业化经营的科研机构、科技中介组织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条件下自主规定对科技成果贡献者的激励方式,国家通过立法确认其合法性和不可侵犯性。三是要加大对民族工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政府对自主品牌产品要实行优先采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把国内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优先目录;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允许政府保护幼稚产业的规定,以及例外条款和保障机制对民族自主研发产业进行保护;要建立对进口产品危害的预警机制,对倾销行为及时立案调查;对国外滥用知识产权案例而使我国自主研发城市无端陷入纠纷情况得到改变,要给受害城市提供法律支持;加大信息共享力度,通过对产学研结合和对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的支持,对城市的自主研发给予间接支持。加强支持自主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社会子系统

指营造城市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倡导城市自主创新的转化保障机制。一是要树立并强化城市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要给城市创新提供舆论支持和行为支持,形成城市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创新思想,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要在全社会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公众的科技素养,营造城市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城市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产权服务体系。二是要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化体系。从社会科研资源的整合、科技成果的转让交易市场、风险投资的进入与退出市场等多方面,倡导社会资源进入自主创新的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个投入、产出、转化与受益的绿色通道。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三)企业子系统

指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一是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长期以来,多数企业缺乏高水平人才和技术带头人,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低。建立企业人才保障机制,就必须把企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在企业实施“人才工程”,把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的重要工作,制订出系列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的政策和措施。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要为技术人才建立良好的事业平台,知人善用,让每个技术人员各得其所,有用武之地。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奖励机制,让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和成就感,还要把技术人才的成就与收入挂钩,让每一个人的劳动得到尊重,得到回报。规范人才流动秩序,防止人才竞争的恶性循环,特别要防止核心人才的流动,把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带走,给技术创新带来损失的现象。在企业内部要培养企业家、科研人员的创新观念,培养企业的创新文化,促进企业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结构,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观。二是组织保障。有条件的企业,内部要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给予足够的资金投入,保证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一个独立的组织平台。也可建设创新性平台,如博士后工作站等。没有条件建立内部研发组织或内部研发暂时不具有经济效益的,以及已有内部研发机构的,都应当考虑与外部研发组织的合作,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商业化的过程,企业最接近市场,在规模化和产业化方面具有优势,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积极组建企业技术联盟,大力推动应用基础性、行业共性、战略性技术的研发,以及与大型跨国企业和国外科研院所联合,发挥企业的优势,形成跨地区、跨产学研不同行业的自主创新体系的联盟组织。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概括地说,构建城市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模式就是:完善政府在城市自主创新中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职能;优化社会中介在城市自主创新中的氛围和转化机制;强化企业在城市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城市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高鸿.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叶小龙.自主创新问题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黄升旗等.自主创新力与创新型城市[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湖南行政学院。作者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上一篇:虚拟水战略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关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实现湖北省经济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