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对应分析

时间:2022-08-16 04:14:10

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对应分析

摘要:福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在构建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对福建省各设区市进行分析,可以比较同类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不同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为相关部门制定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化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海西经济区;地区差异;对应分析

近年来,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及周边地区构成的区域经济板块――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已初显成效,但仍有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这不仅有悖于共同富裕与社会公平的基本国策,同时,也成为海西经济区整体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此,本文以福建省设区市的基本社会统计资料为基础,对该省9个设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找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促进福建省乃至整个海西经济区的和谐发展。

一、福建省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对应分析

(一)对应分析原理

对应分析是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列联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对行剖面集和列剖面集的各点进行变换,计算各个状态之间的距离,通过距离的大小反映各个状态之间的接近程度,据此对各种状态进行分类,以简化数据结构。为了直观的表示两定性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主因子,用主因子所定义的坐标轴作为参照系,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各状态进行分析,揭示同一变量各个状态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众多的指标和样品同时反映到相同坐标轴(主因子轴)的一张图上。

(二)指标及数据

关于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指标体系的研究已有很多,在此以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GDP(X1/亿元)、人均GDP(X2/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X4/万元)、工业增加值(X5/亿元)、第三产业比重(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8/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X9/元)、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X10/人)及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X11/人)共11项指标来研究,通过查阅《福建统计年鉴――2007》可以得到2006年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

(三)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原理,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中的AnalyzeData ReductionCorrespondence Analysis功能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到相关输出结果,其中第一公因子的贡献率为81.4%,第二公因子的贡献率为14.2%,前两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95.6%,表明这两个公因子已能代表样品与指标的主要信息。此外,样品点总览表说明样品1,2,5,4(福州、厦门、泉州、三明)主要体现在第一公因子中;样品3,7,8,9(莆田、南平、龙岩、宁德)主要体现在第二公因子中。

其相应的相关分析平面点聚如图1。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到样品(地区)之间按综合经济实力的大致分类及样品与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第Ⅰ类地区包括福州市和泉州市,主要特征是在GDP、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指标更高;第Ⅱ类地区厦门,在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方面更有优势;第Ⅲ类地区包括漳州、三明、南平、莆田、龙岩、宁德共6个地区,其综合经济实力主要依靠GDP、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

二、结论

首先,从各经济指标点的位置来看,X6(第三产业比重),X8(农民人均纯收入),X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X10(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X11(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不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决定性指标,说明福建省综合经济实力要持续增长不能只依赖于经济总量的攀升,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的高低,也是福建省各地区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方面。其次,从经济指标与各地区的关系来看,剩下的6项指标的差异决定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第Ⅰ类地区福州和泉州,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福州的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其GDP、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指标,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并无优势。泉州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3项指标在全省优势很明显,但泉州市的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和其经济发展不平衡。第Ⅱ类地区厦门,是我国的经济特区之一,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的排名为第1、2、1位,在全省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厦门市行政面积过小,阻碍了厦门市的产业布局和经济总量的增长。第Ⅲ类地区是福建省综合经济实力发展比较滞后的城市,虽然与GDP、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指标关系较密切,但这4个方面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全省的排名较后,没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万力.构建评价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指标体系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11).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经济系)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空置现象的规划角度分析 下一篇:我们靠什么争夺产业转移的落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