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方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21 04:27:49

应用型本科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方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 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吻合。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黄淮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为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多年综合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改革措施进行了科学总结和归纳。

关键词 应用型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综合改革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势必会对地方性本科院校体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黄淮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3年申请通过河南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以面向社会、面向工作、面向未来体育行业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本文对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上的改革进展进行梳理,为更好地实施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思路和依据。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与建设,黄淮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新的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整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探索出一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程实践”实践实训环节、互联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探索一条能够全面融入区域体育事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涵发展道路。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方案的应用

(一)建设创新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将按照“稳定、培养、引进”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构建共同奋斗理想的“学习型”师资队伍。健全机制,为专业教师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多为教师创造学习进修机会,让教师获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机会,让教师及时获取本学科前沿知识,激励教师发挥科研、教研潜能,多出高层次、应用性成果。

(二)“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黄淮学院体育学院先后与驻马店市体育局和驿城区教育体育局、驻马店市四中、驻马店市凌康健身俱乐部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发展联盟建立了合作关系,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联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与合作单位共同制订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三)以校级首批6门主干课程建设为带动,拓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在完成校级首批6门主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造,突破传统课程内容竞技化、理论化给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课程社会适应性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以课程内容更新与改造为突破口,建设一批符合当前形势和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系列课程体系。

(四)探索“互联网+”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新模式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搭建了一个新的教学平台。通常情况下,在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中都以体育教学实践为主,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很难系统地、全面地进行讲解。教师可以以微课程的形式把相关的体育知识传送或链接到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上,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对相关的体育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互联网技术,可巧妙融合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项多媒体教学资源给予学生视、听、触等全方位的体育学习体验,这充分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

(五)创立校内体育文化服务中心,创新、拓宽实践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和实施“产学一体”、“工学交替”、“项目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事业单位全程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和人才培养过程,使课程学习渗透企业、行业与职业元素,让学生实习过程渗透课堂教学。在“3+1”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校内创立体育文化服务中心,在此平台下,在承办各类、各级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建立日常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小结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综合改革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黄淮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综合改革,目前,基本形成了寓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政、企、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科内涵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地方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特色路径探究――以黄淮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4):23-24.

[2] 社会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综合改革成果显著[D].沈阳体育学院.

[3] 周建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

[4] 王萍.现代教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我国青少年网球职业化发展思考 下一篇:小饼干也有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