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唐宋诗词中的人文情怀

时间:2022-10-21 03:58:48

试析唐宋诗词中的人文情怀

摘 要 中华民族千年文明闪烁着璀璨不朽的光芒,唐诗宋词作为人文精神的文化精华其独特的人文情怀是不容忽视的。文章在对相关唐诗宋词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唐诗宋词;人文情怀;分析

唐诗宋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集风骨、气质与人格于一体的精神王国,它是唐宋文人精神的象征和情感的寄托,让我们看到了文人的风骨与气质,对人情感和人格的熏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表现了豁达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态度,唐诗宋词中所表达出来的豁达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是人们所需要的,通过阅读诗词明白人生和生活的奥义,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言败、不放弃,对人生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例如,在李白的《望天门山》一文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豪情雄壮的胸襟;在王维的《使至塞上》一文中,“大漠孤烟直”和“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充分展现了大漠壮美的景色,气势壮阔,荣获“千古壮观”的称号;在李白的《将进酒》一文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将生命强健、力量宏伟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杜甫的《登高》一文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给以一股惊天动地的感觉;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文中,“潮平两岸阔”与“风正一帆悬”两句展现了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人一种力量上的鼓舞,让人树立乐观的人生价值观;在杜甫的《望岳》一文中,“会当凌绝顶”与“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昂扬向上、豪放豁达的乐观精神,让读者不禁在心中升起登顶观天下的壮志;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文中,“直下三千尺”和“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将瀑布雄浑壮阔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足以激荡心魄;在王之涣的《登黄鹤楼》一文中,通过“欲穷千里目”和“更上一层楼”这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不懈追求的感情境界,激励读者自强不息,不言败、不放弃;在李白的《蜀道难》一文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给人一种清新博大、热情奔放的情感境界,让读者升起勇攀高峰的决心。因此,唐诗宋词所表达出来的豁达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于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非常重要,让我们懂得如何去生活和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蕴含了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情怀

诗词作家大多都是饱含诗书的文学大豪或志向远大的莘莘学子,受到儒家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般都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关心天下民生的疾苦,他们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怀和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往往被作者灌输到自己的作品中,即使在失职无助的情况下,仍不忘“扶社稷,济苍生”。例如,著名的爱国诗人杜甫用笔刻画时代的面貌,叙述着人民内心的疾苦, “国破山河在”与“城春草木深”无不是这位诗人高尚爱国情操和忧国忧民责任感的体现。除了杜甫以外,李白、白居易、王昌龄、苏轼、岳飞无疑都对自己的脚下的土地爱的深沉,他们的字里行间无不表露出愿赴国家之需,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民族命运、天下兴衰紧紧的拴在一起。例如,李白在《塞下曲》中写到“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苏轼在《江城子》中写到“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中写到“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岳飞在《满江红》中写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通过诵读诗词我们可以看到具体而实在的“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怀。

三、流露出了纯朴的乡情与诚挚友善的友情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和“人文之邦”的称呼,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逐渐形成了各种纯朴诚挚的情感,比如纯朴的乡情和诚挚友善的友情都是人们慰藉人生的妙药灵丹。作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结晶的诗词更是少不了情感的流露和表达。诗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故乡的思念和朋友之间情谊的不舍。既有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宽慰,又有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动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痴情,也有王勃“海内存知己”的豁达,更有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牵挂和苏轼“但愿人长久”的祝福。阴晴圆缺、离别聚散是人生永恒的旋律,相聚的喜悦和离别的苦痛以及缠绵的相思构成了人生的情感旋律,细细品味,我们一定会被这种情感所打动。

总之,唐宋灿若星斗、卷帙浩繁的诗词作品所散发的人文情怀魅力影响着一代代人,同时人们的思想文化也因为这些品格高尚的诗人获得了深刻启蒙,从另一方面来讲,唐宋诗词是精神文脉传递的载体,通过诵读诗词可以丰富人们的人文精神,获得灵魂的欣悦与洗礼。

参考文献:

[1]莫砺锋.唐宋诗词的现代解读[J].新湘评论,2009,(07).

[2]赵爱平.唐宋诗词中的色彩美[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3]胡晓明.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J].基础教育,2005,(04).

上一篇:追寻“判断力教育” 下一篇:提高初中数学回家作业质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