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专科特色的大型综合医院

时间:2022-10-21 03:39:18

建设有专科特色的大型综合医院

天津市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新建项目

建设单位:天津市代谢病医院

方案设计: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施工图设计: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建设地点:天津市

设计时间:2011年-2014年

竣工时间:2017年

设计人:薛铁军 陈学 刘印宣

薛铁军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设计一所所长

天津市代谢病医院新院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北辰道与辰达北路交口,新院将建成集临床诊疗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于一体,以代谢病为特色的亚洲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大学医院。

本工程占地面积9万平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米,门诊楼地上三层,住院楼为地上十六层。

项目分析与定位

规划用地呈锥形,设计应针对本地块诸多要素逐一梳理,力求打造一个与周边环境相契合的整体布局方案。

1、场地内部平整,但用地标高低于周边道路约1米,与道路存在较大的高差。所以场地高差设计及院前区的布局应具有针对性,如何利用高差减少土方使用量方案设计应仔细斟酌,认真应对。

2、基地呈现东南尖角的不规则形状,且市政道路与用地南侧成倾角,不利医院正面形象展示,与东侧儿童医院规整地形相比不具备优势,基地如何处理规划形体与用地对应关系,以及如何对倾斜道路展示医院整体形象,需要在设计中深入思考、巧妙应对。

3、随着国内医院大规模建设,医院设计模式及形象出现不断重复、复制现象,逐渐趋同化已是业内共识。新医院设计如何突破惯有思维,如何凸显代谢病医院特色,创造一个轻松愉悦、高效、崭新的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化绿色新医院形象,成为设计中的主要难点。

4、新建医院与第二儿童医院毗邻,儿童医院主要是患病幼儿,代谢病医院患者大部分为成年人,面对不同的人群医院设计应体现不同特色,如何彰显代谢病医院特质,与儿童医院相互应衬,在设计中必须加以体现。

5、医院大部分为以慢性病患者为主,环境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同时单体做为城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建成后应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而不是破坏环境,应为城市空间做出贡献。

6、龙洲道为城市主干道,环瑞北路为医院主入口道路,因此建筑沿两条路形象都至关重要。

两条路形成夹角, 不利于用地内建筑布局。

对医疗建筑现状的思考

天津是医院较多的城市,同时代谢病医院做为专科医院,也与综合医院不同,对于平面及立面造型都应体现自己特点,在设计中我们试图从平面布局到立面造型,赋予代谢病医院新的内涵,使观感的共鸣产生集中于一点,使建筑本身成为代谢病医院形象的承载者。

合理的院区规划创建医院和谐有序的发展前景

1)院区纵深方向约为355米,以正常成年男子的步行速度5.4km/h进行计算,则需要步行25分钟左右才可穿越院区,对于患者而言穿越时间会更长。新建门诊医技病房楼采用集中式,为门诊、住院楼纵向展开,所有门诊围绕医技进行布置,缩短就诊路线。各门诊设置成组团式布局手法,行政办公楼、培训科研楼穿插其中,与医疗区联系紧密又相对独立,方便对医疗区的服务。

景观设计

规划沿相邻的三条市政路设计了大面积绿地,因代谢病需要长期多次的治疗,患者需要定期的住院休养并能够正常活动。我们在院区的西侧布置了一个长260米宽50米约一万多平米的绿色花园,在绿地中,我们沿小路及廊道,创造出变幻的丰富的景观,将点、线、面相结合,将自然植被立体化,安置得体均可成景,为患者提供了调养的绝佳环境。

2)具有代谢病医院特色布局设计

根据调查,糖尿病发病率多为老年人,因此建筑不宜过高,流线不宜过长,是设计的主要问题。在设计中我们为了缩短流程,把门诊和医技都放置在一层及二层,便于就诊。

3)特色的医疗空间

1.分层检验取血,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行动比较缓慢,患者就诊完后去其他楼层进行检验及取血,这样流线过长,所以我们在设计中降院区门诊每层都设有检验及取血,缩短患者就诊流线,从而符合人性化设计目标之一。

2.报告单分区域设置,代谢病医院每天复查的人会很多,患者的流线交叉自然会多,所以我们在每个单元区域都设置了自动打印功能的设备仪器,患者经过本区域内从就诊到检验再到打印最后到就诊,这一流程全部在一个区域内完成,减缓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减少就医时间。其二,自动打印设备便于管理,减少人力。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以现代风格为主,门诊楼处理摒弃过多的繁琐装饰,以大面积虚实对比,追求整体气势,塑造出了现代、简约明快的建筑风格特点。作为建筑独特的“第五立面”,我们在屋顶设绿化,即提升了住院楼景观,又可供患者休憩使用,体现绿色医院设计理念。

住院楼主体采用以水平线条为主的外观设计,力求与第二儿童医院相协调,设计手法以现代风格为主,注重细节处理,在以横线条为主题的基础上我们适当穿插了竖向构建,意在营造出建筑物整体向上的动态,主体采用石材、铝板以及玻璃等材质,虚实有致,采用的大体块穿插增加了立面层次,打破了巨大的建筑体量所带来的沉重感和单调感。

空间设计目标

1.建筑布局特点:本项目的建筑设计以中心医疗主街为轴线,链接起门诊大楼、以及住院楼的各个医疗区域,并在建筑中以镂空的内部庭院穿插于各诊室和候诊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2.对于复杂的建筑综合体,很多流线交织在一起,要确保医生、患者、家属顺畅、清晰的到达相应诊疗区域,就要把室内设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从外到内,从始至终都有完整的规划思路,如果没有整体的室内规划,就会走入最后为了装饰而装饰的窘境。在室内设计中应注意摒弃复杂拖沓的造型,运动大尺度的建筑设计元素,减少复杂造型对视觉与心理的干扰,进而体现空间挺拔大气的特点。

3.对医疗空间而言,除了医疗功能的专用空间外,一般大面积的空间较易淡雅。局部导向性色彩明亮鲜明,在复杂的建筑综合体内,各类标识、标牌应按领域对色彩、文字、尺度图案进行统一设计,既要统一协调又要便于分别。

营造美的气氛

虽然医院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痛的场所,但我们往往把去医院视为畏途,因为医院让很多人联想到疾病和痛苦。为了减少医院在人们心目中已形成的恐怖感、冰冷感。重新塑造出现代医院应有的崭新形象,就必须对医院的整体环境、设计、色彩、灯光、家具、标识、绿化及软装饰等,做统一规划设计,使得医院能兼具功能性与美感,让患者深处其中,不仅能获得专业的治疗,也能在视觉和心理上得到很好的舒缓,从而早日康复。

门诊大厅:是医院直接对外开放的区域和窗口,其设计特点应表现明快、顺畅、简洁、大方的特色,在设计中选择淡雅柔和的米色、乳白色等为主调,材料使用以经久耐用的人造石英石地面、石材和抗贝特板墙面以及金属板吊顶等为主。同时,作为医院和城市的窗口,在适当的位置引入反应地域文化特征和医院特点的装饰设计手法,为医院的公共空间注入鲜明的个性也是设计所突出的重点之一。

医疗街、连廊:作为医院内的医疗主街,贯通连接门诊楼与住院楼,其有导视、分区的功能。交通空间强调简洁、与秩序感,突出标志指引,体现不同空间的衔接与过度。

该空间色彩温馨自然,以木色与米色系作为空间主基调。充分考虑了患者的特殊性,把天花处理成优美的曲线,既不影响采光也营造了相对私密的空间气氛,给患者家属群体一个方便相互商讨、相互安慰、相对安静的空间。

出入院大厅:是体检医院的医疗品质和先进性的关键空间,办理各种手续等,应表现明快,顺畅、简洁、大方的特点,在设计中选择淡雅柔和的米色、乳白色等位主调,材料使用耐用的玻化砖地面、玻化砖和抗贝特板墙面以及金属板吊顶等为主。

候诊空间:强调医疗环境的特色,突出为病人创造安静、祥和的空间环境,病人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份安静有序,使得等候的紧张心情可以有所缓解,减轻精神上的压力和负担,适当选用鲜亮明快的色调为主调,同时针对不同的科室的诊疗特点进行适当的变化调整。设计手法简洁、明了,便于病人辨识,在材料选择上以柔性、安全型材料为主。

诊室是室内设计最应该简化的部位,这一空间人的活动较为简单。因而在这一空间内除了按几种基本模式布局家具设施外,无需任何造型:色彩以淡雅偏白、灯光以色温合适不影响患者面色为宜,以便于医生观察病人作出准确判断。

实现数字化医院的设计

由于医疗仪器设备与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已迈入电子化、数字化时代、病人的简历、医院的档案及相关的资料,都已能大量存储在电脑内,并可以透过网络迅速而及时传递交流、相互分享、所以医院在项目需求调查和规划设计时,以及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必须从分考虑引入现在科技成果,以便增加医院作业流程的效率,进一步的提升服务品质,建设“高效智能化”医院。

营造美的气氛

虽然医院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痛的场所,但我们往往把去医院视为畏途,因为医院让很多人联想到疾病和痛苦。为了减少医院在人们心目中已形成的恐怖感、冰冷感。重新塑造出现代医院应有的崭新形象,就必须对医院的整体环境、设计、色彩、灯光、家具、标识、绿化及软装饰等,做统一规划设计,使得医院能兼具功能性与美感,让患者深处其中,不仅能获得专业的治疗,也能在视觉和心理上得到很好的舒缓,从而早日康复。

上一篇:扛起公立三甲医院的社会责任 下一篇:构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