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访港旅客将破亿

时间:2022-10-21 02:39:08

作为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旅游业在过去十年成为支撑香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于香港来说,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幸福在于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这个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4.5%的行业,直接为超过23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烦恼在于不断涌进的游客对于香港社会民生的冲击:愈发拥挤的闹市、愈发堵塞的交通、愈发严重的水客问题,等等。

香港正在努力克服这个矛盾。1月中旬,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公布了《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评估报告》,报告预计,到2017年,访港旅客将由去年的5430万人次增至逾7000万,到2023年这个数字将突破1亿。面对不断增加的游客给本港带来的承受压力,港府的回答是:香港没有条件为游客数字设限。

“个人游”令香港丁财两旺

2003年,香港面对SARS的挑战,经济陷入低谷。正是在这个时候,作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主要开放政策之一的“个人游”计划开始实行,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个人游”计划带动了访港旅客的增长,特别是访港的内地旅客。

数据显示,在2002年(即“个人游”计划推出前一年),访港的内地旅客约为680万人次,而在2012年3491万人次的内地访港游客中,“个人游”计划的内地旅客便达2314万人次。十年间,通过“个人游”访港的内地旅客占所有访港旅客的比例,从2004年的19.5%增至去年6月的49.8%。

不断增长的旅客为香港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数据显示,2013年,“个人游”旅客的消费总额达1121亿港元,所产生的增加值达261亿港元,为香港贡献了1.3%的本地生产总值。

旅客骤增引民生问题

除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访港旅客亦给香港衍生出许多社会民生问题。例如最为两地人们熟知的“水货客”问题,不少内地居民通过“个人游”以及“一签多行”到港,从事小额走私行为,间接抬高奶粉等价格,为此,大批香港以及内地的“水客”聚集在地铁口,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不便。

再如,访港旅客的增加对社会治安造成一定影响。港府表示,旅客的增加无可避免地令香港警队工作有所增加,“因此造成资源压力”。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坦言,“旅客激增对市民的生活确实造成不便,比如,坐地铁可能要多等一班车”。不过,在许多业界人士看来,访港旅客的增加并不是问题关键,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旅客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香港承受能力提升的速度。

香港接待能力备受考验

实际上,在2005年至2009年期间,访港旅客的增长年平均为6.3%,增速相对温和,而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访港旅客每年增幅井喷式地升至18.1%。其中,尤以内地访港游客为甚,存上述两个时间段,内地访港旅客的每年增长幅度由8%增至24.8%。这主要是因为在2009年,内地落实合资格深圳户籍居民申请一年多次赴港“个人游”签注(即“一签多行”),在2012年,透过“一签多行”访港的人次达到983万,占所有“个人游”访港旅客的42.5%。

但在另一方面,香港的旅游配套基建,以至于市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却远远跟不上发展。尽管上述报告指香港在口岸处理能力、旅游设施容量(主要是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以及太平山顶)以及公共交通网络的载客能力等方面,均能够应对未来访港旅客的增加,然而,香港酒店的接待能力则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截止去年6月底,全港217间酒店共提供68677个房间,在入住率方面,香港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在过去十年一直高企在80%以上,自2010年起更是接近90%。港府表示,预计有1.6万个酒店房间在2017年前完工,届时全港的酒店房间数量将达8.4万个,但即便如此,香港酒店房间在2017年仍然供不应求。港府表示,当g-2:急是积极物色足够的土地发展酒店。

政府三招应对

苏锦梁坦言,旅客增加为市民带来不便,但同时亦为本港经济作出贡献。他表示,香港需要在接待能力和经济发展上取得平衡,而对于细小开放的经济体而言,香港并无条件对旅客数量设定上限。他表示,难以预计未来旅客的增长数字,旅客的多少取决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香港的关键在于继续增加接待能力。他认为,香港能否继续保持吸引力,关键在于香港配套设施的提升。

旅游业议会主席胡兆英表示,去年上半年香港酒店的入住率约84%,因此业界认为香港仍有空间接待“自由行”旅客。但他也表示,香港应考虑在不同区域增设购物点,以疏导旅客。

面对未来旅客的不断增加。港府表示,将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是继续提升旅客接待能力。具体包括,在口岸处理能力方面,将增加人手及改善设施,以提高效率;在旅游设施方面,将会透过大型的扩建工程,提高迪士尼以及海洋公园的接待能力;公共交通网络则会加多班次运输人流。

其次是吸引高增值的客群来港旅游。港府表示,香港地少人多,故需要善用资源吸引高增值的客群来港旅游。港府将会把“飞跃启德”以及大屿山发展成两个具特色的旅游设施群。

最后,港府将分流旅游旺区的旅客,鼓励旅客前往不同地区的旅游景点。例如2012年,旅发局推出“新旅游产品发展计划”,鼓励旅游业界开发不同主题及富吸引力的观光产品。

不过,亦有学者质疑港府的评估过于乐观。人口政策关注组召集人谭凯邦认为,港府的报告并未考虑香港市民的感受。他指出,目前香港除了荃湾以及屯门等非传统旅游区外,均挤满了自由行的旅客,实际情况已超出香港的接待和承受能力。

还有学者表示,随着世界其他地区对内地居民的不断开放,例如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对内地签证开始放松,香港在与这些地区就吸收内地高消费人群方面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且无先天优势可言。

上一篇:索尼在CCBN2014上推出PWS―4400 4K XAVC现场直... 下一篇:“基金赚钱榜”年度排名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