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运用及案例

时间:2022-10-21 12:38:01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运用及案例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参数,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基础上,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现象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下面就简单的案倒进行论述。

1工程概况

某大楼为12层,高48.5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筏形基础,基础尺寸54.4m×16.6m,基础埋深4.5m,设有一层地下室,基底平均压力为250l【Pa。

2天然地基条件分析

2.1地基的均匀性

由于楼房的基础埋深4.5m,第3层粉土为地基持力层,层面坡度为0.6%2.5%,小于10%,在基础宽度方向上,地基持力层和第_下卧层地层厚度的差值为0.15m一0.7m,小于0.05b(b=16.6m)。在压缩层范围内沿基础宽度方向上,.-F~=0.4MPa,,+E~=299MP.,满足Em-E,<1/20(E.+E),因此,建筑地基为均匀地基。

2.2筏行基础基底反力

楼房筏形基础尺寸为54.4m×16.6m,高度为48.5m,建筑物的长高比为1.12,基底平均压力为250kPa,基底反力分布见图1。实践证明,筏形基础上的高层建筑,当上部结构最初几层施工时,由于混凝土尚处于软塑状态,上部结构的剐度还未形成,上部结构只能以荷载的形式施加在筏基的顶部,筏基的反力呈现出中间大,边部小,随着楼层的升高,早期施工完的几层其刚度陆续形成,至大楼建成后其基底反力即呈图1所示。

2.3持力层强度的验算

地基承载力大小,尤其是持力层和第一下卧层,是该工程能否采用天然地基的关键。因此对第3层和第一下卧层加强了室内土工物理力学试验;室外应用了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上述,两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分别为160kPa、230kPa,且其余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大于160kPa。楼房基础底面置于第3层粉土上,该层土中密、均匀,平均厚度为2.95m,经基础深、宽修正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322.7kPa。应用抗剪强度指标对第3层粉土作理论计算,其承载力设计值为477.3kPa,大于基底平均压力250kPa。也大于基底反力的最大值307.25kPa,因此,该工程地基承载力能满足天然地基的设计要求。

2.4地基变形控制验算

高层建筑天然地基方案最大问题是建筑物变形能否满足规范的要求。因此,要对建筑物可能产生的沉降和倾斜进行验算。表1为建筑物的沉降量、差异沉降、倾斜值的计算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建筑物平均沉降量为18.2ram,建筑物南、北两侧差异沉降分别为5.2mm和1.2mm,靠近8号楼一侧倾斜值为0.00031mm,也远远地小于规范容许值(0.003)。

3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该工程设有一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为4.5m,基坑四周,尤其是基坑南侧紧邻8号楼基础边缘,因此应对深基坑开挖时的边坡稳定性和对相邻建筑的影响进行评价。从工程地质情况可知,地表以下3.5m左右为填土,结构松散,很容易坍塌,且受周围建筑的制约,开挖无法用放坡进行处理。与该工程相邻的建筑物有南侧的8号住宅楼、西侧的浴室和4号宿舍楼。与西侧浴室和4号宿舍楼相隔6.1m,开挖基坑不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南侧与8号住宅楼仅相隔0.5m,新建建筑物基础埋深大干原有建筑物基础,两基础间的净距小于IJ=(1~2)H(H=2.5m),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为确保8号楼不致因该工程基槽开挖引起侧向位移造成楼体拉裂损坏,以及楼房建成后对8号楼产生过大的附加沉降,经技术、经济比较,建议采用锚锭式钢板桩对侧壁进行支护更合理。其技术参数:插入深度为5.1m,最大弯矩为4546.8kN•in,抗弯截面模量为(3O.97×10)mln,水平拉力为135kN。

4沉降观测

该工程进行了沉降观测,从施工开始到大楼封顶,6A"沉降观测点中最大沉降量为22.5mm,最小为10.3mm,平均仅为13.7mm,最大倾斜为0.0058。与估算值相近,且远小于规范容许值。大楼建成投入使用近3年,使用情况正常,邻近建筑也未发现任何问题,证明该工程采用天然地基和锚锭式钢板桩进行侧壁支护是成功的。

5结束语

1)根据以上分析、论证,该工程可以采用天然地基,这一结论最终被设计采用。比采用灰土垫层换填法提前完工45d,比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提前完工至少90d,比采用桩基础节约了大笔资金。该项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该工程能采用天然地基,与勘察人员精心勘察,充分分析、论证,和设计人员对勘察人员水平和能力充分信赖及密切配合有很大关系。例如,为了基底压力不超过天然地基承载力,在墙体设计时尽量采用轻质材料等。所以,建议在今后勘察设计中,主体设计人员要做到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全过程,设计、勘察人员密切配合,充分挖掘地基潜力,设计出更多优质、经济的建筑产品。

3)作者所在地区对于层数在8~14层之间的高层建筑很少采用天然地基。该工程为该地区该类高层建筑物仅有的几个采用天然地基实例之一,为该地区同类型建筑提供了可贵的建筑经验。

上一篇:岩土项目有限元教学策略 下一篇:全市规范医疗器械管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