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时间:2023-02-25 04:27:2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误区辨析;规范条文

中图分类号:U46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勘察工作需要根据拟建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和拟建场地的岩土特点、地基复杂程序等情况综合确定。当前在规范执行过程中常见误区主要有:忽视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的规定;往往缺少填土层的试验和测试数据,在经济上也可能导致一些工程建设不必要的浪费;取土数量没有很好地满足提供所需的各类岩土参数试验和统计要求等。为此,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误区进行探讨。

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若干疑问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是国家强制性标准,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各个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可操作执行的要求。但由于规范中的个别条款过于笼统或与其它相关规范(规程)存在矛盾,导致不同工程技术人员在应用中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勘察工作的可操作性。

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以下简称“岩土规范”)的3.1.1条文说明对工程重要性等级的解释是“《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将建筑结构分为三个安全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简称“地基规范”)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三个等级,都是从设计角度考虑的。对于勘察,主要考虑工程规模大小和特点,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由于涉及各行各业,涉及房屋建筑、地下洞室、线路、电厂及其他工业建筑、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很难做出具体划分标准,故本条做了比较原则的规定。以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为例,其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为:30层以上的定为一级,7~30层的定为二级,6层及6层以下的定为三级。本文建议“岩土规范”继续引入“地基规范”的设计分级,并参照“高层建筑勘察规程”的勘察分级标准。

2、勘探点数量及各类型勘探点比例

“岩土规范”的4.1.20的1条“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能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该规范的 4.1.17对高层建筑指出“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但对其它建筑没有指出控制点的要求。而“高规”指出“控制性勘探点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且不少于2个”。一方面“岩土规范”与“高规”在控制点数量上面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岩规对控制点比例没有明确,在实际操作中不容易把握。

3、取样和原位测试的样本数量

如何理解“每个场地”,若单栋建筑物,每个场地是指该单栋建筑物所在场地,若为二栋、三栋或为一个小区呢?勘察单位大都将每个场地视为一次勘察的范围。土性指标的变异性,用空间场中少数几个点的取样得到的力学性质去预测整个空间场地性质,必然会产生不确定性。点数越少,空间场地越大,不确定性也就越大。所以不考虑一次勘察范围的大小、建筑物的性质和高度,将其理解为每一主要土层的取样数量或原位测试数据大于等于6件(组),就算满足要求,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尤其是一些勘察单位为了减少成本,在施工操作中,勘察单位往往断章取意,将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变成原位测试数据不少于6组,这就更加可笑了。

4、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岩土规范”12.1条指出“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的土或水(地下水及地表水)对建筑材料为微腐蚀时,可不取样试验进行腐蚀性评价”,所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是指有专门研究论证,并经地方主管部门组织审查认可,或地方规范规定,并非个别单位意见。12.1.2-4条又明确规定了水和土的取样数量每个场地不应少于2件,《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规定“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地下水的腐蚀性,但对有环境水污染的地区,应查明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89)规定“上海市地下水对混凝土一般无侵蚀性,在地下水有可能受环境水污染地段,勘察时应取水样化验,判定其有无侵蚀性”。各地执行各自的地方规定、规范的条文。

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执行建议

1、建议取样钻探宜与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相结合

当在软土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取样钻探宜与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相结合。这是因为取样钻探可以直接观察岩土结构和特征,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可以连续获取定量的数值,各有特点,互相弥补,从而达到提高勘察质量的目的。这也是规范强调的内容:①每层土取到6件原状土试样,达到了条文的要求,但实际上多取样,提高了成本,这同条文强调须考虑经济效益的要求不符;②按规范要求布置一定的取样钻孔,控制取样深度;③在多个持力层的情况下,合理选择一个持力层,通过深度控制取样或以中间报告的形式来解决主要土层原状土试样达6件以上;④当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控制取样深度来达到要求;⑤是针对浅基础的,当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可以单独应用,如冲洪积、冲湖积盆地的粉砂地层,厚度较大,分布稳定,取样宜扰动,而采用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既能保护原状性质,而且施工速度快、成本低。

2、根据情况合理执行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规定

分三种情况进行阐述,第一种情况是如果经过详细勘察工作,查明了场地暗塘的回填物性质、埋藏深度、厚度及分布范围,则各种安全隐患可以完全避免。因此,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第二种情况是不论场地地质条件简单与否,均需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通过勘察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基础持力层和设计技术参数,可以合理取用地基承载力,从而避免浪费。第三种情况是应及时进行补勘,补勘日期不要提前,补勘原因可在文字中加以说明。

3、科学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还需要增加以下内容:(1)基础持力层的选择评价;(2)桩型、桩长、单桩承载力估算及影响;(3)饱和粉砂土的评价、防治建议;(4)场地地震效应;(5)对基坑开挖、支护等建议;(6)结论与建议。勘察依据建议用勘察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的写法,这样做,既符合条文要求,又符合我国技术标准的含义。

4、建议对土取样测定来判定腐蚀性应按情况区分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大家较为重视,即使没有取水样,也可以根据区域水质资料分析,判定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多被忽视。土溶于水(在室内试验时,土还是通过水的浸泡测定其含量),所以只要测定地下水中的含量就可以说明问题,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没有必要对未被污染的土取样测定来判定地基土的腐蚀性。而对于已被污染的土,就应该取污染土样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从而判定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才有意义。

此外,勘察单位都能做到实测地下水位,满足要求,而对深部承压水实施较难,大多数勘察单位做不到或甚至不做。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勘察中,对于深部承压水水头不测也没有大的关系,而深部承压水如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影响较大时,应该有承压水头资料,这可通过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获得。对于基础影响不大的,如基岩裂隙水,可以不测地下水位。对于要专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时,那么必须按条文要求做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是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勘察工作形成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完整、数据可靠,确切反映场地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本文阐述了勘察工作在执行时易于被忽视的勘察条文要求,要求勘察从业人员根据场地岩土条件、建筑物特点等灵活把握,避免教条理解;并在规范的框架下,根据工程的具体特性和当地的实际经验,合理地确定勘探方法和工作量,使岩土工程勘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何镇彬.张卫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程工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它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工程建设所处的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引自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第A1.0.3条)。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除了应真实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它要求查明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以满足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

晋北地区近几年正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以及矿山整合重组建设,工程勘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的景象,随着越来越多大型住宅区、高层建筑工程和矿山工业广场等大型工民建勘察项目,岩土勘察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行为。结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的不断地更新、修订,施工图审查中常见的问题,笔者就本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技术探讨。

1.勘察准备和外业施工中的不规范行为

1.1资料收集和勘探工作量的布设

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建筑物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详尽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一些勘察项目在进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满足规范GB50021第4.1.11条(强制性条文)第一款的要求,对拟建工程的基本资料收集不全,只对建筑物规模和特征作大概了解,不掌握上部荷载特点、基础设计参数、对变形要求以及场地整平标高;对一次性详勘的场地不认真踏勘,收集区域地质资料。不制定详尽的勘察纲要,按常规勘察的工作量布设,匆忙进场施工,不能保证勘察质量和工程的针对性。

规范GB50021第4.1.15-4.1.19条对勘探点的布置、勘探深度的有明确规定,一些勘察单位勘探点布置较随意,不论场地复杂程度如何,就把孔距定在规范允许的上限;勘探深度不从基础底面算起,不能控制主要受力层或没有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场地勘察不考虑基坑工程,不按基坑开挖深扩大勘察范围和深度。晋北地区的建设场地多位于盆地区或是河谷平原区,地基土层结构较简单,工程性质较好,勘察手段往往是钻(井)探和动力触探(标贯)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采用天然地基高层建筑不做载荷试验或,对土性质较差的土层不做静力触探试验探,不结合工程物探等多种勘察手段解决问题。

1.2钻(井)探

工程勘察钻探工作常被忽视的就是回转钻进时钻探进尺的控制,岩心采取率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不采用干钻,不满足规范GB50021第9.2.4条,该条是地基分层和采样、测试准确度的关键步骤。野外施工人员未按规范操作,钻进时回次进尺在一般地层中超过2m,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不得已使用泥浆护壁时,不采用双层岩心管钻进,在砂层和卵石层中钻进时,护壁的泥浆质量差,出现塌孔甚至埋钻,不能保证岩心采取率,很容易造成土夹层丢失,影响采样质量和原位测试。一个好的钻机操作员,要能及时地掌握钻进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钻具随地层变化的声响、跳动,冲洗液的消耗等,根据孔内情况,灵活应用采芯工艺保证岩心采取率,通过钻进过程中的现象和采取的岩心对照准确分层。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常常在现场不能对湿陷性土层明确分层,布置的探井深度不能揭穿湿陷性土层,常会有土工试验结果出来后,因未揭穿湿陷性土层深度而再去补挖探井的现象,对工程的进度造成了不必要的延误。

1.3取样和原位测试

钻孔取样时冲击采取对土的压缩严重,对较易扰动的粉土不取双样,在取样、包装和运输过程中不采取减少扰动的措施,不合格的样品使得主要土工试验指标数据缺失或失真。原位测试时,试验器具不合格,如标贯器底部刃口损伤,触探杆不垂直、吊锤运动速率不均匀等操作都会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1.4现场地质编录工作

现场技术人员不及时对钻进时采取的岩心进行地质描述和分层,地质编录不规范,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精度不应低于±5cm,原始记录表有追记、漏记的情况,仅对土的颜色、密实度、湿度、状态、光泽、干强度等一般特性描述,不认真观察记录土层包含物等细微差别,使得分层不准确,野外鉴定与土工试验结果不吻合。对钻探过程中发现的情况不及时处理,如在小型建筑场地勘察时,遇地基土层分层多,厚度小的情况,主要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取样和原位测试数据少于6个,如对主要受力层中夹层的忽视,不按规范要求采样和原位测试,导致资料整理时岩土工程评价数据缺失,违反规范GB50021第4.1.20条(强条),审图中常提出此类问题,再进行补充勘察,对勘察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勘察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图件问题

勘察报告中的图件不满足《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的要求,在平面图中,拟建物位置不采用坐标,缺应有的地形、地物,已有建筑物和道路等参照物;对控制基础埋深有严格要求的高层建筑不采用绝对高程。当勘察场地中存在两种地貌单元,或有湿陷性分区时,不在平面图中标明。剖面图中地层划分没有工程层的概念,有时过于繁琐,对夹层、透镜体处理的不美观。为地层评价和设计使用带来不便。最后要指出的是,柱状图地层描述太过简单,而且每个柱状图地层描述相同,失去了其反应地基土基本特征的意义。

2.2物性参数的选取问题

勘察报告中往往对取得的岩土参数不做合理性分析,统计时对异常值不进行取舍。例如,当根据物理指标和标贯锤击数确定同一土层的承载力出现较大差别时,有可能样品扰动导致了土样孔隙比和压缩性的变化,也可能是层位变化导致标贯击数异常,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取消了有关承载力表的条文和附录,勘察单位可根据试验结果和地区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等参数,有些报告中将本单位的勘察经验数据当做地区经验,提供的承载力等参数太过保守,给建设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3地基基础选型、评价问题

勘察报告除了提供给设计单位准确的岩土参数外,还应着重对地基与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有的报告中对地基基础没有定量的评价,对可能采用的多种方案不做比较。地基基础方案是在对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土层参数进行细致和深入的分析后,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特征,对可选用的地基基础方案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施工难度及施工周期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分析和对比,选择最合理的方案,对基础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地区高层建筑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较广泛,但也有其弊端,比如在灵丘县某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22层高层住宅,按一般的地基处理方法,先做土挤密桩消除地基湿陷,再用CFG桩提高承载力,经反复计算对比后,预应力管桩可以同时消除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而且该种桩型具造价低,布置灵活,施工工期短等优点,提出优选方案后被设计和建设单位认同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原因分析及改进

现在很多建设单位不能充分理解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中的重要性,片面追求效益和工程进度,留给工程勘察的时间很紧。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勘察单位为了取得勘察任务,不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并同意业主无限制地压缩合理的工期,从而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和勘察工作量布置不合理,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勘察市场的繁荣现象,也使得工程勘察人员和技术工人出现短缺,有的勘察单位现场作业不是由专业人员承担,未经专业技术培训,其技术水平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程勘察工作,从而导致现场作业出现不规范行为,使勘察质量有所下降。

针对上述原因分析,笔者认为造成这种不良行为主要还是人为因素,强化工程勘察管理层的质量意识,加强钻探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加强现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是保证勘察质量的重要手段。勘察施工前,项目负责和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分析和掌握勘察任务,制定详尽完善的勘察纲要,合理组织,精心施工,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勘探作业严格按规范规程操作,工作过程中定期交流反馈,及时更该调整,取得准确的原始资料,工程技术人员要在各个环节把关,精心评价,保证优质的勘察成果。

4.结束语

勘察单位应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对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确保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真正体现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关键是:① 培养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② 拓宽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③ 积极参与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港口;岩土工程勘察;颗粒分析;液限;标准贯入;试验

我国在港口岩土工程勘察中总结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随着港口工程海外项目的进一步增多,要求在对国标予以清晰认识的同时,掌握国外相关规范在港口岩土工程勘察方面的不同要求,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1.国内外规范在颗粒分析试验中的异同分析

在我国现行标准规范《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当中,对于港口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惹眼,针对粒径在0.075~60.0mm单位以内的土体而言,应当通过筛析法进行土体颗粒的分析工作。具体的操作方法在于:将震筛放置于振筛机上,应用具有不同孔径尺寸大小的筛子,来对待分析样品中的颗粒组成情况进行合理的判定。结合港口工程的建设特点来看,岩土勘察工作中进一步将砂土土体依照粒径大小的不同做出了如下的划分:(1)针对粒径在0.075~0.25mm以内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粉细砂;(2)针对粒径在0.25~0.50mm以内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中砂;(3)针对粒径在0.50~2.0mm以内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粗砂;(4)针对粒径在2.0mm以上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砾砂。

从国外相关规范,如英国现行标准规范《Methods of Test for Soils for Civil Engineering Pu》(1990版)、以及美国标准规范《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Particle-Size Analysis of Soils》(1963版)而言,尽管在颗粒分析的试验方法方面完全一致,但对于不同颗粒大小所对应的砂土性质的划分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首先,对于现行英标标准而言,岩土勘察工作中按照砂土土体的粒径大小,具体的划分方式如下所示:(1)针对粒径在0.06~0.2mm以内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粉细砂;(2)针对粒径在0.2~0.6mm以内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中砂;(3)针对粒径在0.6~2.0mm以内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粗砂;(4)针对粒径在2.0~60.0mm以内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砾砂(砾砂又可进一步划分为2.0~6.0mm以内粒径的细砾、6.0~20.0mm以内粒径的中砾、以及20.0~60.0mm以内粒径的粗砾)。其次,对于现行美标标准而言,岩土勘察工作中按照砂土土体的粒径大小,具体的划分方式如下所示:(1)针对粒径在0.075~0.425mm以内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细砂;(2)针对粒径在0.425~2.0mm以内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中砂;(3)针对粒径在2.0~4.75mm以内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粗砂;(4)针对粒径在4.75~75.0mm以内的砂土土体而言,可将其界定为砾砂。

结合国内外规范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对于颗粒粒径划分存在的异同问题,需要认识到的是:在对港口工程岩土勘察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需要以颗粒分析曲线为依据,提出与之相对应的颗粒含量,并完成试验室定名工作。

2.国内外规范在液限测定试验中的异同分析

在我国现行标准规范《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当中,对于粒径在0.5mm以内。以及总质量中有机质成分含量在5.0%以内的岩土土体而言,需要通过对圆锥仪法的合理应用,实现对液限的测定工作。在应用圆锥仪法进行液限测定工作的过程当中,对于圆锥仪的基本要求为:76g重量、椎角角度30°。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之上,令圆锥仪下沉17.0mm,此状态下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测定数据。结合圆锥仪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数十年以来在港口工程岩土勘察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认为此种液限测定试验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行性高、数据稳定、可靠等方面的优势。因而,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

从国外相关标准规范,如英国现行标准规范《Methods of Test for Soils for Civil Engineering Pu》(1990版)当中,针对粒径在0.425mm以内的土体而言,所采取的液限测定试验方法应当为碟式仪方法。具体的试验操作方法、以及对试验过程中对碟式仪的要求与现行国标完全一致。因此,两种标准下所得出的液限测定结果也完全一致。又如美国现行标准规范《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Liquid Limit, Plastic Limit, and Plasticity Index of Soils》(2010版)当中,针对粒径在0.425mm以内的土体而言,对于液限的测定可以通过碟式仪、或者是常规圆锥仪的方法加以实施。但,在具体的试验操作过程当中,与现行国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圆锥仪法的应用角度上来说,对于圆锤仪的基本要求为:80g重量、椎角角度30°。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之上,令圆锥仪下沉20.0mm,此状态下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测定数据。

从港口工程岩土勘察作业的实际应用角度上来说,针对现行国家标准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与优化。其是按照76g重量、椎角角度30°圆锥仪,在下降10.0mm状态下的含水率进行液限的计算,同时也可完成对具体塑性指数、以及液性指数的计算工作。

3.国内外规范在标准贯入试验中的异同分析

从我国现行针对整个港口行业的标准规范《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角度上来看,在标准贯入试验的实施过程当中,对于贯入器的基本规格做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在满足开管长度>500.0mm,外径尺寸>51.0mm,内径尺寸>35.0mm,管靴长度在50.0~76.0 mm范围以内的贯入器而言,应当在设定其重量为63.5kg单位的情况下,将其自760.0mm单位以上的高度,采取自由落下的方式下落,在此基础之上,将其击入土体30.0cm厚度,以上状态下的锤击数可直接确定为该试验土层所对应的标贯击数。结合港口工程的特殊性来看,与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相比,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国标对于刃口单刃厚度的要求设定为1.6mm,而港口行业标准中对于刃口单刃厚度的要求则设定为2.5mm。

从国外相关标准规范,如英国现行标准规范《Methods of Test for Soils for Civil Engineering Pu》(1990版)当中,在有关标准贯入试验的规定性条款当中,对于贯入器内径尺寸、以及外径尺寸的要求与港口行业标准完全一致,但同样是在刃口单刃厚度尺寸方面存在差异,仅与现行国家标准一致。同时,对于开管长度的要求在457mm以上,较行业标准更低,在管靴长度方面的要求在75.0mm以上。又如美国现行标准规范《Test Method for Penetration Test and Split-Barrel Sampling of Soils》(1984版)当中,在有关标准贯入试验的规定性条款当中,对于标准贯入试验的实施条件与方法均与我国现行行业标准完全相同。但在有关贯入器尺寸的选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具体来说,要求开管长度的取值在457.0~762.0mm范围以内,外径尺寸在50.8mm以上,内径尺寸在34.93以上,管靴长度在25.0~50.0m以内,刃口单刃厚度在2.54mm以上。

基于对以上差异性的分析,在港口工程岩土勘察作业人员对土层分析进行描述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各个土层所对应的平均标贯击数进行确定,同时需要在结合相关土工试验参数的基础之上,确保数据的可靠与有效。

4.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规范在颗粒分析试验、液限测定试验、以及标准贯入试验中存在的异同点,希望同行业人员能够在港口岩土工程勘察中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陶忠平.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J].岩土工程学报,2007,29(8):1178-1183.

[2] 王鸿琼,周得荣.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的质量与管理策略[J].价值工程,2013,(18):69-69,70.

[3] 曾添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4):571-57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省标DB33/T1065-2009勘察规范;国标GB50021-2001勘察规范(2009年版);丙级勘察工程项目;单一的静力触探问题;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执行

对软土地基勘察中,萧山严格执行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6.3.3和第4.1.20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全静探已被全面彻底取消,而这次省标《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提出对丙级勘察工程项目,地基土单一的场地,可采用单一的静力触探测试手段进行勘察,笔者产生有一些粗浅看法,现冒昧提出,敬请批评指正。

1 规范不统一的问题

1.1国标的规定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6.3.3:“软土地区勘察宜采用钻探取样与静力触探相结合的手段”[1], 其中,第4.1.20强制性条文要求有1/2原位测试钻孔,1/3钻探取土试样孔。

1.2省标的规定

省标《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规范第7.1.1条文说明:“对浙江省平原区的丙级勘察工程项目,地基土单一的场地,可采用单一的静力触探测试手段进行勘察”[2]。

从上述国标和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中不难看出,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宜采用钻探取样与静力触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手段进行勘察,而省标《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提出对丙级勘察工程项目可采用单一的静力触探测试手段进行勘察,困惑勘察人员执行规范的实际问题,如何与现行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衔接、协调、将矛盾统一和正确应用,正是本文要解决关键性的问题。

2勘察现状

2.1 萧山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从沉积学角度,按土的成因类型和沉积时代,萧山平原区的软土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淤泥质土为主(通常具有浅部“硬壳层”)的软土,主要分布于萧绍滨海平原,系典型的软土地基;二类为饱和粉砂土为主的软土,主要分布于钱塘江冲海积平原,为粉砂土地基。根据众多勘察资料分析,萧山在第四纪期间遭受全新世海侵海退和古钱塘江多次河谷改道,侵蚀切割及近代冲积和人类活动等作用,致使萧山第四纪沉积物具有多种成因类型、岩性相变复杂、土层在竖向上软硬交替、多层组合、厚度变化大等工程地质特性,如表1所示。

岩土地层结构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1

2.2执行规范的具体情况

主要有二种情况,一是对多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短桩基础或存在软弱下卧层和饱和粉砂土地基,以及查明埋藏的河、塘、沟、浜和填土层厚度时,选以静探和钻探取样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手段,以静探为主,静探孔占2/3,钻探取土试样孔占1/3,即使是所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且场地较小的丙类建筑,也布以1/3钻探取土试样孔;二是对复杂的岩土地基以及在软土地区有二层及二层或在饱和粉砂土软土地区二层及三层以上地下室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大型商场、高耸建(构)筑物、公铁立交桥、高架铁路、地下隧(通)道等工程项目,以基岩或深部钱塘江古河道沉积的圆(卵)砾石作为钻孔灌注桩持力层时,多采用全机钻,有的仅在地下室部位布置少量静探孔。

2.3如何理解与执行省标的规定

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实施一年以后,省标《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于2010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不论从技术法规角度来看,按法按理应执行国标,那么省标又该如何执行呢?笔者认为应视具体情况执行,确实,有的场地地质条件简单,如钱塘边的粉砂土层,岩性单一,性质较好,属中压缩性,地基承载力较高,土层厚度较大,且较均等,在受力层范围内无发现有淤泥质土等软弱夹层或透镜体,地下水位埋藏又较深,常年水位处于基础底之下,拟建厂房为钢结构,单幢,1F,且规模较小,荷载较轻,无有承重设备或设置重型行车,其场地周围勘察精度较高,对这类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项目,可以采用单一的静力触探测试手段进行勘察,静力触探最大的优点在于精确分层和取值。由此认为,当场地较小且地质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一般工业与民用丙级建筑,当采取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对次要的单幢低层轻型丙级建筑,用于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场地附近己有钻探及土工试验资料时,可以使用全静探进行勘察,但引用资料必须应用在勘察成果报告中。如何判定做全静探,.关键要做到以下四点:(1)掌握场地附近的地质资料;(2)地质条件简单;(3)荷载要轻,如单幢低层轻型的丙级建筑;(4)注意静探的适宜性,静探不适宜碎石土层、穿越圆(卵)砾石或所遇的抛石、碳化木头等障碍物。

3结论

通过以上对省标和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有关采用全静探问题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对简单地基、简单场地、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一般工业与民用的丙级建筑,则当采取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对次要的单幢低层轻型的丙级建筑,用于确定地基承载力和附近己有钻探及土工试验资料时,可单独使用静探,但引用资料必须应用在勘察成果报告中。.

(2) 对中等复杂地基、中等复杂场地的乙级建筑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

(3) 对复杂的岩土地基以及在软土地区有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商场、高耸构筑物、公铁立交、高架铁路等工程项目,以基岩或深部钱塘江古河道沉积的圆(卵)砾石作为钻孔灌注桩持力层时,多采用全机钻。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GIS技术;岩土工程;勘察

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属于较为先进的应用技术,不仅提升了岩土勘察的真实性,而且降低了资源的投入力度。岩土工程勘察中的GIS技术,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勘察的效率,表明GIS技术的系统性优势,进而拓宽GIS技术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领域。

一、基于GIS岩土工程勘察系统的建立

GIS技术的应用,需在岩土工程现场建立勘察系统。GIS系统的建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析如下:

1、录入数据模块

岩土工程GIS勘察中,录入数据是最开始的工作,掌握GIS技术的勘察目标,确定GIS钻孔的位置,钻孔方案可以使用电子版,在电子版的基础上修改完成,再落实到岩土工程的勘察现场,合理利用岩土工程的现场资料,便于提高勘察的水平。

2、软件使用模块

GIS技术的软件使用模块,需要以本地地图为依据,采取软件分析的方式,获取最精准的岩土工程信息[1]。比较常用的软件有:MaPX、MapInfo等,研究GIS勘察时所需要的信息,降低GIS系统布设的难度,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GIS系统的安装,投入到岩土工程勘察的应用中。

3、二次开发模块

GIS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二次开发,是指软件、插件等的二次开发,符合现场操作的要求,避免岩土工程中的GIS勘察过于复杂。GIS技术的二次开发,是以小程序的方式进行,利用本地小程序,完成GIS的二次开发,打包的小程序应用到GIS技术中,辅助进行插件开发[2]。二次开发模块,是岩土工程勘察中GIS系统的必须环节,确保GIS技术融入到岩土工程的勘察中,也可按照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设计需要二次开发的程序,强调GIS技术的服务性。

4、GIS运行模块

GIS运行在岩土工程的勘察现场,收集工程的勘察信息,积极利用GIS技术,发挥GIS技术的应用优势,在岩土工程现场输出勘察的结果,提供全面、准确的岩土信息,促使岩土工程勘察人员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地质信息,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发挥岩土工程勘察的优势和价值。

二、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GIS技术应用在岩土工程勘察内,总结了多项学科的技术内容,推进GIS的信息化发展。GIS技术的实践应用,需要考虑岩土工程的现场情况,全面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对GIS技术的需求,再安排应用。

1、GIS技术的应用环境

岩土工程的勘察环境,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增加了GIS技术的应用负担。GIS技术使用时,提前规范岩土环境,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维护GIS技术环境的稳定性。GIS技术的设备,选择岩土工程中的稳定位置,同时预防潮湿环境的影响,在GIS系统内配备电源,安排专业的人员操作并管理,规避GIS技术勘察中的风险,保障岩土工程勘察的严谨性[3]。岩土工程勘察环境对GIS技术的影响比较大,引起了诸多操作风险,所以勘察人员要监督岩土工程的环境,规范GIS技术中的环境控制。

2、检查GIS的安装系统

岩土工程勘察时,全面检查GIS的安装质量,强调GIS系统安装的合理性,规避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以某岩土勘察工程为例,分析其在GIS安装系统检查方面的工作。如:(1)按照GIS技术的应用规范,检查系统的设备安装以及接线情况,找出系统内的腐蚀、锈蚀的地方,保护GIS系统的整体性,预防GIS设备损坏;(2)GIS在勘察前,操作人员主动检查系统内设置的参数,促使其可满足该工程勘察的需求,该工程要求GIS系统能够达到根本的合格状态,提升GIS系统的规范性。

3、GIS技术的勘察应用

根据岩土工程的现状,分析GIS技术在勘察中的应用。以某紧邻地铁的高层办公建筑为例,分析岩土勘察。该建筑工程利用GIS技术得出地质勘察的报告,该建筑属于详细勘察的岩土工程类型,勘察等级为乙级,该岩土工程拟建2个过度70米的办公楼,3层地下室,深度=15m,采取逆作法的施工方式,由于地下室紧邻地铁交通,必须借助GIS技术,准确的勘察岩土工程。

首先根据该建筑岩土工程的实况,调节GIS技术内的数据参数,符合岩土工程的勘察要求,维护岩土勘察的精准性,严格按照岩土的情况调整,期间不能出现干扰GIS参数的因素,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约束GIS技术的勘察行为,布设所用的勘察点,熟悉掌握该建筑岩土地质的情况,同时得出地铁工程对岩土地质的影响,详细的评估岩土工程的稳定性,通过GIS技术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制定施工与防护策略,明确该建筑岩土工程的场地、土层以及水文等条件。

然后该工程岩土勘察人员,对照勘察方案和现场的情况,安装GIS技术的组件,主要是预防工程勘察的过程中,GIS技术内的设备出现解体的情况,加强GIS技术专业性的控制力度,完善GIS技术设备的组装过程。由于该建筑紧邻地铁交通,所以GIS技术承载的压力比较大,其在勘察测量期间,受到地铁运营的干扰,地质受力不同,影响了GIS技术设备的组装情况,可能会出现装备解体的质量问题,为了提高GIS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该工程要求勘察人员,注重现场设备的组装,优化工程勘察的环境。

最后是在勘察的过程中,始终维持GIS系统的勘察秩序,定期检查现场GIS设备的摆放,如果发现有问题的GIS设备,应该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结果。该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将现场GIS收集的数据,导入到计算机内,利用相关的软件对现场的勘察信息进行解析,将各项信息填入到勘察报告中,汇总最终勘察的结果,应用到该建筑的施工建设中。

三、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发展

GIS技术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关键,其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推进了GIS技术的发展,促使其朝向一体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GIS技术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勘察数据的共享,而且打破了GIS系统的接口限制,降低了GIS技术的勘察难度,勘察人员可以在岩土工程的现场,借助计算机,构建共享的数据库,同时构建勘察数据库,高效率的使用GIS技术勘察中的图像信息、文字信息等[4]。岩土工程勘察中GIS技术的发展,优化了勘察中的空间数据管理,完善了GIS勘察中的数据集成,促进了勘察数据的稳定交换。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的推动下,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具备数字化、综合化的特点,满足了现代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表明GIS技术的发展优势。

结束语

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属于较为基础的测量技术,发挥较大的优势,改善岩土工程的勘察环境。GIS体现出了实践勘察的优势,按照岩土工程的需求,做好勘察与测量的工作,保障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性,以免引起勘察误差,为岩土工程提供的准确的勘察结果。

参考文献

[1]贾男.GIS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50.

[2]高磊.岩土工程勘察中GIS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1:119.

[3]姜志良,张淑红.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09:102+9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第6篇

【关键字】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工程勘察

一、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1.1野外勘探

1.1.1勘探点的深度与间距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由于地基情况复杂,对勘探点应该进行加密,需要结合勘探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勘探方案。但是在实际工程作业中,勘探人员的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差,遇到特殊情况,不知道变通,仍然按照原有的方案执行,导致两个勘探点之间的地层相差过大。勘探人员在勘探之前,只是在勘探区域进行随机取样分析,并没有充分了解勘探区的具体岩土特性,由于岩土的特殊性,导致勘探点之间出现间距不合理等问题。

1.1.2地下水位的试样采取及测量

在地下水位的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抽水井和滋出地下水的陡壁等情况,导致钻孔水位测量出现误差,从而直接影响地下水测量的准确度。地下水位测量出现的误差,会对实际的施工带来巨大的影响。试样采集工作未能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会导致原状样的数量不足、高度不够、密封不到位等问题,从而降低含水量,地下水位会下降。

1.1.3原位测试

在进行原位测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气温与地温的变化情况,温度的不同会影响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原位测试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另外,孔底如果有缩径和残留,无法判断标贯器是否落到测试的位置,导致贯击数严重失真。

1.2评价问题

1.2.1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现有的地基评价缺乏合理性,通常利用高层建筑的评价方法为准,来判断一般建筑的均匀性,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目前国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方法,在建筑地基评价方面缺乏重要的依据。

1.2.2地震的效应问题

地震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高,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首先要在建筑场地上进行地层的剪切波速测试,判断场地的类别和覆盖层的厚度。在岩土工程评价中,对场地地基类别、场地类别及剪切波速变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

2.1地质测绘法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地质测绘是指对所属地区的地形和地质剖面进行仔细的调查分析,深入研究地层、地貌特点、地质结构等问题。地质测绘法主要包括地质点测量、地质剖面测量、勘探工程定位测量、露天矿测量、物化探测量坑探工程测量等。需要勘察人员结合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岩土形成的年份、原因以及岩土的分布等情况。

2.2钻探法

钻探法是指通过钻孔在孔中取得岩心、土样等进行物理性质的分析,判断地基基础能否满足工程建设的承载重力。钻探时可以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护壁,全部采芯的方法,获得更高的采取率。详细记录和分析各土层的方向变化和宏观特点,从而确定地层结构和岩土的分布特点,对不同深度的岩土进行采样比较分析,最终掌握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指标。

2.3原位测试法

原位测试法是指岩土层在原来的位置,保持天然的结构、含水量及天然应力的情况下,测试岩土的各项指标。原位测试法可以避免在岩土取样过程中,释放大量的应力,影响岩土的测试结果,而且相对取样测试,原位测试法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通过使用落锤的自由落体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可以有效地确定风化基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应力铲试验、岩体应力试验等均属于原位测试法。

2.4室内实验法

室内实验法是指在室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试验,拟建场地中岩体工程的问题,对岩土的指标做出相应的判断,降低试验的误差。室内实验法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解决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掌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规划合理的方案,确定地层的稳定性。

三、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研究的建议

3.1规范岩土工程勘探的要求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探缺乏相应的规范要求,会导致在实际勘探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勘探行为和技术性的问题,给岩土工程勘探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严格规范复杂地形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可以提高勘探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大量岩土勘探的时间,还可以减少勘探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岩土勘探的准确度,从而使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准确,为日后的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规范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要求,各部门各负其责,将任务落实到各个项目的负责人,充分调动岩土勘探人员的积极性。

3.2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

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掌握的勘探能力也不相同,年长的勘察技术人员对现在的先进技术难以消化,年轻的勘察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导致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展缓慢。首先需要对勘察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时代在不断变化,岩土勘察技术同样日新月异,勘察人员的技术也必须与时俱进,满足国家和市场的需求,彼此之间交流相关的工作经验,使勘察技术人员的素质全面提高。建立完善的岩土工程勘察体系,规范勘察技术人员的行为,有效地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3.3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专业技术

岩土勘探人员的技术是开展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保障,同样决定着能否顺利完成岩土勘察工作。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在对勘察区域进行勘察的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该区域的地形和地貌等情况,并进行理论分析,掌握地基的稳定性与均匀性等状况,客观分析勘察区域的地质结构,研究地下水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影响地下水位的具体因素,分析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四、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项目工程建设的基础,是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保障,在工程建设施工之前,需要对建设施工区域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了解具体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情况。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素质,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制定相应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顺利开展国家的工程建设,从而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忠平.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J].岩土工程学报.2007

[2]雷晓莉.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

[3]朱彦.浅谈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

[4]吴士杰.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应用与实践[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第7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勘察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数据,对工程的实施建设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受到管理上的失误、技术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既影响到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又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了资源。

1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1.1 勘察手段单一岩土工程勘察时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地质勘察工作。而目前一些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单位在勘察工作时,仍按老式的勘察手段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勘察报告只注重定性分析,而忽略了分析有关定性的评价数据。

1.2 勘察报告建议没有针对性勘察报告中定量数据不多,没有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勘察报告还受到传统地质勘察报告的影响,大多以描述为主,对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结论下的比较笼统,不具体,也缺少针对性,在岩土工程设计或施工时不能对勘察结论进行有效合理地利用。

1.3 勘察报告质量不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一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实行自负盈亏的经济制度,这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只想到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注重勘察报告的质量,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整体质量的下降,甚至个别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了获取任务,预算造价时有意压低价格,然而勘察单位为了取到经济效益又不得不进行工作量的缩减,应该进行的勘察工作不做或者少做。比如没有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勘察钻探取样工作,不规范的钻探取样作业难以准确确定出分层的位置。有的对于地质体采样不完整不连续,甚至不使用取样器,而从岩芯中直接取样,取样的数量也不多,不满足规范规定的试样要求,这样得到的数据就不具有代表性,往往不能对建设场地地基土做出完整、准确的分析评价。

1.4 忽视了区域地质环境的作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实验数据和勘察人员长期经验的积累,需要结合当地区域地质特征,对地基土层特点深入了解,正确评价地基土。目前一些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的勘察作业,只注重分析研究某个工程点,忽略了岩土工程地域性研究,得出的岩土勘察结论缺少地域性经验,导致报告内容不全面,难以提高勘察单位的效益。例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用箱基可满足需要的,勘察单位没有根据当地区域地质特点以及实际经验,在用箱基的基础上又加了桩基复合基础,导致勘察工期的延长,资金的浪费。又比如地层为含砾粘土,它遇水或搅拌时会变软,在一般情况下,室内试验及原位试验都难以准确确定含砾粘土的承载力,一些勘察单位对此类地层进行勘察作业时,没有有效利用当地勘察经验,采用了很高的承载力值,对工程的安全造成了隐患。

2 优化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方法措施

2.1 提高勘察人员技能相比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建筑业在岩土工程勘察方面还比较落后,具有相关资质的勘察人员不多,目前一些工程勘察人员还不能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手段和理论进行全方面的掌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提高勘察人员的工作技能,对岩土工程勘察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让工程勘察人员的素质可以满足现代工程勘察作业的需求。比如推行技术交底的方法,在工程勘察工作前对勘察人员的技术提出最低要求,使工程勘察人员达到所用技术的最低标准,同时还要使工程勘察人员掌握好勘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上岗前勘察人员需要取得相关工作的资格证件,杜绝勘察人员无证操作。还可以推行奖惩制度,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质量的好坏同勘察人员的自身利益相结合,使每个勘察人员都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勘察报告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2.2 加强勘察作业的监督工作监督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质量。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监督管理方面,长期由政府部门承担监督责任,一些地方还存在监督漏洞,不能满足现代勘察监督工作的要求。在勘察合同、勘察报告的审查监督上,存在越级现象或者无组织勘察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现场监督,防止勘察人员打假孔以及不规范的编录、试验取样行为。审查报告内容中是否有施工建议、场地稳定性评价、基础选型论证等。岩土工程的勘察报告不能只有描述,还要有针对性建议。除了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自身要加强监督外,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上的监督部门也要对岩土工程勘察作业实施监督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勘察部门进行引导和监督,保证勘察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勘察结果的严谨性,避免不规范行为的产生,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投资的收益最大化。

2.3 加强地域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时,不仅要执行国家规定的规范和规程,还要利用以往的勘察经验和勘察技巧。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层力学性质多变,在岩土工程中不能通用同一种勘察手段。例如岩土工程有的地域地基承载力高,有的地域地基承载力低,这需要采用多种承载力标准,分别对待,进行勘察作业。加强岩土工程地域性研究可以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有助于勘察作业顺利进行。

2.4 采用新技术手段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岩土工程中新型勘察手段和新型勘察设备不断开发利用。岩土工程勘察单位需要及时购入这些新设备,掌握新技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使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标准化、现代化、规范化。岩土工程勘察单位还可以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科学管理,这会大大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效率。计算机可以帮助勘察单位更有效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的相关资料,例如,CAD制图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制图中的应用、统计指标的优选等。计算机技术还能够模拟出岩土勘察问题发展的趋势,为制定合理的勘察手段提供帮助,还可用于勘察治理最后结果的模拟、施工模拟以及设计模拟方面。总之,勘察单位采用新型技术,可以大大节约岩土工程人力、物力,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3 总结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需要结合工程所在地域的地质、环境的特点以及岩土状况进行详细勘察作业,例如岩性、岩土层的特征、地下水分布情况、地下水水质变动情况、岩土介质的空间分布、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等等。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解决,从而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全面性、准确性,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勘察单位的经济效益,也能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刘志鹏,伊海昌,曹国升.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2]康朝勇.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

[3]姜明友.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4]黄静萍,应文亮.如何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1,01.

[5]王吉元.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第8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工程项目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在建设工程项目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的基础,只有做好岩土工程勘察,才能给给项目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1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岩土勘察时,由于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这也导致了岩土勘察经常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给工程勘察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对岩土勘察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

1.1 测量地下水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测量地下水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下水的水位会直接影响到岩土勘察工作的实际质量。在岩土工程勘察时,若是忽视了地下水测量,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1]。比如,在勘察岩土工程时,若是地层中不但存在承压含水层还存在潜水含水层,若是测量时没有对其进行分层测量,那么会给测量结果的精确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1.2 勘探点选择的深度不够

在进行岩土勘察时,基础结构形式决定了岩土勘探的实际深度。形式不同,其深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工程勘察过程中,经常存在没有根据相关的规定来决定岩土勘察深度的情况。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愈加激烈,这种情况也更加的明显。

1.3 内页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岩土勘测工程的试验不够规范。比如在试验高烈度地区的粘贴含量时,若是没有严格根据规范进行,那么可能会错误判断,认为是液化土。其次,对于勘察过程中的资料整理不够规范。比如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没有提出异常值,这样会导致标准系数比较大,从而导致严重偏差的出现[2]。最后,没有规范的编写报告书,相关的参数不完整,过于重视结论,没有重视建议。

1.4 取样和原位测试不够合理

根据规定,在取样和原位测试时,件数应该多余6件,测试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其均匀性以及代表性,这样得到的测试结果准确性才有保证。在进行工程勘察过程中,没有根据相关的规范来测试的情况比较多,这也直接导致了测试获得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偏差较大。

2 改进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相关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现,城市中也出现了很多现代超高建筑以及风格不同的公共建筑,这也给岩土勘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真正的重视岩土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到合理的措施,便能够真正的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从而给工程建设施工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3]。

2.1 规范岩土勘察市场

想要真正的提高岩土勘察的质量,仅仅通过勘察公司的努力是行不通的,还需要通过法治和政府的行为来管理和监督整个岩土勘察市场,对岩土勘察市场进行引导,让整个市场更加的正规。这需要扩大检查的范围,不仅仅需要做好以往的数据检查和原始资料检查,还应该做好野外岩土的勘察,从而提高岩土勘察的质量,给工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2 加大岩土勘察方面的投资

首先,岩土勘察公司,应该重视相关人才的培训,重视员工业务能力以及人才素质的提高,并且还可以进行资质门槛的设定,选拔出更多的优秀人才[4]。其次,勘察公司,还应该根据需要购买专业的设备,这样能够避免因为设备等因素影响岩土勘察的准确度。

2.3 规范岩土勘察工作

首先,在正式开始工作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手机足够的勘察现场的资料,对于收集到的资料,还应该进行勘察工作纲要的编写,从而进行岩土勘察工作主要问题和目标的明确,确保设计出的岩土勘察工作方案比较的合理,这样工作开展过程中才能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在进行岩土勘察时,勘察方法不同,优点和缺点也各不相同。这便要求我们需要根据地基的实际环境来进行合理岩土勘察方法的选择,并严格根据规范来操作。比如在岩土勘察中,最常用的办法便是钻孔,若是地质条件是软土,那么可以将静探孔手段运用进去,这种手段能够很好的将地基土的强度和性质反映出来。再如,在土质比较粗的山前冲击地层中,静探孔的方法便不适用。若是地质状况比较复杂,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多种勘察方法来开展勘察工作,这样能够切实提高勘察的准确性[5]。

2.4 将计算机技术合理的运用到岩土工程中去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进步,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管理方面也愈加的完善。总体而言,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以及管理已经逐步的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随着工程建设施工愈加复杂,管理中的问题也更加复杂,以往的手段已经很难满足实际需要。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推动了岩土工程勘察的现代化步伐,将计算机技术利用进去,能够让岩土工程管理更加的系统和科学,勘察工作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资料整合和处理上应用计算机技术,比如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岩土工程模型的制作,分析计算机统计的相关指标[6]。

若是岩土勘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可以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合理的利用进去,其能够模拟抽象和复杂的地貌。比如可以模拟岩土问题产生演变的整个过程。这样能够让人们更加明确和直观的认识岩土工程情况,找到更加合理的方案来进行问题处理。

总之,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合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切实提高勘察工作的实际效率,还能够降低勘察的实际成本,提高勘察的精确度。

3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工程地质调查、勘探、测绘、原位测试、取土试样、现场检测和检验以及室内的试验等。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必须认识到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并严格根据相关的要求来做好试验工作,并且,实验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给保证结果的准确度。但是在进行勘查实践时,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存在,勘察时也容易失误,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的出现,所以,我们分析岩土工程勘察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贾少华.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2):210-211.

[2]陈志芳.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56-57.

[3]刘健,戴正虎,曹曜,贾兴安.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有关问题及对策[J].四川地质学报,2010(02):212-214.

[4]温文富,王义海,杨旭.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J].山西建筑,2009(07):108-109.

[5]吴双泉.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硅谷,2013(05):161+16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不足;完善措施;研究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为施工设计提供岩土成份和性质参数,该报告的质量优劣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与工程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仅要满足规范要求,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勘察地点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地层的构造、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地下水的情况,而且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从而提供一份切实可信的工程参数及施工建议。

一、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不足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主要包括工程现场的勘探、原位测试、取样、室内土工试验以及报告整编等内容,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的重要,因此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正是这些复杂的操作程序,使得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方案存在着不合理之处。目前来看,我国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市场竞争异常的激烈,最常见到的情况就是一个项目由多家勘察单位和个人共同编制工程勘察方案和报价,业主多以低价中标。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了可以顺利拿到项目,并不是根据建筑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布置工程勘察方案,而是通过减少勘察工作量和压低勘察工作预算价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一些实验项目因此而省略,勘察工作不仅粗糙、随意,而且勘察手段也相对比较单一,因此根本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规范与设计要求。

2、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纲要比较匮乏。一般而言,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纲主要是用来指导工程勘察工作的,它是一份纲领性的文件,同时也是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重用保证。从目前我国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来看,许多的勘察单位并没有组织编写工程勘察纲要,即便是有,很多勘察项目也根本没有列入其中,这是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纲要匮乏的主要表现。从实践来看,有些工程项目虽然有勘察纲要,但都是按照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进行编写的,因此难以满足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要求。有些纲要针对性不强,在实践中对工程勘察工作的指导意义并不大。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

3、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第一手资料不符合质量要求。这主要表现为野外勘探、土层取样等不符合操作的规程和规范要求。一般而言,勘察单位的工作是按照工作量来计算报酬的,对工程现场进行勘察时,勘察单位为了加快岩土的钻探进度,在钻探取样往往有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勘察中的垂直度有偏差、随意地挪动勘察孔位以及回次进尺的幅度过大等,导致了勘察结果的不准确。工程勘察质量意识的淡薄,地质情况描述简单,甚至弄虚作假和伪造记录,使得勘察质量难以保证。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第一手资料不符合质量要求,整个工程项目也就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捷径”问题。对于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而言,原位测试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然而现代勘察工作中却出现了一些“捷径”。一般而言,静力触探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定深调零来减少零漂,而有时为了图方便就不按要求进行调零,从而造成了数据采集的不准,尤其在气温和地温相差比较大的冬、夏季节,触探的指标相差也会更大;标准贯入试验也不按相关的规定校正杆长与孔深,当缩孔与孔底存在残留时,无法及时地发现,因此造成了标贯数据的严重失真;对于重型或超重型动力触探而言,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连续的贯入,并对触探杆进行定深旋转,但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连续性贯入比较慢,起杆比较困难、局部地段难以锤击,因此放弃了连续贯入,触探指标的数据也就不够详实,碎石土的评价变得更加困难。

二、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完善措施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就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并保证其真实性。通过工程现场勘察与地质资料收集,勘察人员就能全面地了解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可以有效地减少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减少勘察成本、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应当有现场勘察技术人员参加。从实践来看,很多工程勘察单位的分工比较细,工程现场勘察技术人员回来将原始的编录资料交给想给报告编写人员后就不管了,这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脱节。由于拟建工程场地岩土特征和勘察要求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差别,因此工程勘察报告绝对不可以生搬硬套、按部就班,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及建筑结构的工程特点,制作工程勘察报表,这样才有针对性。

2、要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由于不同的拟建地区的地质和自然条件有所不同,再加上不同勘察方法的缺点与适用性也不相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非常重要。湿陷性的黄土地区要采取人工开挖探井的方式进行取样;膨胀的土地不宜采用直剪的方式进行试验;软土地区可采用钻探式的方法进行取土、静探以及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勘探手段。因此,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针对基土的性质,灵活地采用合适的勘察手段与方法,从而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3、加强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监测。建筑岩土开挖之后,由于已经卸除了拟建基土上的自重应力与坑壁侧向应力,因此应对基坑进行回弹隆起或者坑壁的变形监测;对建筑岩土进行处理时,由于打桩的振动与挤土效应,要对相邻的建筑道路与周围的环境影响进行严密的监测,必要时可采用水平位移与倾斜式的观测方法。同时,在加固拟建地基的过程中,往往会引起孔隙之间的水压力变化以及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因此加强对水压的监测也是不可或缺的。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面对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我们只有加强思想重视,不断创新勘察技术,才能保障拟建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周水忠 顾永军.论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J] .西部探矿工程,2009(12).

[2]黄立丕.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土工试验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

[3]彭晓光.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J] .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3).

[4]张旷成 李亮辉.从岩土工程设计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几个值得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J] .岩土工程界,2006(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第10篇

1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依据参考国家制定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等规范规程,结合施工拟建地的现场状况,重点论述现场的原始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以提供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数据参数。

1.1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原则问题

1.1.1 勘察理论与工作经验的联系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能够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和土力学理论等方面,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以上这些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半科学和半经验的基础上的,而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都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利用相关技术人员的自身工作经验并结合施工拟建地的实际状况,合理组织建立起一种相应的本构模型,充分合理地运用勘察参数,经过判断确定结果的一系列过程。可以看出,勘察理论与工作经验的紧密关联对于岩土勘察工程实践是非常关键的。笔者认为,勘察理论与工程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相辅相成。

1.1.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设计工作的交流沟通问题

根据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要求内容,建筑施工工程在进行现场岩土地质勘察之前,必须收集附有详细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施工总平面图,施工现场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以及拟建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量等有关资料。笔者认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工程设计工作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关键,在进行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岩土勘察工作时,要事先通过于工程设计者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勘察技术人员要充分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弄清拟建工程的特性特点,这样做就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勘察工作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发生,同时使得勘察工作有的放矢,有利于勘察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最为直接有用的结果。

1.1.3 严格控制岩土勘察工作的等级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比较严谨的工作,在对岩土土质进行勘察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的情况,以保证拟建工程的施工安全性、经济合理性。具体确定办法要按照国家制定相应的分级标准,严格控制确定拟建工程的勘察等级、地基基础的复杂程度等级、拟建工程的安全等级以及重要性等级等,通过了解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种等级划分,才能够做到严谨控制现场岩土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1.1.4 岩土工程勘察展开工作的经济合理性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满足了基本的规范规程要求之后,还需考虑利用最为经济合理地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划分以完成勘察工作目的和任务。展开勘察工作消耗经济成本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勘察技术水平的高低。能否做到既经济又合理的岩土勘察,应被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

1.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问题

1.2.1 现场地基承载能力的确定

我国针对确定施工现场地基基础承载能力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载荷试验法、理论公式法、规范查表法三种。通常我们在展开岩土工程地基基础承载能力的勘察主要是由载荷试验或者是由其他原位法、理论公式计算法、规范查表法结合以往总结的勘察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利用确定。一般情况下,由荷载试验确定的地基基础承载力是最直接的同时也是最精确的,不过因为对施工现场的岩土勘察往往都会受到一些诸如场地、工期和成本等影响因素所限制,所以在工程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少的,仅仅在比较重要的高级建筑施工中才会被采用。而理论公式计算法确定承载力的办法,主要要求的是对现场土质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准确测定,抗剪强度的测定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受到很多人为方面的影响,造成误差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理论公式计算法仅仅是作为在岩土工程勘察实践工作中的验兑参考依据。查表法是建立在工程经验法基础上的一种办法,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我们所面对的岩土勘察情况往往会不尽常见,毕竟我们能够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总结到的经验有限,许多施工拟建地的地区土质并没有足够的经验数据,导致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只能模糊估计取值,无法合理地确定承载能力。

1.2.2 岩土土质压缩模量值的确定

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粘性土质的压缩模量值相对比较容易确定,主要是经过室内的土质压缩试验分析确定即可得到。而砂质土体的压缩模量值的确定就比较困难一些,既没有国家制定的相关岩土压缩模量值的规范,也没有指定具体的确定办法,通常只有通过标贯击数试验计算、查有关工具书直接给出经验值或利用变形模量换算等方法估算,能够确定的岩土质压缩模量值都比较模糊,且三种办法的确定值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能够确定相对比较精确的岩土土质压缩模量值也是今后我们工程勘察技术人员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2结语

以上是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到的一些常见岩土勘察问题,在此提出来可供同行朋友交流探讨,以避免类似常见问题在今后的勘察工作中再次发生。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地下的岩土体,其性质的判定主要是根据土质的客观差异性和人为测定的主观性综合决定。我们技术人员作为岩土勘察工作的主体,只有通过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经验总结,寻找岩土勘察的规律性,才能够使得勘察工作更科学化、合理化,以满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需要和给予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王徽,林啸岩.岩土工程勘察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21):162~113.

上一篇:岩土工程师范文 下一篇:岩土工程勘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