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稻田成蟹养殖技术

时间:2022-10-21 12:13:37

北方稻田成蟹养殖技术

摘要 介绍北方稻田成蟹养殖技术,包括暂养池设置、苗种选择、 放养时间、 苗种入池 、放养密度、

饵料投喂与选择 等方面内容,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北方稻田;成蟹;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6.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57-01

河蟹稻田养殖与浅水沟渠养成规格差异很大,经分析可能是环境条件所致。影响稻田河蟹养成规格、产量有环境因素、苗种因素、密度因素、养殖时间和饵料等因素。该文介绍北方稻田成蟹养殖技术,以供养殖者参考。

1 暂养池设置

稻田养蟹受水稻供水时间限定,放养时间较正常延后,一般情况下,有方便水源的在4月20日前后放养,供水条件差的稻田在5月1日以后放养。从放养时间上推算,基本限定河蟹在其他相适应条件下,只有4次脱壳机会。提早放苗,延长生长期是保证完成4次脱壳的先决条件。延长早期养殖期是养成大蟹的关键环节,设置暂养池有利于实现早放苗、早投喂,到大面积放养时,河蟹达到一次壳后二次壳前的生长目标[1-2]。

1.1 暂养池选址

目前,暂养池多数还是利用临近水源的稻田,水体小、时常干枯是暂养效果不好的根本所在。设置0.8~1.0 m的环沟,加遮荫莲会有一定的效果。暂养池最好设在稻田的排水沟,一般每年的4月上旬就有水进沟,也是放苗最佳时节,注意放逃设施要到位。

1.2 暂养面积

暂养面积由暂养时间来确定,即在插秧前放入、大面积养殖的,暂养时间为15~20 d,河蟹在一次壳后二次壳前,暂养量为450~600 kg/hm2。插秧以后放入大田的,暂养时间一般为30~50 d,在环境好的暂养池中,能完成二次壳,那时池负载量将是入池时的2.5倍以上,暂养入池时放苗量不能超过375 kg/hm2(暂养池在出池前存量控制在900 kg/hm2以内)。

1.3 设置环沟

河蟹从苗种入池到7月下旬前,是架子生成的快速生长期。水稻分蘖前期因秧苗小、水层浅和初夏高温等因素,田面时常干枯是河蟹生存生长的最难时段,设置环沟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为防止环沟占地减少水稻穴数,可将环沟内移至距坝埝边第1穴稻茬0.6~0.7 m处,沟宽0.6 m、深0.4 m。此外,环沟内移还具有以下2个优点:一是防止河蟹坝边打洞逃逸;二是环沟边洞穴始终被水覆盖,河蟹因缺氧而常进常出可避开懒蟹生成[3]。

1.4 施肥

正常水稻施肥从底肥开始到全程施肥结束,应该在6月25日以后,这期间正是河蟹二次脱壳的高峰期,频繁施肥造成水体氨氮过高,抑制河蟹摄食生长,是养不成大蟹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能满足水稻正常生长的一次性水稻肥,在旋地和插秧前全部施入,河蟹入池后只能部分零星区块少量补肥。这个方法经实践验证是可行的[4-6]。

2 苗种选择

2.1 可养苗种

选择规格整齐、肢体完整、体薄色淡、肠道物明显、肥满度中等、脱水时间短、最好是当地就近的扣蟹[3]。此种扣蟹在对水质、环境的适应,以及减少运输损伤和脱水时间上,都优于远途扣蟹。可养苗种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打样算出每千克只数、雌雄比例;二是要求选择相近规格、肥满度中上等的蟹(选出3~5只,揭开蟹盖查看性腺颜色,以浅黄色占多数的为宜);三是看雌蟹脐的形状元三角的较少,雄蟹鳌足绒毛间断长,才是接续生长的可养苗种,重点注意 “假性成熟”的扣蟹。

2.2 可选规格

稻田养蟹由于供水时间晚,限定了一个养殖周期只有3~4次脱壳过程。河蟹脱壳生长是以第1次增重在100%~120%,第2~3次壳增重70%~80%,第4次壳增重在90%~100%作为基本依据。由此可以推算出,稻田一个养成过程脱4次壳,平均每脱1次增重1倍,200只/kg脱壳4次后,平均规格在75 g左右;160只/kg脱壳4次后,平均规格在100 g左右;120只 /kg在考虑到有1/3只脱3次壳的情况下,平均规格应该在100 g以上。选择在正常养殖环境条件下,有脱4次壳标志的苗种,规格至少在120~160只/kg。实际上,大规格苗种脱壳周期长,但通过调整饵料质量和投喂技巧,50%回捕率中的80%基本能完成4次脱壳。

3 放养时间

河蟹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水温达到12 ℃以上时,进入少量摄食阶段。一般是在4月20日前后,水温稳定在18~20 ℃时开始脱壳。苗种早入池、早投喂恢复体质,在物候期内实现脱壳,是稻田养大蟹的必需环节。依据河蟹特点,苗种入池时间应该在4月10日前后。

4 苗种入池

4.1 苗种消毒

扣蟹经过半年多的高密度群体越冬,体表不可避免地出现创伤,为病菌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入水前要做好苗种消毒:一是用30~40 mg/kg高锰酸钾药浴3~5 min,然后连水带苗一并入池,防止伤口部位的药液再次被摩擦掉。二是用4%食盐浸泡5~8 min后入池。

4.2 浸水

春季干燥,苗种出池5 h,腮丝脱水可达到1/3以上,10 h左右脱水约2/3,这样的苗种直接入水,死亡率在30%以上。浸水次数、时间,要依据出池后脱水时间来确定。浸水方式:将苗袋整体沉入水中1~2 s提出,放置坝埂静置5~8 min,再次沉入水中10~15 s提出,静置5~8 min后用4%盐水消毒。

5 放养密度

一般条件下,放养密度以300~375 kg/hm2为宜,具体可通过以下方法计算。①明确回捕率:正常情况下160只/kg扣蟹,回捕率在50%~55%;200只/kg扣蟹,回捕率在60%~65%;120只/kg扣蟹,回捕率在40%~45%。②计算购苗量(购苗量=计划产量×养成规格÷回捕率):以160只/kg扣蟹为例,购苗量为7 500只/hm2。160只/kg以下的购苗量增加10%~15%,160只/kg以上规格的购苗量减少10%。③确定放养量:暂养到脱壳1~2次后放入大面积时,最好是进行二次选择分苗,把近似成熟形态的和一次没脱的剔除,放养量按总量缩减20%~30%,养成出池的效益比统放的要好得多。

6 饵料投喂与选择

成蟹的养成过程有3个生长阶段:一是从苗种入池到7月中旬前(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是河蟹架子生成的快速生长期;二是到8月中下旬完成最后一次壳之前(阴雨季节)的缓慢生长期;三是到起捕之前(昼夜温差大)是河蟹快速增重期。河蟹脱壳周期不是时间决定的,而是饵料转换物质的累计时间决定的。因此,以优质饵料足量投喂是养成大蟹的关键。

6.1 饵料选定

目前,河蟹饵料还是以合成料为主,单一豆粕、谷物、杂鱼为辅。育肥期以前以合成饵料为主,选择有来往、有了解的饵料厂家,为保证质量最好,以联户去厂家现场定做饵料。市场选料时,要选择近似谷物糠麸色、没有明显的鱼腥味、没有垫牙物质、用水泡开后没有沉淀物质的饵料[3]。

6.2 投量把握

河蟹在8月中旬育肥之前,除了密度过大,白天基本不觅食。一般情况下,只在每天傍晚投喂1次,投量按投料后2~3 h略有剩余为准,剩料下次多投,不剩少投。苗种入池后的3~5 d内,由于越冬时间长、肠内空,摄食量是正常量的2~3倍,到2 d后基本回复到正常食量。河蟹放入大面积到7月下旬前,有2次脱壳过程,这期间的光照充足、温度适宜,以优质饵料足量投喂促架子生成是关键。到8月中下旬,河蟹要完成最后一次脱壳进入昼夜摄食的育肥期,以合成料、新谷物、杂鱼虾等串换足量投喂,要优于合成料。每天分早晚2次。9月中旬,河蟹在巡边觅食渐多以后,投料点要向内扩延,避开巡边蟹干扰河蟹摄食和饵料的浪费[3]。

7 参考文献

[1] 王树元.稻田成蟹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9(21):40-42.

[2] 何丽梅.稻田成蟹的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011(2):8-9.

[3] 于永清,马旭洲,王武.北方稻田成蟹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2(5):29-30.

[4] 梅放,仝罡.稻田成蟹养殖的管理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1998(12):24.

[5] 梅放,仝罡.稻田成蟹养殖的管理技术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1998(7):17.

[6] 稻田成蟹养殖技术要点[J].垦殖与稻作,2002(4):44-45.

上一篇: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研究 下一篇:定额法计算灌溉需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