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立体感

时间:2022-10-20 11:42:20

看见窗前一片绿荫,而后是绿荫下的小柴房,然后是柴房中的主人,再后是地上隐隐约约的光影,最后是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徐徐清风……这就构成了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我们平时看到的生活画面,折射出来的立体感就是这般错落有致、形影不离的样子。

这世界是多维的,不仅有上、下、左、右空间上的层面,还有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上的层面,同时也只有多维的层面才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事物如此,人也不例外。

人的存在,首先,必定是能够被多层面感知的。

《现代女报・世界观》选用了这两句话:“人在两种情况下没有影子,一是黑暗中藏匿,二是在太阳下躺着”、“鸟飞得越高,留在地上的影子就越小”。

对于前句话,我想,还有人在两种情况下也没有影子,一是灯火通明、光明普照,二是阳光直照而人又必须直立,然而,我们假设这四种情况岂能当真,人在黑暗中藏匿能几时,人在太阳下躺着又有何意思,人又几时能期遇灯火通明、光明普照,谁能在一个点上长时间接受阳光直照?

对于后句话,我想,这说的是冲刺云端的吉祥物,也是比喻一种脱离尘世的趋高境界,只是,小鸟飞得再高也无可避免要回到它赖以生存的地面,那么它的影子当跟随而至才对呀。

终究说来,影子的存在使人有了后怕。常言“身正不怕影子斜”,就是很好的反证。

然而,也正是影子的存在,才使人有了立体感。使人的存在有了面上的延伸、点上的深化、时间上的跨度。

生活中,一些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为人处事瞻前顾后,生怕被影子尾追,生怕露出“狐狸尾巴”,故而,表现出欲盖弥彰的种种举动。比如“学猫走路”、“学鬼做人”、“掩耳盗铃”等情况。可以说,自作聪明者有之,自圆其说者有之,苦心经营者有之,不惜代价者有之。

其实,掩藏过去,掩饰现时,遮掩未来,都是不坦诚、不真实、不全面的表现,这样做,就难以得到他人信赖和支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人偶尔犯点儿小错,存在一些缺点、遗憾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做事也一样。比如在领导、同事或朋友身边多喝了几杯酒、说错了一两句话、认错了一个人等等。

这种时候,让领导、同事和朋友有得评说,而不是自圆其说或自鸣得意,让领导、同事和朋友能够看清你自然的一面,而不是做一个没有缺点和影子的人。

若一个人浑身罩着光环,又躲躲藏藏、看不清真面目,那谁人敢请他做事,与他讲真话、做朋友?!

所以,做人要有立体感。

而且,做人要有底线,才能出线,直至出类或拔萃。

做一个人,不仅要让人看到正面,还要让人看到背面和横截面。这样,才会使人感觉更多的亲切和自然,使人产生更多的信任和依赖。

一个人想要永不出错、没有黑点,除非他一直不干事,这好比是“在太阳下躺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由此而想,人极力掩饰自己缺点大可不必,花空心思掩饰自己小错、填埋遗憾也大可不必。

人有阴影才有立体感。

在这个问题上,有位朋友江郎才尽,在一个领导讲话稿中结合实际套用了一篇网络文章的小标题,领导看后感觉不错,当领导问是否原创时,朋友有两种选择,说是―领导赞赏,说不是―自己踏实,朋友选择了后者;领导又要求提供原文参照,这时朋友还有两种选择,要不“做点儿手脚”、体现创新,要不原文提供、为领导负责,虽然可借此机会取巧表现自己,朋友还是选择了后者,宁可冒着被领导批评(不动脑筋,盗用他文)的风险,也不愿因此让领导出更大的错,这样做,至少保留了自己真实、平常、可靠的本色。

朋友选择本色,不失为明智之举。若为一次“投机取巧”,而丧失领导信任,败坏自己形象,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是做人有立体感的实例。

在日常生活中,一片绿荫,可见一地清影。

上一篇:从小学课本看芬兰“小国”视野 下一篇:难以言说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