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反对歧视的法律与实践

时间:2022-10-20 11:14:48

澳大利亚反对歧视的法律与实践

[摘要]本文试图阐述分析澳大利亚在实现社会公平、反对歧视的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包括反歧视法律框架及其具体的实施机制和解决歧视争议的有效途径,以图对我国的反歧视事业有所借鉴。

[关键词]歧视 法案 平等机构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国家,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曾经出现过较严重的歧视问题。例如,1904年的《西澳大利亚州工厂法》第46条明文规定:“中国人或其他亚洲人不能被工厂雇用。” 在1973年以前,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只对白人开放 ;历史上还曾掀起过三次排华浪潮,并推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白澳政策” (白种澳大利亚人至上),在教育、就业和其他社会服务领域对有色人种实行较为严重的歧视。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先后签署了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国际劳工组织《1958年消除就业歧视和职业歧视公约》等国际公约。作为履行这些国际公约义务的重要方面,澳大利亚联邦先后制定了《1975年种族歧视法案》、《1984年性别歧视法案》、《1986年人权和平等机会委员会法案》、《1992年残疾歧视法案》和《2004年年龄歧视法案》等五部反歧视专门法律,各个州和地区也陆续制定了自己的反歧视法律。并且,根据《1986年人权和平等机会委员会法案》,澳大利亚政府成立了人权与平等机会委员会,专门处理歧视争议案件。

一、澳大利亚有关反对歧视的法律体系

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不同,澳大利亚没有专门的人权法,其反歧视法律体系大致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宪法;第二个层次是包括劳动法律在内的普通法律;第三个层次是专门的反歧视法律。

澳大利亚宪法主要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联邦和州的职权划分以及财政、贸易、宪法修改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规定平等权利的主要是第116条和第117条。第116条规定,联邦不得制定有关建立国教、规定任何宗教仪式或禁止信教自由等方面的法律,不得规定将参加宗教考试作为担任联邦公职的资格,从而确立了自由平等的原则;第117规定,任何人不得剥夺其他州居民的权利、不得对其进行歧视,从而确立了地域平等的原则。

第二个层次的普通法律包括《1922年公务员法案》、《1996年工作场所关系法案》、《1999年工作场所妇女平等机会法案》等。

《1922年公务员法案》第22B部分要求联邦政府部门为妇女和其他不利人群制定并执行平等就业机会计划;州一级也有多部法律作出类似的规定。如新南威尔士的《1977年反歧视法案》的修正案就要求州政府部门和机构为妇女、少数民族和身体残障人士制定并执行平等就业机会管理计划,该法案ⅨA部分明确规定要消除就业领域的种族、性别、婚姻状态和残疾歧视,促进妇女、少数民族人士、残障人士的平等就业机会。

《1996年工作场所关系法案》包含很多关于预防和消除工作中的种族、肤色、性别、性取向、年龄、身体或智力残障、婚姻状态、家庭责任、怀孕、宗教、政治观点、民族或社会出身的规定。该法还为雇主和雇员双方规定了一个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框架,在报酬、工作协议和就业终止等方面确立了公正的原则。

《1999年工作场所妇女平等机会法案》 要求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社团组织、非公立学校、100人以上的工会组织和高等教育机构为妇女制定并执行平等就业机会计划并提交报告;该法还设置了工作场所妇女平等机会机构,其职责包括建议和帮助雇主们制定并执行工作场所计划、指导原则帮助雇主们达到该法的立法目标、监督与评估有关雇主提交的工作场所计划报告以及研究和教育宣传活动等。

第三个层次的反歧视专门法律,包括上文中提及的联邦一级的五部专门反歧视法律以及州一级的反歧视或平等机会法律 (见表1)。

表1澳大利亚联邦一级及州一级的专门反歧视法案

联邦或州 法案名称 生效起始时间 反歧视类型 适用范围

联邦 1975年种族歧视法案 1975年 种族、肤色、血统或民族 法律、公共场所、土地、住房和其他建筑物、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就业、工会、广告等领域

1984年性别歧视法案 1984年 性别、婚姻、怀孕,家庭责任 就业或职业、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住所、协会、联邦法律和计划的管理等领域

1986年人权和平等机会委员会法案 1986年 人权、种族、性别、残疾、年龄、性骚扰 就业、教育、公共场所、产品、服务和设施的提供、住所、联邦法律或计划的管理等领域

1992年残疾歧视法案 1992年 残疾 就业或职业、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住所、协会、联邦法律和计划的管理等领域

2004年龄歧视法案 2004年 年龄 就业、教育、公共场所、产品、服务和设施的提供、住所、联邦法律或计划的管理等领域

新南威尔士州 1977年反歧视法案 1977年 性别、怀孕、性骚扰、残疾、种族、同性恋、婚姻状态、年龄、变性、护理责任、基于种族、艾滋病、同性恋或变性情况的中伤毁谤 就业、教育、产品和服务、住所、协会

维多利亚州 1995年平等机会法案 1995年 性别、种族、年龄、宗教、政治信念、残疾等 就业、合伙、认证机构、就业机构、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住所、协会等

昆士兰州 1991年反歧视法案 1991年 性别、婚姻、怀孕、哺乳、种族、年龄、残疾、宗教、政治信念、工会活动、家庭责任等 就业、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养老金和保险、州法律的管理、地方政府、协会等

南澳大利亚州 1984年平等机会法案 1984年 性别、婚姻、怀孕、种族、年龄、残疾(不包括精神病) 就业、合伙、协会、认证机构、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住所、养老金

西澳大利亚州 1984年平等机会法案 1984年 性别、性取向、婚姻、家庭责任、宗教、政治信念、年龄、种族、残疾 就业、合伙、协会、认证机构、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公共场所

澳大利亚首都地区 1991年歧视法案 1991年 性别、性取向、年龄、职业、工会、怀孕、婚姻、种族、宗教、政治信念、残疾、哺乳等 就业、教育、公共场所、认证机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北部地区 1996年反歧视法案 1996年 种族、性别、年龄、婚姻、哺乳、残疾、工会、宗教、政治信念等 教育、就业、公共场所、保险、养老金、产品和服务的提供

塔斯马尼亚州 1998年反歧视法案 1998年 年龄、哺乳、残疾、家庭责任、性别、不相关的犯罪前科、种族、宗教、政治活动等 就业、教育、公共场所、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等

来源:根据人权和平等机会委员会雇主信息整理,网址:

二、解决各种歧视争议的途径和机构

反对歧视、实现人人机会平等的公平和谐社会除了需要有完善的反歧视法律法规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实施机制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在澳大利亚,如果当事人在其社会公共生活中受到歧视,他(她)可以选择向有关机构和个人投诉的途径或采取法律诉讼的途径解决歧视争议。

1.投诉

(1)非正式途径

遭遇歧视的当事人可以直接与歧视行为人或机构协商解决问题,也可以寻求朋友或家人的帮助,一起与歧视行为人、机构或者他们的上级单位协商解决问题。通过协商,可以使双方之间的问题得到快速和便捷的解决。

(2)正式途径

如遭遇各种歧视,受害人可以自己或通过工会组织向单位提出投诉;如果这样的投诉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鉴于澳大利亚很多组织都设有有专门机构处理各种劳资或其他纠纷,受害人还可以向这些机构投诉。比如,遭遇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歧视,可以向联邦或州的监察官员(the Ombudsman)投诉;遭遇公立学校或教师的歧视,可以向教育、就业和工作场所关系部投诉;遭遇保险公司或银行的歧视,可以分别向保险委员会或金融服务监察官员投诉;遭受工作场所不公正对待的当事人可以向州一级或联邦一级的劳资关系委员会投诉;对于违反州一级或联邦一级反歧视法案的行为,可以向州一级的平等机构(一般称为反歧视委员会或平等机会委员会) 或者直接向联邦一级的平等机构(即人权和平等机会委员会)投诉。

如果当事人向平等机构投诉,平等机构在受理之前会对投诉进行评估,以确认该投诉是否在本机构受理范围之内。如果确属本机构受理范围内,平等机构将对此进行调查和调解。调解的结果一般包括被投诉单位作出道歉、恢复当事人的工作、作出经济补偿、改变内部政策或制定反歧视政策以消除单位内部的歧视现象等。如果调解不成功,平等机构将终止投诉。

值得注意的是,平等机构进行的调解是免费的,其调解员必须立场中立,不能偏向任何一方、不能做出是否发生了歧视行为的判决(只有法院才能做出判决)或做出谁是谁非的判决,也不能提出法律建议,他(她)只能起到帮助争议双方自己解决争议的作用。但是,平等机构对非法歧视投诉的处理是向法院的前置程序,当事人只有在投诉得不到平等机构解决时才可以向法院提讼。从这里可以看出联邦一级或州一级的平等机构在处理歧视投诉方面的重要作用。

2.法律诉讼途径

司法作为解决各种纠纷的最终途径,在解决各种歧视纠纷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平等机构认为某歧视投诉理由不充分或投诉调解不成功而终止该投诉时,遭遇歧视者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一般为在平等机构发出终止投诉通知书后28天)向州一级的法院或联邦法院、联邦地方法院提讼。一般情况下,如果当事人之前是向州一级平等机构提出投诉,那么他(她)要选择向州一级的法院提讼;如果之前是向联邦人权和平等机会委员会投诉,则要选择向联邦或联邦地方法院(一般会选择联邦地方法院,因为费用更低)提讼。

法院在正式审理之前还会提供诉讼双方接受调解的机会,通常情况下,这一个阶段的调解成功率是很高的。因为对于被告方来说,正式庭审会发生一些费用,也要花费时间,并且还存在败诉的风险。如果调解不成功,则诉讼进入正式审理程序。法院可以依照适用法律或以往的判例进行审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定平等机构进行协助。在此类歧视诉讼中,举证责任落在原告方,即原告必须证明自己受到了歧视,而被告方不需要证明自己并无过失。“证据的标准”(证据的水平)重在证明发生歧视的可能性,即原告要让法院相信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非常可能遭受歧视(可能性超过50%)。原告的证据可以是有关文件,也可以是证人的口供。

如果原告胜诉,法院将做出有利于原告的判决。比如,在新南威尔士州,法院对这类歧视诉讼可能做出的判决包括:被告支付原告经济补偿(不超过4万澳元);不得继续实施歧视行为;做出道歉或收回先前不恰当做法;制定有关计划以免再次发生歧视,等等。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在反对歧视的立法建设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虽然不能说有完善的立法和机制就能够杜绝各种歧视现象,但至少可以使各种歧视现象的行为者受到一定约束,从而减少歧视现象发生;也使得各种歧视现象的受害者有了申诉的法律依据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在反歧视方面的立法和实践值得我们参考。

上一篇:以联想为例浅析IT企业品牌的整合与创新 下一篇:关于拍网的物流改进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