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时间:2022-10-20 11:04:31

试析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摘要】:企业统计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研究企业经营活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统计专业的学生必学的一门主干课。企业统计理论以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金融业、交通业等对整个经济活动影响面的行业的经营活动为研究对象,该理论不仅仅是讲授书本知识,而且要反映现行统计学的变革,其理论体系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

【关键词】:企业统计理论;创新;研究

一、目前的现状与问题

(一) 有关企业统计学不同理论体系的比较

到目前为止,有关企业统计方面的理论集中反映在几本不同的统计学理论著作中,教早的是由在1999年的董逢谷教授主编的《企业统计学》和钱伯海教授在2001年编写的《企业经济统计学》。后者对于企业统计的研究从活动条件-要素投入-成果产出-经济效益四个方面入手,综合起来研究不同企业的共性,该理论适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它首次将不同行业的统计研究带入了对企业的研究,是我国统计学发展的历史性突破。2006年李宝瑜、刘洪主编的《企业经营统计学》与《企业统计学》和《企业经济统计学》相比,更看重理论的实际指导作用,主要讲述了统计的方法和技术,提高了统计学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特殊促进作用。

就目前形势来看,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和市场化的加剧,各部门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跨行业的经营行为越来越多,以各行业的共性为基础建立的企业统计理论,必然不能适应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的企业经营活动。同时,只重视企业内部生产数据统计,忽略企业的外部经营活动,如劳动力输入、技术引进、产出、劳务费用等,这样的理论体系也是不合适宜的。

(二)企业统计理论改革的原因

1 实事求是的反映经济环境数量关系变化的需要

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企业,与整个经济体系相比,企业算是微观世界中的一个细胞。企业统计学就是从这样的经济细胞出发,利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规律,并且还要研究企业统计理论在国民经济运行、核算所起的作用。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不论是政府统计改革所采取的种种举措,还是民间统计调查机构的纷纷建立,还是企业统计改革的不断深化,都反映了我国统计管理制度改革采取了更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际上,任何统计改革都是通过调整统计模式的有关要素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渐进过程;而它的成败得失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由环境所导致的统计与非统计因素之间的关系。因而,对统计改革与发展这一“事实”而言,“求是”就意味着必须系统地研究统计与其宏观和微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努力使其前者适应于后者,而绝不能试图做得与之相反。

2 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以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需要。这个经济运行过程包含者相互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两个阶段。首先是:各级政府通过制定具有战略性的和宏观(中观)导向性的计划以及正确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杠杆、经济参数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自由的、自发的市场体系进行调控,使市场的调节功能起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次是:企业主要依据受政府调控的市场发出的信号与企业外部的其他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条件、组织其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产品价值也主要依靠市场来实现。这一经济运行过程中也集中地反映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政府则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去调控自发的自由的市场机制所带来的盲目性上来,放在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做好协调、监督与服务上来;而不是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统计主体必然要从政府所追逐的经济利益出发,尽可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为政府提供其在经济调控中所需要的经济运行状态和各种市场信息。

二、构建新的企业统计理论体系

(一)就统计内容而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生产活动既要追求产品数量,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价格的变化。所以企业的统计要全面综合分析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过程。对于生产的成果、条件、技术、销售、成本做出系统的估测,从而形成一个产供销和人财物一体化的分析系统。

(二)就统计范围而言

现在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的统计不能只是关注企业的内部数据,更要做到内外兼修,从自己企业的发展状况出发,联系外部市场环境、同行企业的发展、最新技术进行分析,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正确的市场定位,对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份额和市场潜力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和营销方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正确的预测。

(三)就统计的频率而言

市场瞬息万变,机遇失不再来,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分析要有时效性,提高工作频率,尽可能做到经常向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经济信息和统计分析产品。因此企业统计分析要重视时效性、经常性,要做到雪中送炭,不要春暖送寒衣。

(四)就企业的类型而言

现今的统计分析已不是企业生产计划完成情况,而是更多注重研究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决定与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和销售什么,而且产品的质量要好,价格适中。企业统计分析的类型要从过去的计划型扩展到研究型、预测型、总结型和资料型。

三、完善企业统计分析体系的方法

(一)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用数字和量来描述事物是定量分析,对现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文字上的描述是定性分析。在企业统计理论体系中,必须要做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重,才能反映企业发展的本质情况,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制定科学的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目标。所以,企业的统计分析体系应当以定量分析中的数量指标为基础,重点关注典型的定性分析。

(二)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相结合

统计数据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分为单一的和组合的。在为企业构建统计指标体系时,必须要做到各种指标的适用范围是一致的,统一的。范围相当的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运用统计需求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和兼容性。

(三)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相结合

统计指标的种类不同,他们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单项指标虽然简洁,但是往往不能全面的反映问题,让人无法把握企业统计的总体特征。而综合指标虽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但是它对于局部环境的描述是模糊的。所以我们在进行企业统计工作时,要把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保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

(四)指标体系全面性和前瞻性相结合

统计指标涵盖的范围越广,越能够综合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所以企业统计要力求做到全面、广泛、多元化。同时统计指标要反映出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即具有前瞻性。要想具有前瞻性,要求统计的需求要科学,层次上要创新。比如我们可以把“构建创新型社会”具体化为“构建创新型企业”,然后在细化为“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指标。

结束语:企业是我们这个经济体系中的细胞,对于它们的发展情况,企业本身和国家都要有全面的了解,企业统计理论是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的有效工具,随着经济形势变化,我们的企业统计理论体系要不断进行调整、创新,让企业更好得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彦伟.《企业经济统计学》的理论体系亟待改善[J].江苏统计,1999,(12)

[2]苏永明.谈谈企业经济统计学理论教学改革[J].统计教育,2002,(2)

[3]李宝瑜,刘洪.企业经营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

上一篇:如何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 下一篇:关于加快呼伦贝尔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