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时间:2022-10-20 10:07:04

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只盯在应考内容上,而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逐步积累阅读方法,最终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它将伴着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阅读;培养;习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从众多的名人名言中,我们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本文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孩子的天性富于幻想,动听的故事一旦进入心中,将幻化出神奇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我每天早晨给学生读一个故事。我先选择那些篇幅短小,主人公是小动物的故事读给学生听,不需要他们明白故事的寓意,只要喜欢听就足够了。慢慢地,学生有了兴趣,当一个故事读完时,就期待老师再读一个,于是我就鼓励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阅读。整个班的学生悄然间形成了一股读书热潮,书包里的课外书也逐渐多了起来。为了能让学生有持久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喜悦,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奖励的方式,读完一个故事,在故事名字上印一个小印章;读完一本书,奖励一张“阅读奖励卡”。期末根据奖励卡的张数,评出班里的“读书小博士”,并发给荣誉证书。荣耀与幸福引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经形成,就能促进他们的学习,不断从中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受到教育,甚至终生都可受益。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入学后一拿到新课本,教师就要进行爱惜课本的教育,深入浅出地讲解书的作用。还要告诉学生读书时怎样拿书,怎样翻书,眼睛和书需保持多远的距离,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做到正确阅读。

学生初步具有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以后,还要训练他们质疑问题,读书时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告诉学生:要想学好语文,不能只靠老师提问,自己还要多想多问。既能提出问题,又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前进了一步,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质疑问题。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好习惯益终身,阅读教学就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养成交流阅读感受的习惯,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形成,就会最大限度地影响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水平,为其一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精读,二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须是一无所得。略读方法指导可侧重于以下两种:(1)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以某一综合书刊为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并简要摘记。(2)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前,以了解时代背景和生平为目的,组织学生到图书室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再通读浏览有关章节;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并摘录下来。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扩大课外阅读面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达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当然,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我们可以采用故事会、剪贴册、手抄报等不同方式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只要坚持,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它将伴着学生终生受益。既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能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方式之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