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20 10:07:01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摘要:当前,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深化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如何开发与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促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生成,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闯出一条适宜自己的道路来,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方面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教育 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一、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建设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2)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单一、评定主体单一。

二、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满足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建立适应培养“准经理人”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认知社会、洞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健康发展的能力,养成学生勤劳敬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1、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通过专业课程的项目化实践教学,实施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做一体化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岗位模拟实现专业技能训练

通过实施仿真企业业务过程的岗位模拟训练实现。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建生产性、仿真性实训基地,通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仿真训练或实训,培养职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

3、重视职业资格鉴定

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管理专业应对照主体专业职业岗位的准入标准,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强调综合技能应用的系统训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使学生毕业时不仅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同时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4、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参加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接触社会用人单位,走进市场,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提高适应岗位就业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奠定处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和能力基础。

5、创业训练

积极构建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业实践教育和课程设计、创新创业服务、创业信息咨询等为内容的开放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体系。让学生独立完成包括企业战略规划、市场规划、资金规划、生产规划、物流规划、年度总结等。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三、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水平

当前,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建立或转制的时间不长,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高职学院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教学制度的监督、监控、反馈和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通过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行业技术研发、参加精品课制作、参与编写工学一体化实训教材、定期到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则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

要鼓励高职院校从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有实训指导能力的兼职教师,优化职业教育队伍。企业指导教师的素质,对指导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有条件的高职学院,应建立自己的企业师资资源库。也可由教育行政机关牵头,建立全市性的企业师资资源库,并与行业培训机构合作,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在从业前,教育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吻合,许多企业在招聘高职毕业生时,企业招聘人员不太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使用一套自订的标准考察学生的能力,学校评定的学生学业成绩对企业招聘而言,有的只是参考,有的几乎形同虚设。高职管理类专业必须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符的、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基本框架的、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平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层次化、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新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应重点突出工学结合的需要,重点倾向于评价指标的内涵,适当简化常规评价因素。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育人模式的变化,对高职学院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鼓励职业院校从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有实训指导能力的兼职教师,优化职业教育队伍。

参考文献:

[1]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4(6).

[2]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困难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