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效果评价的定量因素

时间:2022-10-20 09:53:17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效果评价的定量因素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效果可以从量的角度来评价,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率、党政干群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好人好事增长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神文化成果增长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效果评价的重要定量标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评价;定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191-02

任何“质”的规定性的事物都存在相应的“量”的规定性。马克思曾经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效果,直接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否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否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否改善等“质”的规定性方面来表现。为了更好地加强、落实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需要对其建设效果进行相对明确的“量”的评价。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投入的工作量的大小(人、财、物、时间等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果的多少(相关科研著作、教材读本、文艺演视作品等)、社会现实生活中反映精神面貌、道德风尚好转的好人好事等等,都可以从量上来统计,以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效果。

一、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率

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群体成员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共同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发展而言,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必然是不可缺少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对全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基本价值认同,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普遍性要求和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效果怎么样,建设目标的达成、建设任务的实现程度如何,一个重要的衡量方式就是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认识、接受理解等内化程度以及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外化情况。

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所谓“价值认同”,就是指社会成员在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人们的一切思想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都可以概括为价值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实质上就是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的认识上达成共识,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道德原则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上的思想理念的接受及内化程度达成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成员经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后,是否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辨析西方各种错误思想言论、是否能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表现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和谐问题上的思想进步和行为改善,等等。

总之,全党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问题上的思想共识,与我们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成正比。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宏观的指导思想以及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越能被全党全社会成员所接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也就越强大,就越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我们实现的花样翻新的“和平演变”伎俩。因此,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效性,要看通过大众化、群众化、社会化、平民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研究、宣传和教育等建设活动,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达成的思想认同、接受程度是否增长。

二、党政干群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好人好事增长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从思想上武装执政党、从理论上建设执政党,最终的效果要通过实践体现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际效果要体现在行动上,党政干部如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如何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何以高尚的“官德”进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实践中。在党政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下,党风、政风、民风的改善情况如何?党政干部官德修养的改善和提高在行为表现上从哪些事件得到具体体现?社会风气的好转从人民群众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得到多大程度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效果可以通过对一个又一个建设周期或阶段的检查和评价中得出定量的考核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可以通过一定阶段建设(2年、1年、6个月、3个月不等)的周期进行阶段性或终结性的统计和检查评价。按不同分类、不同标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进行从量上的统计,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效果相对精确的资料和信息。比如,按全国、省、县、区、乡、镇、社区、厂矿等不同级别不同单位的分类检查统计;按党政干部职务级别如,局、厅、处、科等分类,对不同级别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好人好事进行统计;或按不同职业领域如,教育(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学校或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医疗、军事、工商等不同部门、不同行业进行统计检查;或按不同地域,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经济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或按社会阶层结构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调查统计,得出相对确切的效果评价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可以尝试的考核考评路径。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全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纽带。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效果评价就必然体现在,党政干群为民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实际问题上(比如实现广大民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民生问题);在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好人好事增长情况等方面可以量化的生活事件。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神文化成果增长率

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精神文化教育、研究、传播等活动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物可以测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相对效果。借鉴国外价值观建设效果考评方法,比如,新加坡为了实现把新加坡建设成为“新亚洲文艺复兴城市”的宏伟目标,对国民进行“亚洲价值观”教育的一个主要方法就是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以渗透“亚洲价值观”思想内容的文化艺术成果多少来衡量公民价值观教育的成绩大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方面的精神产品来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效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标尺。

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任何精神产品对人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效果通过文化产品或其他精神成果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的。理论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因素,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人民。同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着力回答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特别是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各种社会思潮的运动进程的研究。在舆论宣传、文化熏陶方面,文化宣传战线的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精神文化劳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有多少精神文化产品(包括理论专著、理论文章和各种文化宣传成果)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的教育和建设,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领域,有多少渗透和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教学研究成果、文艺文化作品,并让这些反映社会主导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成果引导社会上其他的流行文化、通俗文化、娱乐文化、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他非主流的多样化思想观念的引领作用,这不能不是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效果的重要标准。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了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特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专栏,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为其投去的研究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果的一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潮流的新型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无论对体系本身的理论研究和探讨,还是对该体系的教育与建设,都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题和根本。况且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在许多问题(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外延、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等问题)上还没有达成全社会普遍共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效果需要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成果增长率上得到比较精确的反映,以促进理论研究、新闻宣传、文艺出版、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领域出现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精品力作。比如,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建设的成果多少,可以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应。通过这些可以量化的评价资料,能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制定新举措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2] 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邓修平,常青,欧阳智.自然辩证法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50.

上一篇:赃物在我国现行法下的善意取得 下一篇:自由经济与国际分工:剖析全球城市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