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20 08:30:52

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的临床研究

【摘要】脑梗塞,是在动脉阻塞后导致相应部位脑组织发生破坏,通常伴有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在本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对1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比较,研究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的临床疗效。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但是治疗组在对照组在常规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东菱迪芙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做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通过检查发现,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治疗半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患者。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有一定的效果,有在临床上使用的潜力。

【关键词】东菱迪芙;纤维蛋白原;脑梗塞;疗效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内膜损伤进而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促进血栓形成,引起动脉闭塞,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1] [2]。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2007年7月-2010年7月我们对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用东菱迪芙静脉滴注治疗,同时随机选择70例急性脑梗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做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3]。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病例选择遵循以下标准:①140例患者均经神经检测确认为脑梗塞患者②在半天内发病、非心源性脑梗塞的患者;③没有房颤,以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者:④没有出血性疾病,近期没有使用过抗凝剂。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东菱迪芙治疗组,即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即为对照组。治疗组70例,年龄39-65岁。对照组70例,年龄39―75岁。分组为随机选择,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检查结果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静滴胞二磷胆碱、血栓通。口服尼莫地平、阿斯匹林的方法治疗.而治疗组在患者入院后立即静滴东菱迪芙10BU+生理盐水250ml,然后分别于第3天、第5天再静滴东菱迪芙5Bu,同时应用以上常规药物。

1.3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h、第5天做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表1)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治疗组经药物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二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无明显改变。

2.2并发症及预后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梗塞后脑出血,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无1例死亡。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内膜损伤,进而引起脑动脉血管变窄,相应的脑供血动脉形成血栓,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脑细胞坏死。及时恢复动脉通畅,提高向脑组织供血供氧能力,可以减少脑细胞的损伤,最大限度的降低脑细胞坏死程度。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是主要的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研究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脑血管病的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激活血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全血粘度对于脑梗塞的治疗有重要作用[4]。

东菱迪芙是一种降纤酶制剂,他的原理就是通过裂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单体,进而被纤维蛋白溶解酶降解,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5]。另外,在纤维蛋白原降解过程中,促使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增强纤溶系统活性,引起继发性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液流动性增强、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半暗带的供血,防止梗死范围扩大[6]。

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治疗组中使用东菱迪芙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有显著降低,说明东菱迪芙的疗效可能就是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而起作用的。国内和国外的临床研究结果都有显示,通过降纤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率可以达到73%~98%。从我们研究的结果看,东菱迪芙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底于对照组,其临床疗效显著[7]。因此,东菱迪芙作为一种降纤酶,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8]。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l(9):381―382.

[2]匡培根.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J].中国新药杂志,1994,3(6):36―38.

[4]陈清堂,赵宝宾.巴曲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实验[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1):27―28.

[5]黄如顺,林健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降纤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1):3―6.

[6]刘秀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纤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4(2):80一82.

[7]陈旭昌.王进.张作栋.赵红.张燕.刘秀丽.侯美娜.奥美拉唑对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影响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陕西医学杂志 2008(4)

[8]田颖阿司匹林在社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调查[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26)

上一篇:妊娠期糖尿病的及时诊断及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 下一篇:影响生化检验质量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