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丑婆

时间:2022-10-20 08:14:39

〔关键词〕心理咨询;潜意识;个案

一、咨询过程实录

1.第一次咨询

他第一次走进咨询室,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一开始叙说就直接进入主题:“我最近脑子很乱,不知怎的,对管理学生公寓的那个老太婆很厌恶,甚至有些恨她。每次见到她,这种情绪就特别强烈,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连我自己也感到奇怪,以前我不认识她,怎么会有这种不好的念头呢?”

是啊,我也感到奇怪。他上高中才三个多月,住学生公寓,为什么会对一个素不相识的管理学生公寓的老太婆产生怨恨之情呢?这也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老太婆的长相,就问:“那老太婆长相怎么样?”

“她长得很丑陋,个子不到一米五,又黑又瘦,满脸皱纹。我住学生公寓,以前经常见她,从没厌恶的感觉。可这七八天来,这种厌恶甚至恨她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在我上课和上自习时,她那丑陋的形象经常会突然浮现在我的脑子里。我极力想把她排除出去,可越是排除,越是排除不掉,还胡思乱想,影响学习。以前我每当脑子胡思乱想时,就买些‘脑力净’‘脑心舒’之类的药吃。服药后,脑子就不那么乱了。这次我也买了瓶‘脑力净’喝,可不起作用。服了药,那丑婆子的形象还是时常在脑子里出现,我还是胡思乱想。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神经出了问题,有些变态。我想,脑子里的问题,光靠药物控制也不是个办法,就到这儿咨询来了。”

“你回忆一下,当你近来胡思乱想时,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我试图从他胡思乱想的内容中,找出厌恶“丑老太婆”的蛛丝马迹来。

“什么都想,有家里的事,有学校里的事,有小时候的事,还有与性有关的事。总之,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我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我很失望,心想这问题暂时放一放再说。高中生的学习繁重,在学习压力下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心理问题,也属正常。我想,通过了解他面临的学习压力,也许从中会获得使他厌恶“丑老太婆”的线索来。

“在实验班是不是学习压力更大一些?”在他报说班级时,我得知他是实验班的学生。

“那是。”他回答说,“实验班学生的成绩都好,竞争激烈,学习压力自然就大。”

“最近在学习上有没有发生过使你感到不安或担心的事情?”

他想了想,说:“我才进校三个多月,也没感到学习上有什么担心的事情。”停了会儿,他又说:“进校后有过两次大的考试,考试前我都有些紧张,想考出好的成绩,就抓紧复习。学习时间长了,感到头有些晕,好胡思乱想,然后吃了使头脑安静的药。”

“是哪两次考试?”

“一次是期中考试,一次是‘四统考’。”

听完之后,我似乎感到事情有了转机,就按照我的思路,试探着说:“如此看来,你曾经在两次较大的考试之前,由于紧张复习,都出现过头晕、胡思乱想的症状,这显然是考试焦虑引起的。因为你认为这两次大的考试比较重要,而你又想考出好的分数,产生考试焦虑是难免的。你认为呢?”

“也许是吧。”

“按照你的说法,你现在的胡思乱想,是怎么也排遣不掉那‘丑老太婆’的形象引起的,这事暂时不论。我想问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你最近还有没有比较重要的考试?”

“有。再过三个星期,就到期末考试了。”

“你是不是很在乎这次考试?”

“当然很在乎。”他肯定地回答,“期末考试后,就要重新分班了。我现在的班是实验班,也就是重点班。我如果期末考试成绩差,就要被分到普通班里去。所以我很在乎这次期末考试。”

“这说明你最近的脑子乱,是由焦虑情绪引起的。如果没有对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期末考试,也许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可我为什么要厌恶那个‘丑老太婆’呢?”他提出了质疑,接着又强调:“我现在的要求,是把那个‘丑老太婆’的形象从我脑海里抹去。是她影响我的学习,使我胡思乱想的。”

“这也是我要做的工作。然而,从你脑海里抹去‘丑老太婆’形象的前提,是首先要弄清楚她的形象在你脑海里出现的理由,即:一个与你不相干的老太婆形象,为什么竟然使你心烦意乱、挥之不去呢?”说罢,我开始阐述其中的缘由:“你很在乎这次期末考试的背后,是你很厌恶这次考试。如果没有这次期末考试以及其后的按成绩分班,也许你就会永远留在实验班。正因为这次期末考试的特殊性质,你可能因考试成绩不良而离开实验班,所以在你内心的深处,你应该是非常厌恶这次考试的。”

“即使我厌恶期末考试,这和看门的老太婆有什么关系呢?”

“厌恶期末考试,是你的心理需要。但你又知道期末考试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你不自觉地运用了心理投射的防御机制,把厌恶的对象投射给‘丑婆’。这样,你对期末考试的厌恶之情,就会得到合理的宣泄而不会引起内心冲突,因为对丑陋事物的厌恶是人之常情。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你对这一心理过程并未有觉察。”

“你这样的解释,我真的难以理解。”

“对这种推断的验证,必须等到期末考试结束后。如果期末考试你考得很好,能够留在实验班,也许你就不会再厌恶那个看公寓的‘丑婆’了。如果真的没考好,不能留在实验班,也许你还会厌恶那个‘丑婆’一阵子,以后才会逐步消失。”

“好吧,那就等以后再说。”他说着站起来。

我看他有些惆怅地走出咨询室。

2.第二次咨询

才过了五六天,他又来到咨询室。咨询风格如同第一次,张口说话就直奔主题:“老师,今天我来咨询,还是那个看公寓的‘丑老太婆’的问题。她不仅长相丑陋,为人也刻薄。为此,我上课不能安心听课,自习不能安心做作业,脑子里老是她的影子。这两天,我对她的厌恶之情难以控制,看见她时,真想用脚踹她。”

他的开场白,让我感到他的心理问题远比我上次咨询的推断要复杂和严重得多。从他对看公寓太婆的态度,由厌恶升级为憎恨、并伴有暴力行为冲动,就是很好的证明。我问:“你说她为人刻薄,能否举个例子?”

“比如说昨天我去打开水,她朝瓶里冲水时,明明是她不小心把水洒在瓶外边,还说是我没把瓶放好。我气得真想搧她几耳光。”

“这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矛盾。即使真是她的不对,你也不至于发那么大的脾气,甚至想搧她耳光。你不觉得太过分吗?”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事后才感到有点过分。当时只是恨她,搧她几耳光才能解气。”

“近来你对那看公寓的老太婆,还产生过哪些暴力冲动?”

“几天前我看了一个外国恐怖片,有个罪犯用刀杀死了一个老太婆。第二天我看见那个‘丑老太婆’,也想用刀杀死她。”

他的这种暴力甚至犯罪的冲动,使我越发感到他的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意识到,他的心理问题并非是厌恶考试导致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憎恨一个与己不相干的看公寓的老太婆呢?仅仅是因为老太婆长得丑陋吗?我陷入沉思之中。

“你逛街时,是不是也看见过长相丑陋的人?”我边思索,边漫不经心地问话。

“见过的多了,特别是残疾的乞丐,有的长得很丑陋。”

“你在街上见到长相丑陋的人,有没有施暴的冲动?”

“从来没有。他们与我无怨无仇,我凭什么要恨他们?”

他的这句话提醒了我:在他潜意识里,肯定存在一个与他有怨有仇、并与看公寓老太婆有某种关联的人,所以他才会对她产生憎恨之情。

为此,我想到了他的家庭,因为家庭中有老人,家庭也是人最主要的生活场所。

我把话题引向他的家庭:“谈谈你的家庭情况,好吗?”

“我家在农村,家里四口人。父母在外地打工,我和弟弟上学。”

“你爸兄妹几个人?”

“爸的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爸最小,是老五。”

“有没有爷爷奶奶?”

“有爷爷奶奶。他们自个儿单独过。在我上初二时,奶奶死了,爷爷还是单独过。”

“你对爷爷奶奶的印象怎么样?”

“爷爷是个本分老实人,言语不多,只知道劳动。奶奶嘛,”他踌躇了一下,“可不怎么好。”

问题似乎有了眉目。我接着问:“奶奶怎么不好?”

他沉默一会,才说:“奶奶为人很刻薄,爱骂人。爷爷受奶奶一辈子气,是奶奶的出气筒。听妈妈说,爷爷奶奶原先跟我们住在一起,由于奶奶老是有事没事找茬儿说妈妈不好,还骂妈妈,所以她们经常吵架,不久就分开住了。大伯和三个姑姑也因与奶奶不和气,不愿意与她住在一起,所以奶奶和爷爷住在一起,单独生活。”

“你有没有单独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过?”

“生活过一段时间。大概在六七年前,爸妈到外地打工,叫爷爷奶奶住在我家,照顾我和弟弟的生活。奶奶很懒,什么活也不做,也不怎么管我和弟弟。有时我或是弟弟生病了,她也不大关心。我和弟弟放学回来,她也不管我们有没有作业,就叫我们去放羊、做农活。我们有没有吃饱、做活累不累,她都不问。住了两个多月,我实在不想跟她在一块生活了,就到姥姥家去了。”

“你走后,弟弟是不是还跟爷爷奶奶一块生活?”

“是的。弟弟跟爷爷奶奶生活有一年多的时间,那罪受得可大了,吃不好,穿不好,还要干活。弟弟身上长疮,奶奶也不给他好好治。那年放暑假,我回到家里,看见弟弟瘦得不成样,身上脏兮兮的,心里很难过。后来爸妈也知道奶奶对弟弟不好,春节回来后就把弟弟接到姥姥家住了。”

询问到此,我心里有数了。我问:“你奶奶是不是个子不高,长得也很丑陋?”

他很惊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笑了,说:“这是你告诉我的。”

“我?我什么时候告诉你的?”他迷茫地看着我。

“你先回答我的问题,等会儿我自然会回答你的。”

“我奶奶个子是不高,还有些丑陋。”

“你是不是很恨奶奶?要实话实说。”

“我是恨她,非常恨她。”他说完话,牙齿轻轻一咬。“那年她死的时候,几家都没人哭。我和弟弟,还有大伯的儿子,都还笑呢。”

“这就对了。我刚才之所以对你奶奶的个子和长相猜个八九不离十,因为我已经知道你为什么憎恨那个看公寓的‘丑老太婆’了。”

“为什么?”

“人们常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恨这个看公寓的老太婆,也肯定是有缘故的。这个缘故就是她与你奶奶在身材、长相、性情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过去,你的母亲、弟弟,还有你,都受到过奶奶的伤害,所以你非常憎恨奶奶。尽管奶奶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但你对奶奶的憎恨之情,仍保留在潜意识里,没有得到发泄,形成了心结。当你看到与你奶奶相像的看公寓老太婆时,那个存在你潜意识里、憎恨奶奶的心结就被激活了。此刻,‘丑老太婆’成了你奶奶的假想替身,你把憎恨奶奶的情感迁移到‘丑老太婆’身上,所以才感到‘丑老太婆’的可恶、可憎,甚至想攻击她,以发泄心中的愤恨之情。显然,这个看公寓老太婆是无辜的。”

他想了想,说:“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可我为什么意识不到这‘丑老太婆’就是奶奶的假想替身呢?如果我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产生憎恨她、想攻击她的念头了。”

“这也不能怪你。”我安慰他说,“你对看公寓老太婆产生的憎恨、攻击的念头完全是潜意识中的,所以才不为你所知。”

“她都死了,还在干扰我的学习。”他愤愤地说。

“你这话说得不对。”我反驳他说,“奶奶死去几年了,怎么会是死后的奶奶干扰了你的学习呢?这是你自己的心理问题在作祟。”

他不做声了。停了一会儿,他问:“我这个心理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我说:“我给你提两点建议,第一,要提高伦理道德水平。无论过去奶奶对包括你在内的家人有过怎样的伤害,都不要再去计较,因为奶奶毕竟是你父亲的妈妈。你应当放宽胸襟,原谅她的过失,何况她已经死去,何必再去跟死人计较恩怨呢?第二,如果一段时间后,你看见那看公寓的老太太仍不能抑制自己的不良冲动时,可搬离学生宿舍,到外边租房子住。只要离开不良的生活环境,感受不到不良的刺激,那种不良冲动就不会产生了。”

“好吧。”他接受了我的建议,“这学期快结束了,我下学期再到校外租房子住。”

新学期开始不久的一天,我在校园里遇见他。他说,他在校外租了房子住,那种不良的冲动已经没有了。

二、案例回顾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事人仇恨,甚至想杀死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丑陋老太婆,这种“缘”和“故”连当事人也无从知晓,可见是其潜意识里的动机在起作用。因此,咨询者寻找当事人潜意识里的仇恨、杀人动机,就成为成功咨询的关键。

在第一次咨询中,我根据他的叙说,曾试图在意识的层面上寻找这种动机,但没有成功。通过第二次的咨询,我才领悟到必须从他的潜意识里去寻找,并对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进行探索,才终于揭开了谜底。可见,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面对当事人遇到的心理问题,要积极从潜意识中去寻找症结,才能帮助当事人走出心理困境。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教育局关工委,阜阳,236200)

上一篇:小学生自我控制、行为问题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后拓展性作业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