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0 07:58:07

激励理论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大学数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变化,阐述了目标激励、责任激励、情感激励和赏识激励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高校数学教学 激励理论 运用

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当前,高等教育正面临着社会转型、高校扩招、信息时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知识爆炸性发展等方面的挑战。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国防、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航天、航空、航海、资源与能源的探测与开发,各种过程的自动控制与调节等技术领域都离不开数学这一基本工具。化学、生物、医学也都用数学的知识分析与计算去预测发展并研究其控制与调节。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应注意到受教育者已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90后”大学生。因而顺应时展的要求,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采用合理的激励方法成为改进大学数学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目标激励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规律。培养人就是要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90后”大学生对家庭依旧很依赖,经济独立性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头萌生较晚。相当一部分“90后”缺失信仰、缺乏人生目标,却“自信满满”。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往往是大一新生首先接触的课程,这时面对满怀热情却又缺乏明确目标和方法的大一新生,教师应不急于讲授本门课程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确立学习信心,渗透学习方法,营造学习氛围,适当地以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和就业形势与压力,鼓舞学生的学习士气,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置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在目标激励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学校培养目标、学生个人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需要三者关系的协调,包括就业目标、思想品德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创新意识目标等。教师可针对本门课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经过思维的加工,予以改进、扩充,并与原有知识进行重构,即实现知识的迁移,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一道题、学完一个章节的过程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完成学习任务的短期目标与能力培养的长期目标相统一。

二、责任激励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大部分“90后”大学生由于较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条件使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较为平坦,故而抗挫折能力不足,在面对困难时就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一种表现就是在遇见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容易轻易地全盘放弃。更有一些富二代学生对学习要求很低,上进心和学习动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责任激励。比如,一些学生认为家里将来会给自己安排的工作对数学要求不高,就容易放弃对数学的学习。这时我对学生提出的观点是:“80分是能力问题,60分是责任问题,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如果考试无法及格,则其基本责任没有完成,没有责任感的人步入社会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难以在工作环境或任务面前有独立见解,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不要说进步发展。所以即使个人发展的目标对数学要求不高,也要达到60分。”通过这样的方法,使那些对数学没有学习动力的学生以责任感激励自己的学习,在不排斥的情景中慢慢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激励

教育者的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教育根植于爱。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体现自身对数学的情感,以自己对数学的评价、认识和追求来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评价程度,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教学生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情激励。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倾注对学生学习的热忱,表现对学生进步的关心,鼓励学生回答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对于正确的回答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错误的理解给予明确的纠正。如果教师在讲台上全身心地传授知识,既充满热情又严格要求,就会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很快地进入状态,增强信心,紧跟教师的脚步。

四、赏识激励

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育学认为,学生无所谓“好”与“坏”,其差别只是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不同。“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的方法: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语,方法看似简单,但效果很好。学生在教师关注的目光下会有一种受重视感,使得他们在想要逃课或溜号时产生内疚感,从而稳坐课堂。

“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因此要在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学生赏识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可通过树立身边优秀的学生为榜样,通过对榜样的分析,让学生赏识榜样、学习榜样,并有信心超越榜样。引导学生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团队精神和健康的竞争意识,从而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运用激励方法的原则

在运用激励方法的时候要注意把握激励的时效性原则,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有效影响学生的情感。比如:每学期都有十一、五一等大小假期,这时很多学生就想逃课回家,教师可在节前的课上激励学生安心上好每节课,让他们明白踏实的学习和进步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而不是逃课回家。即使简单的几句话也能安抚学生浮躁的心。

在运用激励方法的时候也要注意激励的适度性原则。高校数学教学还是以教学为中心,激励方法的运用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偏离中心,不能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要注重对“度”的把握。

综上所述,教师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通过合理的激励使学生追求成长、锻炼自己、获得认可、自我实现、乐在其中,摆脱教学内容的束缚,从而让学生成为主动的求学者。

参考文献:

[1]袁曦.围绕激励目标构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08,3:99-101.

[2]欧阳波.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J].时代教育,2008,7:127.

[3]贺嘉.合理激励:教育管理的创新与突破[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261-263.

上一篇:基于精细化理论的高等数学学习策略 下一篇:浅议小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