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的浅析

时间:2022-10-20 07:04:06

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的浅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建设单位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现状,阐述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单位加强对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个工程具有金额大、周期长、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和单一性等特点,其造价没有恒定标准,具有多变性,使得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对建设单位在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现状

1、工程造价由定额计价模式向清单计价模式转变

目前我国在工程造价计价方面已逐渐向国际接轨,已由沿用多年的定额计价模式向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转变,完全与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相适应,这种计价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计价模式,也是一种更贴近市场的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更先进、更合理、更可行的计价办法。通过采取“量价分离”的模式,施工企业在投标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招标控制价和工程量清单,其量上大家都是基于同一水平线,其价格能够完全根据施工企业自主决定,这将更能体现施工企业的综合水平和企业实力,充分实现投标报价与工程实际和市场价格相吻合。

2、工程造价由单一的总价模式向单价模式转变

过去针对一些工期短、投资小的项目常常采用固定总价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会因为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和工程量增减而使得工程造价发生变化,所有的风险都由施工单位承担了,建设单位往往很喜欢这种模式,但是在市场调节的社会下,商品价格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为减少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争议以及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下去,正逐步按照市场化的规律,采取按实调整造价,这也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单价模式。

3、工程造价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

随着社会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设单位对一个工程具有合理的造价和动态管理的要求已越来越强烈,已从招标时的预算和竣工验收后结算的单一的两阶段管理发展成注重施工过程中整个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由单一的套定额到依靠造价专业人士结合市场波动情况合理分析和加强防控市场风险的管理模式转变,同时也为项目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4、工程造价由建设单位直接面对施工单位管理向委托造价咨询机构全过程管理

建设单位通常是委托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工程预算,在施工过程中完全由建设单位自行进行造价管理,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又委托一造价单位,使得工程预、结算与施工过程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结算单位往往在不清楚施工过程的情况下,仅仅依据设计变更、签证单等资料完全从纸面上进行结算,没有结合施工中实际采用的机械、施工方法等进行一个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事实的工程结算,使得容易出现多算和高套价格的现象,这将给建设单位带来一定地损失。

二、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设计阶段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往往集中在施工阶段,而忽视了设计阶段,其实一个项目造价控制的源头在于设计,在设计单位一味追求保险系数的情况下,尽量加大结构的截面尺寸,多配钢筋,造成预算较高;在设计单位追求“新”字情况下,不考虑使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采用新材料设计新颖的外观,这些都将无形中造成工程造价增大。

2、各部门之间的脱节管理

一个工程涉及现场管理、材料设备采购、工程造价、合同和档案等管理工作,建设单位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设置工程、预算和合同档案管理等部门,这些部门之间分工明确,但是部门之间工作存在脱节,像一工程依据现场存在变更,在变更前工程部与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沟通后确定变更的施工方案,但是因为与预算部缺少沟通,在确定施工方案时没有从最经济的角度予以考虑,这将无形中增加工程造价;合同档案管理部在进行合同签订以及管理时,往往从如何落实项目顺利实施,在支付进度款等条款时没有加强与预算部沟通,缺乏在经济方面得控制和管理,可能造成进度款支付过快和过多,造成前期资金投入过大,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和造价。

3、忽略了合同管理

建设工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许多合同的签订,像勘察合同、设计合同、监理合同、施工合同、造价咨询合同等,合同主要是规范合同中各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合同各项处理程序,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已越来越重视造价的控制,但往往忽视了合同管理在造价控制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合同管理中的作用。

4、单位之间缺乏沟通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将涉及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多单位的沟通协调,但实际上与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单位之间主动沟通甚少,且仅在进度、质量方面进行沟通,不能主动为建设单位在造价方面多策划、远谋虑,缺乏参与工程造价的管理。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存在不符的地方,特别是有些施工单位早已发现,但未及时向建设单位反映,往往等到施工前才提出,造成临时改变设计,出现返工或加大加粗结构设计的现象,增加了造价。

三、建议和对策

1、充分发挥设计单位作用,加强投资控制

精心选择业务能力强、信誉好、负责任的设计单位,充分发挥设计人员专业能力,约定单方造价、混凝土含量和钢筋含量等指标以尽量达到最优化设计,从设计源头控制好工程投资。

2、采取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模式

工程项目从前期的投资决策、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竣工结算阶段,要加强对整个阶段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强化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实行“一体化”管理,改变过去分段管理的状况,利用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和技术能力实行专业化的造价全过程控制和审核。

3、做好合同管理

一是严格制定施工合同,逐条研究合同条款,尤其是针对工程款支付方式、工程价款调整、经济责任等条款进行认真分析,通过严谨、完整的合同内容为后期工程造价结算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合同内容,加强工程款支付管理,按实核定工程进度款,严格控制工程价款,以免多付、超付工程款,导致前期资金投入增大以及后期工程管理工作加大。

4、加强预算部的造价管理水平

一是要配齐各专业的造价人员;二是要求造价人员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外还应对设计过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经济等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融技术与经济知识于一体,发挥建设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造价动态服务职能,有效的进行造价管理;三是制定奖励机制,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四是积极为人员创造和提供培训的机会;五是预算部设立有效的监督和校审人员,制定健全的校审程序和规章制度,约束人员的不良行为。

5、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一是强化现场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督促他们积极协助、配合预算部做好造价控制;二是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防止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对涉及费用增减的设计变更,先作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准确掌握变更价款;三是严格现场签证,制定现场签证审核程序,尤其对于涉及计量的,必须严格到实地测量后予以签证,做到签证内容与实际相符。

四、结束语

建设单位所实行的造价管理控制是基于满足项目的质量前提下,所进行的最少资金投入,最大收益回报的资金预控措施,能够有效的对工程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与建设实施阶段及竣工阶段的资金投入起到良性控制,以协调资金的合理运用,保证在项目施工整个流程间的财力物力与人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及社会效益。因此在工程中,加强建设单位对造价管理控制存在着必然的实施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山.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存在问题探究[J].企业导报,2010,(5).

【2】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2013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3】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4】朱志英.对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应采取的有效措施,[J].科学创新导报,2008

【5】张海东: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山西水利科技,2009,(04)

上一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阐述 下一篇:建立青年职业生涯成长通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