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成功”

时间:2022-10-20 07:00:49

拷问“成功”

从读小学开始,父母和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每门功课考100分,就是最大的成功;上了初中,考上重点高中是唯一的出路;到了高中,毋庸置疑,“进军”名牌大学才是成功的象征——正如一句广告词:只要学习好,生活没烦恼。到参加工作了,赚到“豪宅、名车、年收入百万”,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那就是成功的人生!

当前的社会风尚,大家都在往“成功”的独木桥上涌,社会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就是人人都考重点,个个都出人头地。我们何时变得如此迫切渴望成功?成功何以变得如此“简单粗暴”?

我们为什么要“成功”?可不可以“不成功”?但究竟什么是“成功”呢?

翻阅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朝闻名天下知”“成王败寇”“功成名就”等以成功为唯一人生目标的文化观念,长期占据人们意识形态的顶峰。一个孩子刚生下来,就被各种成功思想灌输着、包围着,并在每个细节中被强化。从此,他的人生便被彻底地赶上了追逐“成功”的快车。

现象观察

①新学期刚刚开始,遍布大街小巷的培训班就已经热闹、喧嚣起来了。无论是与学科相关的强化班,还是长盛不衰的奥数班、英语班,一概人满为患。来这里“补习”的孩子,都承载着家长企盼“成功”的梦想。

②在南京某知名培训机构,一位家长为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报了四个班,分别是奥数、作文、英语和绘画。“奥数是升学必备,从小升初到考大学,都是金字招牌。作文是考试大分项目,马虎不得。英语重要性不言而喻,考什么都离不开。绘画算是培养儿子一份业余爱好,学好了也算是加分项。孩子今后的人生要成功,哪一项都不能落下!”他坚定地说。

③11岁的北京男孩孙宁远,是众多小学五年级普通学生中的一个。孙宁远说,在学校比较轻松,但更多繁重的学习任务在课余时间等着他们,一直到深夜。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2年了,都是上完学就继续去上培训班,晚上得喝一大壶咖啡才能提神。

孙宁远的父亲每天跟小升初的家长在网上交流经验。面对孩子的辛苦,他除了心疼,更有无奈:我们属于那种家长不“牛”的,就只能逼孩子了。逼孩子成为所谓的稍微牛一点的,有一张上重点的门票。有这张门票,就能去一所稍微好一点的学校。

①每天一大早,姜晶晶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我没有暑假,一直在补课。”面对笔者的疑惑,姜晶晶一脸的无奈。她说,开学就读初三了,所以父母抓得很紧,暑假为她报了英语和数学两个补习班。“这一补就是一个多月,现在,学校又发来了初三学生提前开学的通知。”姜晶晶苦恼地说。这个暑假,她休息的时间不足一周。“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谁负责?”

②经学生牵线,笔者来到某高中王老师租赁的教室探访。这间教室大约能容纳50个学生。上课时间还没到,走廊里就已经来了40多个学生。门口等待的家长说,如果碰上考前“旺季”, 教室里的每个缝隙都会被塞得满满当当,走廊里也会加座。家长们的目的都一致:“补课就是为了考大学。”

①南京某大学的赵明同学说,看到一些高考不如自己的人都找到了好工作,心里感到强烈的不平衡,发誓一定要找一份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否则以后都不想参加同学聚会了。

②不久前,北京某名牌大学研究生小刘离家出走,他认为: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不能拥有好工作、大房子、漂亮女朋友等硬件,实在“混”得太惨,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

③22岁的毛平,名牌大学毕业生。他认为,他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三好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也应该是最好的,他应该顺利地走入成功人士之列。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高薪水的工作他没能力做,低薪水的工作他看不上眼,又吃不得苦。找了大半年,走马灯似的换了五份工作,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进而继发抑郁症,产生了自杀行为。

④28岁的林锋,相貌堂堂,研究生学历,月收入上万,却认为自己没资格谈女朋友,原因是自己不是成功人士。问他什么叫成功人士,他说开名牌车,月收入十万以上,拥有博士学位,找一个最美丽最温柔最高雅的女子做老婆。父母亲整日催他找女友结婚,而他也感觉自己很孤独,情感漂移,很需要一个女孩的关怀。也曾见过一些女孩,也曾有一些女孩向他伸出爱情之手,但都被他拒绝了。理由是,他看不上的没必要谈,他看上的不敢谈,因为他不是成功人士,不能给心爱的女子幸福的生活。

“成功”,一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不追求成功?然而,在当今社会,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弥漫在社会各个角落的浮躁风气,强烈裹挟着我们的心灵,成功已变得那么迫不及待,那么狭隘偏执。无数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趣味,被不自觉地套上了“成功”的枷锁,对成功的渴求已成为折磨现代人身心的时代病症。成功学的泛滥,急功近利的文化潮流,为成名不惜一切的年轻人,追求做“成功人士”的精英们……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人们失去了平和、中正之心,心理严重失衡。如何破解对成功的理解误区,我们听听专家的见解。

求解“成功”

成功是怎样定义的?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功法则》《心灵鸡汤》随处可见。全国各地的商场书店、机场书店,充斥着陈安之、梁凯恩等“成功学大师”嚎叫的影像。街边的培训班、速成班,未必直接以成功学为卖点,但兜售的全是那一套。 每一本书和每一套VCD都被推销员、国家公务员、全国大中小企业自发地集体学习观看,在大中小学生中流传,小到8岁的孩子、大到80岁的老人都感到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并决心改变缺点,立下一定要成功的誓言!

专家嘱告:

成功学的泛滥,带来的后果是:为了所谓的成功人们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于牺牲人伦、正义。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文化潮流中,很多人失去了平常心,失去了平平淡淡的人生境界,追求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有的人甚至不惜践踏尊严、破坏法纪。商人不踏踏实实做生意、树品牌,而是整天盘算着如何巧取豪夺,日进斗金;学者不是想着板凳一坐十年冷,而是梦想着一夜之间盛名天下,不惜趋附弄巧,剽窃抄袭……

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投机成瘾;它以教育之名,行“毒”化社会气氛、“毒”化人心、破坏多元价值观之实。

上一篇:写作是“勇敢者的游戏” 下一篇:伦敦奥运证明“中国人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