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改后的几点感想

时间:2022-10-20 06:30:29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改后的几点感想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时候老师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而学生只有“洗耳恭听”,一节课下来老师似乎讲了很多很多,而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对知识的实际接受并不多,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不高。在此情况下,新课程标准改革则是必然的。新课程要求“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充分说明了新课改的主要特征,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近一年的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主渠道都在我们老师的“主阵地”――每一堂课中。而如何在45分钟内,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我想结合自己这一年来的课堂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挖掘和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好奇心比知识更重要”,任何一位学生如果对你所教的这门功课感兴趣,那么其学习效率较高及学习成绩较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特别是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比如有趣实验,多媒体分析等,并紧密结合实际,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等力争在第一节课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让每一新生都觉得化学的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尽量把平日关注与化学教学有关的生活资料,或者是从网络、书刊、报纸等处收集化学与生活科技发展的相关信息,慢慢渗透到我们教学中,让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不会兴趣黯然。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挖掘并激发出来,其学习那股劲跟炸弹的威力相差无几,相信每位老师应该都深有同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才会变得更主动,更轻松。课堂效率更不在话下。

二、让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

在当前新课改的氛围下,我觉得上好一堂课的首要因素就是让学生培养起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当前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老师要求下进行预习,而且大多学生都是看一遍书而已,效果一般。所以学生要想上课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通过预习就能轻松上课,并有效配合老师,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读、划、写、记”。“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对于学生而言上述四点若能做到位,或基本到位。那么我们还有必要一直强调课堂的形式而怀疑课堂的高效性吗?

三、充分备课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最佳方法

学生做好预习配合老师的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备课来配合学生,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学生,这是常被教师忽视,但恰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知识的程度,操作技能水平,不同学生的差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准备教材,就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补充、更新相关知识,并对重点、难点、热点等内容进行通盘梳理,全面整合、提炼,以便在课堂上发挥自如。计划教学过程,一堂课就45分钟,如何在这段时间有效安排也是目前很多学校在摸索实践的过程,每个学校乃至每个班级的特点都不一样,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一定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好适当的辅助教具,比如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甚至是外出课堂的实践教学等等。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尝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力争新课堂,高效率。

四、有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所有的教学环节中这点是最要的,只有通过师生探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理解达成共鸣,进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大局观,以及很强的组织能力。一堂课应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不同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适当的组织讨论,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加以指导。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发言的本质,对学生表述的内容及其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及时发现学生讨论方向的偏差和讨论过程中思维“卡壳”的地方,给予必要的疏导,使讨论顺利进行下去。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准备充分,才能让整节课的“高潮部分”讨论环节得以顺利进行,在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的团队精神的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很多教师都可谓是战场上的“新兵”,需要学的,有待提高的太多太多。虽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取长补短”,对课堂教学精益求精,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素质,并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北海道绿 第5期 下一篇:勤学 乐思 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