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时间:2022-10-20 05:31:06

探索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摘要:本文从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适当的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等途径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消除学生"离教现象"的方法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可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可安排这样一个游戏,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2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中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3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3.1思维速度的训练。就初中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3.2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3逆向思维的训练。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

3.4学习逻辑知识,培养论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经常的、或集中或分散地渗透一些逻辑推理的内容和知识,讲清一些最基本的、最常用的逻辑语句,如公理、定理、定义、命题、充分必要条件等,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论证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演译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等的论证原理和推理格式,培养学生考虑问题时要做到"出言有本、推理有据",证题时应概念明确,思路清晰,考虑问题应周到全面。

4适当增加难度,给学生一点压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常有一种危机感,始终感受到有一种压力,才能促使他们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在每一次克服困难之后,他们便会感受到一种成功的乐趣,并在这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中增强了自信心,求知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事实上,学生的智力是有很大潜力的。好胜、要强、不安于现状是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难度反而会成为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诱因。在数学中,有意识的增加点难度,不断给他们一点压力。在教材的处理上,每学一部分内容,都注意把本部分内容适当引深、拓宽,从较广的侧面和较高的层次去挖掘它在数学整体中的作用和位置,以及它与其它内容的内在联系。有的还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讲整式运算,补充了余式定理、综合除法,这样做,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在例题、习题的处理上,有意选取一些概念性、典型性、解法灵活、特色鲜明且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吊一吊他们的胃口,这就好比挂在枝头的红苹果,需跳一跳才能摘得到,让学生觉得不下决心克服困难是不行的,轻轻松松、舒舒服服是摘不到苹果的。这样做天长日久,学生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便会显露出较大的优势。

5结束语

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本身的素质、条件、学习态度及学习环境等等。但作为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若能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就等于给了学生一片金钥匙,让他们抓住了学习的主动性,不但可以变"学会"为"会学",而且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上一篇:农村高中学校数学"分层次教学"方法浅谈 下一篇: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