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对接、实境育人

时间:2022-10-20 05:09:00

【摘 要】对接高铁产业,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构建了与铁路行业产业链相融合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资源积聚优势,遵循专业群“产学对接、实境育人”的总模式要求,深入推进“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实习实训对接现场项目、教学环境对接生产实境、学院师生对接企业员工、评价考核对接真实作品”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学对接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 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91-02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性和岗位针对性,培养服务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人才服务面向决定高职人才培养离不开校企的紧密合作。构建“共生、共赢、共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和实践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

一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构建背景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是学院主动对接高铁产业,围绕高铁六大核心技术,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专业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调整专业结构,重点建设的专业群,由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桥隧检测与加固工程技术业、工程造价六个专业组成。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现有在校学生2909名,其中,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是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1951年开办,已有63年的办学历史,为铁路系统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是湖南省精品专业、铁道部优秀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

二 “产学对接、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依托南方高铁基地、先科学院、三个校中企、合作企业,创新了“项目导向、角色互动”、“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岗位导向、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产学对接、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项目导向、角色互动”,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角色互动、学生与企业员工角色互动,将专业知识技能教学融入工程实践项目中。

桥隧检测与加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学徒制”。进入先科桥隧学院的学生,除了在校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外,与企业技术骨干签订“师徒协议”,与师傅结对子,利用课余时间跟师傅学习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了解企业文化,在校园内边学习边生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岗位导向、实境育人”,以造价员、招投标员、资料员等岗位为导向,以合作企业、校内实体设计院、教师造价咨询工作室为平台、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以使用与企业一致造价软件为手段,将岗位标准融入教学标准。

三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

1.适应“铁路转型升级、岗位需求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适应普铁向高铁产业转型升级,及专业群对接的工程施工、运营维护、检测加固等岗位的需求变化,根据岗位核心技能的差异性和相通性,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紧跟高铁施工、维护、检测技术升级及岗位细化、迁移的趋势,增设、淘汰专业或专业方向。计划2015年新增高速铁路桥隧工程技术方向和高速铁路精测精调技术专业。

2.互为融通、协同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资源积聚优势,遵循专业群“产学对接、实境育人”的总模式要求,完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导向、角色互动”人才培养模式,订单比例达80%以上,推广桥隧检测与加固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范围,加强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导向、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深入推进“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实习实训对接现场项目、教学环境对接生产实境、学院师生对接企业员工、评价考核对接真实作品”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质量评价标准,优化专业核心模块按照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建立的考核标准,继续推行以真实作品考核、现场操作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与职业技能联系紧密的课程实施“以证代考”,完善顶岗实习环节“校企共同考核”机制。引入麦可思教育评估机构,及时更新ISO9000质量评价体系标准,新增轨道交通协会、建筑协会等三家相关产业的协会机构,推行第三方评价机制。

4.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全面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

继续加强“双证书”培养制度。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铁路局、检测单位协调,实现专业群相近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企业互认、专业互通。引入层次较高的高级桥隧工、线路工取证,鉴定合格,同时获得高铁上岗证。扩大专业群学生“双证书”取证范围。

四 结束语

据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和预测,到2020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80万人,其中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人员就占到70%~80%。我院构建了与高铁产业链对接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形成了“产学对接、实境育人”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平台+专业+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立了“三模块四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教师队伍,使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徐海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20)

[2]孙兵.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纺织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纺织教育,2011(1)

[3]董鸿安.构建职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1(3)

上一篇:开放大学法学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下一篇:应用文格式亟待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