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时间:2022-10-20 04:59:56

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从我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病例数各为100例,护理组患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6min步行试验。结果护理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组患者运动后心率、血压及运动中最高心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与正常水平更接近。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价值;步行试验

老年心血管疾病中,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病,同时也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体力活动受限、运动耐量下降和生活质量下降是其主要特征。6min步行试验是慢性心力衰竭评估运动耐量的方法,而运动耐量的评估又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通过6min步行试验对患者运动耐量进行评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共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为58-78岁,平均年龄为65.3岁。主要疾病有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扩张型心肌病等。病程为9-26年,平均病程为13.5年。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例数均为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采用6min步行试验,试验全过程由1名医师负责,在特定情况下,对患者在6min时间内步行距离进行测量。护理组患者给予6min步行试验的基础上,同时配合护理干预。选择一个通风、安静的大约为30m左右的平坦走廊,画一直线在地面上,在直线上每隔5m的地方做上1个标记,将椅子放在走廊的两头及中间位置,方便患者步行过程中休息。向患者详细讲解试验的方法、目的和意义,告诉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和注意事项。将遥控心电监护仪给患者带好,对患者试验前的心率、心律进行监测,同时对试验前的血压进行测量。由2名护士、1名医师完成试验,医师在开始试验后负责对患者的心率及心律进行监测,同时,对试验过程中患者心率的最高数值进行记录,试验过程中一旦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则应立即停止试验。在走廊的一端,1名护士用秒表计时,并向患者每2min报时1次,将患者的行走距离记录下来,另1名护士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观察,陪同患者行走,并鼓励患者,如发现患者不适,则帮助患者就近休息。结束试验后,再次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将患者送回病房,且将整个试验过程中的数值作好详细记录。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干预、饮食指导、服药指导和感冒预防等,并建立应急预案、掌握注意事项、预防突发事件等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

3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对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是各种功能衰退或心脏病结构损伤心室充盈或射血的结果,其恶化很难被阻止。然而,心衰患者中,一半的患者均可避免再入院。再入院的患者中,大多均因为未提供适当的护理、未选定最佳的治疗方法、未能及时随访、缺乏健康教育等所造成的。再入院也可能是因为患者未控制饮食、未坚持药物治疗、没有能力实施自我护理等造成的。因此,给予患者6min步行试验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本组应用,护理组护理干预后的疗效、心率、血压、运动耐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表明了护理干预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虹.张海泳.沈玉枝.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2-73.

[2]牛家兰.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7):110-111.

[3]陆娟.向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0,13(11):1008-1009.

[4]张玉燕.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2(5):847-848.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刍议 下一篇:苦辣酸甜师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