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频繁微调年

时间:2022-10-20 04:30:39

1月14日,新华社在央行出其不意地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后次日,发表题为“中国货币政策基调不变但极可能较频繁微调”的文章,读来发人深思。

新华社在采访了多位经济学家之后,以确定的语气表示:“今年中国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不会改变,但极可能较频繁进行微调,有关中国货币政策收紧将给全球经济复苏釜底抽薪的担心过度了。”一是基调不变,二是频繁微调,三是担心过度,这三句话既是新华社文章的核心内容,拿来作为给资本市场的忠告,也是恰如其分的。

首先是基调不变。多项指标表明,当前仍然是货币政策最为宽松的时期:2009年11月份流动性指标M2和M1增幅达29.74%和34.63%,均创历史新高;一年期存款利率2.25%,处于历史低位;一年期贷款利率5.31%,也处于历史低位,住房按揭贷款还有优惠……这些指标要变,“极度宽松”要转为“适度宽松”得有一个过程,例如M2和M1,回想2007年9―10月间经济最热、上证指数高达6000点时,这两个指标也不过在18%和22%上下,以后货币政策一再收紧,才回到2008年11月的14.8%和6.8%。

第二是频繁微调。事实上,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所谓“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换一种说法就是增加微调、频繁微调。那么频繁微调又将如何影响资本市场呢?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为了应付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我们都经历过2007-2008年货币政策从宽松,到适度宽松,再到逐步收紧的日子,2007年仅存款准备金率就上调10次,2008年又上调5次,一年半以来几乎是每月一次,从8.5%一直上调到17.5%;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从2.52%上调到4.14%。事实证明,微调开始时对股市还是利多的,因为那时经济正处高增长、低通胀时期,使2007年成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牛市,只是后来出现了严重通胀,宏观调控一再收紧,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才双双硬着落。

第三是担心过度。对频繁微调不必过于担心,且不说在市场经济国家,加息减息调整准备金率之类早已司空见惯,就拿现在的频繁微调同2007-2008年相比,也大不相同:一是那时经济正处过热之中,2007年GDP增速达到峰值13%,而目前中国经济正从谷底回升,并快速复苏;二是2008年正面临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危机到底有多严重谁也难以预料,而现在这一切已基本明朗,在2009年全球经济约下降2.2%之后,今年有望从负增长到正增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时上证指数处于5000-6000点高位,市盈率高达50-60倍,现在则为3000多点,动态市盈率不过22-23倍如果说在时隔一年多后央行首次上调准备金率,曾引发股指百点大跌,以后随着微调越来越频繁,人们也许就不当一回事了。

但话又说回来,上调准备金率,从短期看,毕竞体现了央行对商业银行新年贷款激增的高度警觉。此前有报道称,新年第一周新增贷款竟超6000亿元,银行的贷款冲动由此可见一斑;从中长期看,则预示货币当局对当前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预期的担忧,也表明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大幕已经开启。可以确定的是:今年是(准备金率)上调年、加息年,这对资本充足率已经处于监管边际的上市银行,以及享受信贷特权的国企大盘股来说,颇有点“雪上加霜”的味道。但时资金来源主要不靠银行的中小企业,影响却极其有限。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IPO,且成倍超募的新股、次新股(也包括创业板),资金已经极为充足。这正是周三主板大跌、中小板微跌,到了周四主板仅涨1%多,而中小板又创新高,创业板涨幅更高速5%的内在原因。笔者甚至有一种预感,在频繁调控之年,银行、地产之类的主流板块全年都难有大行情。

上一篇:用易经看市 下一篇:今年经济“高增长+低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