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0 03:30:39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几种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模式,并对这些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高校“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策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必须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增强高校学生体制,同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其是否能够全面发展关系祖国未来的发展。

一、“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教学组织形式一般以早操、课外活动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体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课外活动的开展需要宽阔的场地和大量的体育器材,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容易使教师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之一,十分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三自主-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学生拥有较大的自,可以自主决定课程内容、教师选择、以及上课时间,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可以自由选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可以参加俱乐部活动,通过体育实践,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体育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体现是: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提高体育锻炼质量。同时每位学生都是特殊的主体,其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等各不相同,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般用于沿海地区学校,内地学校使用的并不多,因为自主选择授课时间和授课内容目前无法在内地学校实现。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手段多样,教学内容丰富,而内地学校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资金有限,内在实现这种教学模式还需一段时间。“三自主-俱乐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其符合时展的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模式将为成为21世纪主要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分层次型”体育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是:从客观规律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同时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划分主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能力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改变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方案,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其优势,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加学生成就感,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班集体为主的学习模式,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学生在这个体育课可以接触各种类型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为学生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教师的集中管理提供了可能。这种教学方式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表现为:管理复杂,并且对师资力量和体育投入的要求比较高。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获得专家的广泛好评,同时深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模式必然是未来素质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

四、其他类型体育教学模式

第一,“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是:注重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培训,锻炼学生体制,教学组织形式一般以原教学班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体现在: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发挥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为未来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式死板,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总的来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用时间最久,对我国体育教学体系有着重要影响,在过去的的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仍然在使用,主要是一些教学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第二、“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教学,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足之处在于:分班困难,教学不同步,并且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还是乐于接受的,有些高校已经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第三,“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主,其组织形式是将高校的课程分为三段:一年级开设基础课程,二、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程。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不足之处在于:开设课程多,无法实现重点培养,对教材、体育器材、以及师资力量等要求比较高,这种教学模式效果比较显著,多数学校采取了这种教学模式。21新世纪是传统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期,高校的体育教育不再是仅仅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而是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课程改革以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他们的教学方式由单一走向复合、由片面走向综合,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解黎明.刍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5):13-15.

[2]卢晓文,于可红.学分制管理体制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浙江体育科学,2015,(20):26.

[3]冉建.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36):89-90.

[4]万立江.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体育课程改革成果[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02):78-79.

作者:谭莹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上一篇:行政管理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 下一篇:保障房物业管理的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