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20 03:06:47

小议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文化意识是此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却不能成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文化差异的壁垒没有打通。学生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甚至误解的产生。文化因素在有效交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要加强文化教学,使学生了解一定的英语文化知识。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总结了以下五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一、交流共享法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大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因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抓住恰当的时机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英语中不乏很多名言、谚语、俗语、成语,它们语言精练地道,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很好的获取文化知识的素材。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将准备的语句写在黑板上,并进行简单的介绍;也可利用Daily Report的形式,让学生介绍有关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典故或传说等。

二、阅读积累法

文化知识的了解和积累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帮助学生体会和感悟所读材料中的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阅读积累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和有意识地阅读与文化知识密切相关的读物。例如,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英语文章、英文报刊、原版或改编的英文名著和文学作品等。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而且能够了解某些词汇形成的特定文化背景,了解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例如:“His income comes mainly from shylocking.”如果我们没有读过莎士比亚著名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我们就不知道Shylock是戏剧中一个唯利是图、自私自利、贪婪奸诈的放高利贷者;相反,如果我们平时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就可以理解句中的shylocking的含义是“放高利贷”。

三、课堂融入法

江苏牛津译林版教材不乏很多和文化相关的阅读材料,模块6第3单元Understanding each other,模块9第3单元The meaning of color以及第4单元Behind beliefs,都提供了很好的跨文化交际的话题。因此,教材中的相关资源是导入和学习西方文化,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更要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国情知识,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文化比较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从而达到能够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的目的。

四、视听法

通过视听学英语是颇受高中生青睐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听录音、听英语广播以及观看原版英文电影,向学生介绍和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视听材料中的图片、影像和声音也能生动直观地辅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现在网络的普及更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上网为学生搜集、筛选合适的视听材料。在学生进行欣赏之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激活或者建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政治、历史、文化和习俗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欣赏水平,同时增加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五、课外活动法

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还要指导他们留心和收集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民族特性等方面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这一资源,鼓励学生多与外籍教师沟通交流, 让外籍教师“现身说法”,将自己在中西方两种文化碰撞和交融中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与外籍教师一起策划一些活动,诸如英语角、英语讲座、英语演讲、英语歌唱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渠道了解文化差异。

总之,高中生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英语教师将其落实到平常的教学中,结合一些有利时机,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文化内容的导入,让学生首先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能够自觉地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学习和对比,并发现其异同,形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上一篇:英语歌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下一篇:如何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互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