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实效

时间:2022-10-20 01:57:35

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首要的问题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决思想和观念问题,要注重两个方面:第一、要主动学习和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等生本教育理念,敢于质疑和反思几十年一以贯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树立起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的意识;第二、新旧模式之间是螺旋式上升关系。是传承和相互借鉴关系,而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关系。我们决不能从旧的模式束缚中解放出来,又一头扎进新的模式的桎梏中去。应当认识到:所有的模式、方法,都是我们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选择的途径和工具。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当任何模式的“奴隶”。

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让我们的课从形式上更像洋思、东庐、杜郎口?课改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教学的实效,就是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学会、做对、做好和做快。用郭思乐教授的话说,就是“学习快乐、素质发展、成绩优异”。“学习快乐”不仅把枯燥转化成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学商(越学越想学),缓和教与学的冲突,融洽师生关系。“素质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最主要的素质是愿学乐学。除此之外,“素质”还可以理解为“提高能力的能力”。更重要的意义是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在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下,快乐与素质是无法直接反映的。所谓“成绩优异”就是要经得住考试,因为卷面成绩仍是当今社会和家长评价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重要指标,正所谓“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因此,我们的课如果是以“自学、合作、探究”等生本教育理念作指导的,是瞄准“快乐、素质、成绩”教学目标的,能达到学会、做对、做好和做快效果的,可以是洋思、是杜郎口,也可以什么都不像,都不是,而是我们自己独创的一种模式,那也许是最佳效果。

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为保证课堂教学实效,应当注重哪几方面的问题呢?

一、必须关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任何教学模式方法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达到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学目标占据主导地位,学习形式居于从属地位。应该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去选择学习形式,而不是为表现学习形式而兼顾学习任务。为形式而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快快乐乐,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无几。要克服片面追求教师讲的越少越好、学生展示越多越好、没有展示就不是新课等认识上的偏差。

二、必须关注课程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拓展和提高应当建立在教材的基本内容之上,教材上显现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应当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是“规定动作”。拓展和提高必须以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依托,把课内的基本内容完整扎实地掌握了,再去拓展课外内容的“自选动作”上求创新。否则,拓展提高不仅保证不了效果,还会把教材的基本内容冲击得支离破碎,难以理解和掌握。

三、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不妨培养这样一个思维习惯,一堂课课前和课后,让这样一个念头在我们的脑子里转一圈――“如果中考要考这节课的内容,会出什么样的习题?这道题交给刚下课的学生能有多少学生得满分?有多少学生不得分?”让每节课与中考挂起钩。什么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面对习题会做、做好、做对、做快就是学习效果。当然我们不能指望和苛求一堂课中,知识和能力如何透彻与熟练,但能不能达到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会做的效果,还是应当关注的。

四、必须关注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每个学科都有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比如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能力、人物形象与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能力,等等。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目标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学习形式居于从属地位。

五、树立有效教学行为的意识:当我们在设计一节课时;当我们走趟教室面对全班同学上课时;当我们走出教室结束一节课时。我们要认真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针对教学任务与目标,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的哪些设计、哪些环节、哪些组织形式、哪些教学语言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有效比重能达到多少,说了多少无用话,做了多少无用功。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每天每节课能做这样的反思,我们专业成长的步子就能加快。

六、生本课堂必须加强训练、强化记忆和重视反馈。如果说生本课堂是高效课堂的话,高效课堂并不等于高效的成绩。因为高效课堂仅仅解决了课上学习形式的问题,高估点说是解决了学会的问题。离开了课上课下的适度训练、强化记忆和适时测试反馈,很难达到做对、做好、做快的效果。所以在抓好课堂有效的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必须保证课内课外适度的训练习题量,采取原始的或巧妙的方法加强记忆,同时加强周、章、单元等单位的测试反馈,及时了解教学和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调整和补救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七、慎用“大展示”学习方式。所谓“大展示”,就是指由学生代表所做的面向全班同学的讲解讲述、沟通交流等学习形式。“大展示”占据的课堂比重越大,大部分同学当听众和观众的时间越长,自学和训练的时间就会越少。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自学自练、互学互助、小组互动帮扶为主,多依托小组互学互助的优势,给更多的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只是在有必要、有价值、有难度、需要统一的时候,再安排“大展示”,但不做硬性限时规定。

八、注意“探究”的两个误区。探究是生本课堂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有其它学习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组织学习探究时,注意两个误区。1 无需探究的对象,不要探究。如:概念、文学常识(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再如:非常浅显的内容,稍加思考就能解决的(有两个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 不要做无效甚至无聊的探究。如;知道“树”字的写法是“木+对、权+寸”就行了,不要再做“木+又+寸”等其它辨析了。

总之,我们正走在课改的路上,而且将永远走在这样的路上。因为,课改无止境。我们就处在“发现问题一探讨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再发现问题”这样不断的提高与发展之中,在不断的提高与发展之中。我们工作和专业水平将不断得以促进和成长。

(作者单位 河北武安市实验中学)

上一篇:我用爱心感化孩子的心灵 下一篇:初中班主任要注意艺术处理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