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胎儿引产孕妇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10-20 01:49:50

畸形胎儿引产孕妇的心理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畸形胎儿引产孕妇的心理反应,确认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畸形胎儿引产孕妇的积极意义,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方法 对24例胎儿畸形且实施引产的孕妇进行心理反应分析,且对其心理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护理措施给予及时调整。 结果 患者经心理护理后其焦虑情况及情绪情感均得到良好改善,所有孕妇均成功进行引产治疗,且患者预后良好,均治愈出院。 结论 心理反应分析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对畸形胎儿引产孕妇的引产成功率及良好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畸形胎儿;引产孕妇;心理反应;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19-02

畸形胎儿是指胎儿在孕妇子宫内发生的结构异常现象[1]。导致畸形胎儿的原因很多,主要为遗传、饮食、环境、病毒感染、药物作用以及母婴血型不合等[2]。随着近年来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上对胎儿畸形的诊断率也有显著的提高。本文对本院就诊的24例胎儿畸形进行引产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畸形胎儿引产孕妇的心理反应,确认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畸形胎儿引产孕妇的积极意义,最终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前来就诊的24例(2010年11例,2011年9例,2012年1月至6月4例)胎儿畸形进行引产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年龄20~40岁,平均(30.3±1.4)岁;孕周15~36周,平均(24.8±1.2)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8例。

1.2 诊断方法

采用彩超、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MRI、心脏三节段法超声心动图、胎儿心室内灶状强回声等方法对24例孕妇体内胎儿发育情况进行诊断。

1.3 护理方法

对24例胎儿畸形且实施引产的孕妇进行心理反应分析,以及对患者所表现的心理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满足其各种需求、适当的心理沟通和疏导、引产过程前后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家属对其给予支持等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在进行上述心理护理后的治疗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护理措施给予及时调整。

1.4 疗效判断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对于出现严重畸形的胎儿,临床上主要以对畸形胎儿引产的方式终止妊娠,从而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4]。孕妇体内胎儿一旦确诊为畸形,则对孕妇以及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实施引产的胎儿畸形孕妇易产生负罪感、抱怨、恐惧、焦虑、矛盾、自卑、孤独等心理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到孕妇今后的身心健康[5]。因此,在对畸形胎儿进行引产的孕妇进行护理时,应及时观察孕妇的心理反应,从而针对具体的心理情况进行心理护理措施,提高孕妇引产的安全性以及引产成功率,最终促进孕妇尽快恢复健康[2]。

3.1 畸形胎儿引产孕妇心理反应分析

孕妇得知身体内部胎儿为畸形时,往往不愿相信且多方求证,造成身心疲惫;且在确认事实之后会抱怨命运不公,抱怨自身药物或饮食原因造成胎儿畸形,内心有强烈负罪感;孕妇担心以后再次怀孕也会引起胎儿畸形或担心将来无法怀孕,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孕妇不知如何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无法面对周围亲朋,易造成孤独和自卑心理;孕妇在得知需对胎儿进行引产的初期易出现抵抗情绪,不忍心终止妊娠,但内心明白必须终止妊娠,内心处于矛盾状态。

3.2 具体心理护理措施

孕妇在确诊为畸形胎儿后,及时对患者确认病情,并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包括相关知识以及将要进行的治疗措施。给予患者适时安慰,鼓励患者主动诉说心理感受,发泄心理负面情绪,并给予患者适当的自信心接受以再次妊娠。患者家属以及朋友此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亲朋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及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治疗。以上措施均为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引产,从而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和康复为目的。患者康复出院时,告知患者在日后生活中尤其是再次妊娠时避免接触可引起胎儿畸形的各种因素,做好孕前检查,当再次妊娠后应进行定期产前检查,明确胎儿发育情况,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6]。

综上所述,对畸形胎儿引产孕妇进行心理反应分析以及及时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畸形胎儿的引产成功率,促进孕妇尽快康复,从而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丰绿,谢惠莲,蔡蒸蒸. 中期妊娠引产孕妇心理护[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0):95.

[2] 盖铭英. 高级产科生命支持[M]. 4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25-326.

[3] 张明圆. 精神科评定量表[M]. 2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36.

[4] 黄瑞华,缪佳,史德焕,等. 产后抑郁症5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2):92.

[5] 唐也佩. 共情艺术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5B):67.

[6] 徐小柳. 初孕中期胎儿畸形引产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6):369-370.

(收稿日期:2012-08-13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如何让孩子接纳学习中的枯燥与艰辛 下一篇:改良中药封包袋的研制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