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为啥要“过桥”

时间:2022-10-20 01:42:27

说到过桥米线,想必很多朋友都吃过。若要再追问过桥米线的故乡在哪里、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也许很多朋友就回答不上来了。原来这道美食是源于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过桥米线与爱情之桥

过桥米线的故事就发生在诗画般的蒙自南湖。传说,明末清初,当地一位书生在南湖书斋苦读,妻子每日将三餐送到书斋。日子久了,书生学业大有进步,但身体却日渐消瘦,妻子便想办法为他进补。一日,妻子切好鸡肉片,备好米线,把汤烧开,年幼的儿子顽皮地将肉片放到汤中,妻子一把将肉片捞起,发现肉已经熟了,且味道鲜美,索性把米线、肉片倒入汤罐,提着送往书斋。路途中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南湖的桥上。书生感动地在桥上接过罐,发现汤面被浮油所罩,不见热气,汤罐却灼热烫手,遂给此膳取名为过桥米线。从此,过桥米线的名字不胫而走。

蒙自人天天吃米线

蒙自人至今对过桥米线情有独钟。有句话如此描述蒙自人:“不是在吃米线,就是在去吃米线的路上”。

蒙自的过桥米线味道究竟如何?笔者和普通的蒙自人一样,走进一家米线馆乐膳楼,要了一套蒙自最有特色的“过桥米线”。不一会儿,一碟一碟的菜肴就端上来了,有鸡肉片、猪脊片、猪肝片、鲜鱼片、草芽、豆坨、豌豆尖、鸡蛋、韭菜、葱花、香菜、姜末、地椒、芝麻、辣椒油、胡椒粉等,

还有新鲜的瓣。最重要的大汤碗,直径有30 cm,哪里是碗,分明是盆。大汤碗是特制的青花瓷,仿佛古董一般。

女老板告诉我,过桥米线味道好不好,关键在于这碗里的汤。她都是前一天开始煨汤,加入猪骨、猪肉、鸡鸭等荤料煨煮。火工要考究,先用旺火,将浮沫打净后用中火,再用文火。

大汤碗里上面一层是油脂,正好把沸汤的热气盖住,看似冷汤,实为滚烫。这大大小小的十几盘先放哪些呢?先放生肉片这类不易速熟的食物,再放其他配料,最后放入米线,米线也可以边吃边加。

“过桥”的含义其一是前面所述的南湖桥,其二是吃米线时要把米线碗凑近汤碗,用筷子夹起米线向上提起放入汤内,米线在两碗之间搭起一座不断线的“桥”。可见,过桥米线不但味美,意境更美。

“也能吃吗?”“放心吃,这是蒙自当地可以食用的。”此时再看这大汤碗里,粉白的肉片、金黄的、白嫩的鱼片、碧绿的葱花、红亮的椒油混为一体,五颜六色让人馋涎欲滴。

这哪里是在吃早餐?比正餐还要丰盛,吃下这套过桥米线,我一天都不用吃饭了。

蒙自人一般每天只吃两顿饭,早餐一般都是过桥米线。蒙自米线种类多,一天吃一种的话,能保证一个月不重样,主要配料有鸡肉、猪肉、海鲜、羊肉、牛肉、狗肉、兔肉、驴肉、鸭肉、鸽子肉等。

“东方快餐食品”香飘四海

蒙自是云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的千年古县之一。元明以来,大量中原汉族军民迁移云南,蒙自的米线就是这一时期中原饮食文化与边疆民族饮食文化交融形成的产物。

蒙自人没有独享美味。早在1920年,当地人就在昆明开设了第一家过桥米线馆“仁和园”,从此,过桥米线开始传播到大江南北。改革开放以后,蒙自许多制作过桥米线的世家传人将其发扬光大。1985年,北京也有了过桥米线馆。目前,蒙自有过桥米线馆和固定摊点560家,从业人员2 000多人,有米线作坊20余家,日加工米线10余万公斤。其中以江氏兄弟“桥香园”为代表,成功地树起了“蒙自过桥米线”的品牌,进入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等市场。

蒙自过桥米线已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了“中华名小吃”称号,还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蒙自也被授予“中国过桥米线之乡”,建有过桥米线博物馆。自2009年起,当地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蒙自过桥米线美食文化旅游节”,2 567米的中国最长米线、直径2.2 m的世界上最大锡碗和长3.3 m的锡筷,都被确认为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今,蒙自过桥米线“东方快餐食品”的形象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接受。在美国、法国等国家,都开设了经营过桥米线的店铺。其中,著名的有“华光饭店”、“老赵米线”和“三毛米线”等。

上一篇:上海名店名菜 下一篇:饮食新时尚:素、野、粗、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