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脊柱侧弯,手术风险大吗

时间:2022-10-20 01:32:16

矫正脊柱侧弯,手术风险大吗

医生治疗的原则是尽量不进行截骨矫形手术。如果必须进行该手术,一定要找非常有经验的大夫,手术团队要经常做这种手术,各种设备也要比较完备。

关于脊柱侧弯手术,很多家长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手术风险大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脊柱侧弯手术,怎么算成功。首先是矫正率要比较满意,一般而言,矫正率达到70%~80%即算手术成功。也就是手术后,脊柱上70%~80%的侧弯都被矫正到原来的位置。其次,这样的矫正效果能够长期、甚至终身维持才算成功。如果矫正率不达标或者维持时间不长,术后出现问题,这样就是手术失败。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探讨手术风险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Q:脊柱侧弯手术风险大吗?

脊柱侧弯手术风险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主刀医生的手术经验、技术;第二,手术设备。现在更倾向于依赖设备,减少医生经验、技术的影响。因为手术医生就如运动员一样,状态会有一定波动,而设备基本不会出现波动。

现在降低手术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引进导航设备和神经监护设备。尤其引进导航设备后,在手术中,原来医生要把钉子放到血管密集的地方时,主要依靠经验判断;但现在医生只需要看设备上的屏幕,在屏幕引导下就能把螺钉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手术难度大大降低,不确定性也降低不少,手术风险自然就小了。

另外,手术风险与治疗方式有关。脊柱侧弯手术大体分为截骨手术与不截骨手术。所谓截骨手术就是通过特殊的专用手术工具,将僵硬变形的脊柱骨截断,然后重新对接,完成矫形,这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医生治疗的原则是尽量不进行截骨矫形手术。如果必须进行该手术,一定要找非常有经验的大夫,手术团队要经常做这种手术,各种设备也要比较完备。

Q:截骨手术治疗脊柱侧弯,会伤及脊髓神经吗?会导致孩子瘫痪吗?

截骨手术治疗脊柱侧弯有可能会伤及神经。因为相较于不截骨的手术,截骨手术多了一个手术步骤,就是将神经周围的骨质去掉一圈。这样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与神经有一定的接触,进而损伤神经。

另一方面,截骨手术过程中需要把僵硬变形的脊柱骨截断,然后重新对接。而在对接过程中,两节骨头可能出现错位,一旦错位就会损伤神经。因此,截骨手术可能伤及神经,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瘫痪。

Q:如何预防神经损伤?

截骨手术治疗脊柱侧弯过程中,为了预防神经损伤,常常采用神经监护和唤醒试验等措施。其中,神经监护相当于持续监护感觉神经。正常情况下,神经在显示屏上有一个电流波幅。手术中如果医生碰到神经,显示屏上的波幅会产生刺激信号,提示医生要避开这个位置。另外,医生也可以主动发送一个电信号,例如把电信号从头传到脊柱的肌肉处,如果这条通路顺畅,说明神经没有受到损伤。在脊柱侧弯手术中,有神经监护保驾护航,肯定安全很多。

至于唤醒试验就是让麻醉师减少麻醉剂量,降低麻醉深度,手术中让患者苏醒大约十几秒。这期间让患者活动手脚,如果活动自如说明没有伤及神经。之后麻醉师会加药,让患者再次睡过去。

神经监护和唤醒试验都属于后知后觉的预防方式,只能验证神经是否受损,给手术中的医生一个提示,让医生及时作出调整,但不能完全预防。其实,最佳预防措施仍然是使用手术导航设备。

Q:如果术中伤及神经,还有救吗?

当术中伤及神经时,仍然有一些补救措施。一般手术中会用一些药物,如大剂量的激素冲击进行补救。

术后神经损伤分为完全损伤和不完全损伤。手术后患者有一条腿不能动,但仍有知觉,这种属于不完全损伤。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基本可恢复;但如果患者既不能动也没有知觉,这种往往属于完全神经损伤,最后神经可能恢复不了。

Q:脊柱侧弯手术出血量大吗?会导致大出血吗?

脊柱侧弯手术出血量多少与是否采用截骨手术有关。如果不采用截骨手术,出血量大约为300~400毫升。但现在有自体血回输设备,手术中出的血通过这种设备,有一半都能回输到自己体内,这时就不需要输入其他人的血液。

而如果采用截骨手术,术中出血量大约为800~1000毫升,同时术后为了防止局部组织水肿和出血造成的压迫,通常需要用引流管引流出部分血液,这时往往需要输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有自体血回输设备,即便是截骨手术,出血对于全身的影响也较小。此外,脊柱侧弯手术中大出血的现象已经非常罕见,患者不必担忧。

Q:对于严重的脊柱侧弯,手术治疗对心肺功能有影响吗?

有脊柱侧弯时,患者心肺都会受到压迫。脊柱侧弯矫正后,胸廓的容积增加,不少患者表示,手术后原来憋气、气喘的症状消失了,这些都是心肺功能改善的表现。因此,脊柱侧弯手术后,不会影响心肺功能,反而会让其得到改善。

王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双博士学位:北京大学骨科博士学位,丹麦奥胡斯医科大学脊柱外科博士学位。 擅长脊柱畸形的微创矫正手术, 年完成各类脊柱手术200余例, 其中脊柱畸形手术过百例。

上一篇:体检发现肺部小结节怎么办 下一篇:边境线上的“健康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