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专题备考策略

时间:2022-10-20 01:06:46

河流专题备考策略

要 近几年来,地理高考以河流为载体的试题屡见不鲜。究其根源,在于河流作用举足轻重。人们正想方设法将水患变成水利,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弄清楚河流特征及运动规律,而这些内容就涉及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内容广泛而复杂,为命题者提供了广阔的考查空间。

关键词 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综合治理;流域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1-0109-02

1 专题考点

以河流为线索,综合考查我国或世界典型地区河流的水流特征、水文特征、水资源利用、河流断流、跨流域调水、人类活动与水环境的关系、流域开发、水污染等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考查形式多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备考目标

尽力做到:只要出现关于河流水情、水利与水患为内容的考题,就能轻车熟路,从容应对,用最短的时间得出尽可能完善的答案。

3 备考措施

知识储备熟准全,方法技巧明透练。考点漏点易错点,分类调研预前瞻。思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里及表;知识储备方法技巧探究创新。过程:以河流为线索进行复习时,首先要构建知识网络,通过网络尽可能使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其次要形成分析问题的模式或程序,如水能分析模式、航运分析模式等;再次要善于联想与开拓,做到触类旁通。

3.1 河流特征

1)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的区别与联系。河流水系特征是指集水河道的结构,其与地形关系较为密切。河流水文特征即水情状态是指河水结构、变化等,其与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关系密切。易错点:水系水文易记混,下面口诀能记准:两期两量位能行,干支三流水系定。

2)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形。①上游河段: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河谷如“V”字形,多峡谷、急流与瀑布等。但在山脚往往形成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的山麓冲积扇。②中下游河段:一般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流水堆积地貌,河谷宽、浅,河中多沙洲、江心岛,河口出现三角洲等。关注点:直道水偏因地转,曲流靠向河凹岸。

3)水文特征。河水补给与河流径流的关系(表1)。调研: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

①径流量:主要与流域内的气候有关,降水量、流域面积、干流长度、支流多少都对流量有影响。一般说来,降水量大的地区,河流径流量大;降水量小的地区,河流径流量小。

②水位:主要与降水的季节变化或气温变化有关。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同等条件下,植被覆盖率高的流域的水位变化要小于植被覆盖率低的流域。

③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0 ℃时,有结冰期;若河流同时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也会有凌汛现象。

④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的植被状况有关。流域内植被状况好的河流含沙量较小,反之则较大。此外,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等对河流含沙量也有影响。

3.2 河流的开发与利用

1)航运条件分析与航道开发:影响河流航运的因素有径流量、水位变化、河道特点(深、宽)、通航里程、地势起伏、干支流分布与水系的发达程度、通航季节长短(有无结冰期)、经济腹地的大小及其经济的发达程度、联运条件等。

2)水能资源开发:主要从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河流水量大、落差大的地方,水资源就丰富;反之,则水能资源就贫乏。因此,在从山区进入平原或从高一级阶梯转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方,水能资源大都比较丰富,如刚果河、我国的长江上游、红水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等。

3)水资源的利用:主要用于供水与农业灌溉,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靠修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采取跨流域调水或修引水工程方式。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等,澳大利亚有著名的东水西调工程。

4)河流与产业发展、城市布局:对农业来说,在河流沿岸特别是中下游平原发展农业,可获得稳定而充足的水源;对工业来说,接近河流既有水源和良好的运输条件,还可解决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对城市布局而言,河流的供水、航运和早期的军事防御功能,使得河口、两河交汇处、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成为城市布局的理想区位,河流还为旅游业的发展孕育了瀑布、峡谷等景观。

3.3 河流与流域的治理

1)洪水的成因与治理。①成因。从自然方面看,洪水发生地大多降水量大或降水特别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人为方面看,一是流域内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剧增,导致泥沙在中下游河道和湖泊中淤积,使河道、湖面缩小,泄洪蓄洪能力下降;二是围湖造田或以其他方式挤占分洪、泄洪场所,是蓄洪能力降低。②治理。总原则: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

2)黄河凌汛和断流的成因、治理。

①黄河凌汛的成因与对策: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初冬和初春时节,发生的河段主要是上游的宁夏段、河套段和下游的山东境内。由于黄河流域纬度高,上述河段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上游结冰时间晚于下游或融冰时间早于下游,导致大量浮冰在下游地区聚积,堵塞水流,引起涨水,形成凌汛。治理方法:一是汛期通报,做好预防工作;二是炸掉堵塞的冰坝。

②黄河断流的原因。从自然方面看,是因为黄河流经区域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降水少,流量不大;下游支流少,汇水面积小,加之下游是地上河,河水渗漏严重。从人为方面看,是因为黄河中上游工、农业大量引水;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缺乏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防治措施: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统一管理,协调用水,合理分配用水量;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跨流域调水。

3)河流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关闭治污不达标的工厂,做好污水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合理分配用水量;节水灌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4)河流水利工程建设评价。开发河流主要通过建水库大坝等方式来实现,但建库拦水有利也有弊,必须正确看待。从正面的影响看,可拦蓄洪水、灌溉农田、发展航运等;从负面影响看,会淹没农田,诱发地震,导致水体富英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导致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等。因此,建设水库大坝时,要合理确定坝高和坝址,减少淹没损失;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第三产业,吸纳和安置移民;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人工繁殖,保护洄游生物;营造防护林,保持水土。

参考文献

[1]郎宇,杨光辉.地理教学导入十法[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7).

[2]毛烈娥.有效发挥导入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09(18):56.

上一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原则 下一篇:把握分寸 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