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一边

时间:2022-10-20 01:06:45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

100多年前,绍兴新台门有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很受大人喜欢,人们戏称他为“胡羊尾巴”。可在祖父与父亲面前,“胡羊尾巴”却不大敢活动。他常常对着高高的院墙发愣:为什么属于自己的世界只有一块四角的天空和一个小小的园子呢?七岁时读《鉴略》,这对他而言,简直是一个噩梦。背书时,他觉得脑子里似乎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类的东西夹住。

庆幸的是,他发现了另一个世界。蓝爷爷给他介绍了另一类书籍,例如《花镜》,读此书,使他认识了许多花草,并不由得种植起来:映山红、石竹、万年青、巧角荷花……姹紫嫣红的花草组成了沉闷的大家庭以外的一个热闹的世界。他深深地感觉到创造的满足。

以后,他又购置了《点石斋丛画》《诗画舫》《海仙画谱》等书籍。他把母亲床边的大红皮箱搬出来,将它变成了自己的藏书箱。漆黑的大门和四围的高墙幽禁着他,但他却从书籍里发现和探索着开阔的世界。

现实的挤压使他出走异地,他要去“山”的那一边寻找。

新学校的课程,他丝毫提不起兴致。比起周围的同学,他越来越热心于阅读课外书籍。他愿意像篝火那样,在无遮的天幕下做野性的燃烧,以至于被在本校任教的叔祖周椒生沉着脸训斥:“你这孩子不对了,那样的东西怎么能看的?要知道,那是祸根。”然后,让他抄看参康有为的奏折。他自然不抄也不看,只要有空,照例嚼他的侉饼、花生米和辣椒,看叔祖口中那看不得的《天演论》……

翻过一座座山,他看到了海,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人,就是鲁迅。

如果没有不断追求的勇气,没有“离经叛道”的大量阅读,没有与生活的抗争,就不会有巍峨的“民族魂”。

今天的语文教学,除了教材,就是试卷;除了作业,就是考试。我们的学生能喜欢语文吗?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没有了生活体验的语文教学,必然干涸。

同学们,让我们翻过“一座座山”,去寻找广阔的语文世界吧。

上一篇:修身 修心 修学 下一篇:做一名好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