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交换模式是发展趋势

时间:2022-10-20 01:05:11

平台交换模式是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浙江省疾控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国家传染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信息系统全面应用,先后完成儿童免疫接种系统、慢性病监测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疾控机构协同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并作为疾控业务管理支撑系统在省内推广应用。作为浙江省疾病监测数据交换枢纽的省级疾控数据中心已初具规模,信息化网络的快速、畅通提升了监测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国家疾病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全面应用

2003年SARS爆发后,浙江省各级疾控机构积极开展传染病网络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死因监测等13个专项监测信息系统的应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达到100%的应用普及率。疾病监测网络信息系统覆盖了传染病报告,鼠疫、霍乱、结核病、艾滋病、麻疹、流感、乙脑、流脑等专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职业病、水质、食品污染物、辐射危害因素监测等。系统用户包括各级疾控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

通过疾病监测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监测信息以月报方式进行传递,通过直接接收监测部门的数据报告,使监测数据的收集效率快速提高,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的疾控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和区域,实施网络报告监测数据,为制订相关的政策提供统计数据,为分析研判和政府决策提供大量可靠的监测数据。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科研信息处副处长李莉在接受e医疗采访时表示:“网络直报是特定时期快速掌握疫情信息的产物,这种直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可以监控跨时空的疫情蔓延趋势。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改善获取监测信息的渠道。可以将网络手工报告方式转变成信息自动采集方式,如传染病报告信息源自医生在医院信息系统里的填写。这样既可以避免网络直报环节的重复工作,又可以降低报告信息的出错率和减少漏报。”

浙江省疾控信息系统建设成效显著

在应用国家监测信息系统的同时,根据疾病监测特色和信息化的迫切需求,浙江省持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浙江省免疫规划管理系统、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系统、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指挥系统以及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同管理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李莉介绍,2006年,为加快推进浙江省免疫规划的实施,浙江省建成了浙江省免疫规划管理系统。浙江省约2000个预防接种门诊均统一使用该软件,服务对象覆盖全省所有适龄儿童,实现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接种程序。通过与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等技术的有效融合,从儿童建立接种卡开始后的全程免疫接种程序均在系统中实现,方便接种门诊对服务区域内的接种儿童的管理。该系统提供儿童接种记录、预约接种日期、接种门诊开放时间等多项网络查询信息,方便家长了解儿童的接种过程,减少漏种、迟种的情况发生,加强对儿童计划免疫的全过程管理。

同时,通过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解决了手工方式下在异地接种时接种门诊无法获取儿童接种记录的情况,实现了全省儿童在浙江省境内的任何接种点均可以异地接种,为流动儿童的全程规范的疫苗接种提供了支撑。

李莉介绍说:“疫苗是疾控最重要的物资,它关系到公众免疫接种安全,因此我们正在启用研发的疫苗调拨系统,实现省、市、县疫苗调拨的全过程管理。”

2008年,为推进慢病防制工作的开展,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浙江省慢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快速推进系统应用以扩大慢性病监测的覆盖面,监测范围覆盖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了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出生、死因、伤害等监测数据的网络报告。

该系统提供病例的报告、审核、属地管理、随访、统计分析等功能。据2012年数据统计,系统累计收集糖尿病病例报告123万人、肿瘤病例报告97万人、心脑血管病例90万人、出生登记101万人、死亡报告63万人、伤害病例21万人,大量的慢病监测数据为慢病的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样本,为慢病的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依据,监测数据产出“浙江省人均期望寿命”、“死亡原因顺位”等主要健康指标。且该系统特有的迁入迁出管理,贴合慢病患者的属地管理原则,方便就诊和随访单位追踪患者,及时开展慢病的干预措施,有效地减少慢性病患者的失访,提升监测数据的质量。

2010年,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指挥系统投入使用。综合运用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视频通信技术、数据仓库等技术,提高了各级疾控机构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该系统覆盖了浙江省各级疾控机构,以应急全程决策指挥为核心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层从系统中获取应急机制运行状况、直观的疫情趋势或事件发展态势;察看应急现场实况并指令或指示,展开即时通信等;察看应急启动后的各类控制措施和效果报告等进展信息。以事件处置为中心建立应急处置分级、分类业务信息的载录平台,规范各类事件描述、病例定义、控制措施、个案调查表、分析报告、检验信息、调查报告、总结评估等处置过程信息。以辅助决策为目的建立应急资源中心,汇集各类应急相关信息数据库,包括应急储备物资、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处置方案、传染病历史疫情、突发公共卫生历史事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时数据等,为事件处置决策提供数据辅助。

通过应急机制运作平台,应急组织互相协同、按照预案完成自身职责,加强了浙江省疾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应急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了全省各级疾控机构在应急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中的协同作用。

同年,浙江省疾控机构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使用,该系统是“十一五”期间确立的全省疾控信息化统筹建设的信息系统之一,是为加强全省疾控机构业务管理,加快业务沟通和交流而建立的一套全省业务协同管理信息平台,并在系统中构建了全省疾控组织架构及全员账户基本信息。建立全省疾控机构公文收发、业务资料收集、即时通讯服务等功能,满足各级疾控开展协同工作的需要。

省级疾控数据中心初具规模

浙江省疾控中心承担了省级疾控系统数据中心建设的任务,现有服务器50余台,存储空间达10T,近年来充分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服务器的虚拟化,实现硬件资源按需分配、灵活配置、统一管理,为建立云计算中心奠定基础。在安全防护方面采用多级防火墙、堡垒主机、日志审核等设备,加强网络安全,采用多机负载、线路负载、虚拟化、磁盘阵列等软硬件技术提高数据中心性能。目前数据中心共有7条出口链路,其中互联网3条,出口总带宽210M,能满足全国各地用户的访问需求;专线4条,分别连接省卫生专业网、省卫生厅内网、国家疾控中心数据中心、省档案局数据异地备份中心。依托省卫生专业网、VPN网络与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互联。

开拓疾病监测网络信息系统新模式

李莉谈到:“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作为疾控监测网点的医院纷纷建立了信息系统,传统的疾病监测网络报告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监测信息采集方式,与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使监测网络进一步深入和拓展,确保疾控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

2011年,浙江省作为国家试点省,组织开展公共卫生数据采集交换平台试点项目,组织包含疾控、医疗、社区卫生、区域卫生在内的管理与服务机构,通过网络构建、分级平台部署、业务系统改造、接口调试等技术方案实施,建立了传染病、慢病、死因等报告数据从报告机构到最终的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传输通道。

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交换平台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实时、自动采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信息,达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的效果,使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能很好地利用公共卫生数据开展疾控工作,并当好参谋,通过数据的分析提出公共卫生行动的对策和建议。并且提供了数据异地存放、全网查询的信息共享模式,减少了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报告质量。

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平台三级架构,以标准开放、信息共享的理念设计,为当今区域卫生信息化提供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用建设规范,推进了在区域信息化建设中整合公共卫生应用需求。以分级部署、逐级传输的架构模式,推进了在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设中公共卫生信息与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整合,以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协同。

2013年以来,浙江省继续深化公共卫生三级平台试点工作,李莉说:“现在宁波市鄞州区的传染病数据报告可以真正地做到每天实时传送到国家的系统中。我们也正在将这个成功的模式在其他地方推广。”(注:慢病还未正式启动)在谈到鄞州区的成功时,李莉总结说:“鄞州区有超前的区域平台信息集成意识,区域公共卫生平台上集成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信息,通过平台可以把我们所要的监测数据交换出来。通过平台交换方式采集数据到相应的报告管理系统中去,这是今后基于卫生医疗大数据的疾病监测发展方向。”

正如李莉所说,宁波市鄞州区的这一成果目前正在向浙江省11个市推广,在各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将被纳入到公共卫生数据采集技术方案中统一规划和建设,并为进一步在全国推广积累经验和方法。

李莉:

平台化建设思路为疾控大数据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是从1990年开始在卫生防疫站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负责传染病报告通讯,当时是点对点通讯,没有现在这样的网络直报系统。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位有了局域网,内部管理信息化不断深化,传染病报告转变为网络直报。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全省疾控业务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不断。但是,由于系统建设的高度集中和封闭性,在不同系统之间、不同地域之间也筑起了一道道“信息屏障”,难以满足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调度和利用,也难以适应国家、省、市、县分级管理、区域化管理的疾控业务模式,更无法兼顾各地数据利用需求。在不同架构、不同地域环境下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与整合的问题正越来越受重视。信息共享、数据集成的平台构建成为当前信息化重点工程。目前着重研究数据交换这方面的技术方案,只有搭建平台,打通数据孤岛,才能在平台上“各取所需”,才能真正让疾控业务协同起来,人口健康的大数据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利用。

疾控的监测信息主要来自一线的卫生医疗服务,只有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良好的信息互通,才能获得更多、更真实的大数据。浙江省一直在推动区域平台建设,疾控信息化需要尽早介入到区域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当中去,而不是等待。但是,这需要有共识以及多方的协同努力。

分级建设这个概念在“十一五”期间就提出了三级平台规划,但一直未真正启动。根据国家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将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架构,疾控作为五大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成分数据中心,主要承载疾控业务信息系统的运行以及数据的采集、交换和数据仓库建设。因此,分级建设是加强各级疾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当然,在分级平台建设上,标准先行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统一数据标准,才能做到有效地共享信息。

目前,浙江省承担了国家的数据交换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试点工作,按照方案要求,我们组织了宁波市鄞州区这样一个从国家到省到市到县一条线上的试点工作,并在技术方案上做了相应的部署调试及改造。现在,传染病数据从鄞州区报上来到宁波市再到浙江省再到国家这一条线已经走通了。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研究改进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方案,使之更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上一篇:煤矿机械中铰销结构与方法探究 下一篇:电力企业减少抄核收工作差错的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