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时间:2022-10-20 01:01:55

高质量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教学规范的回归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严格执行规范办学指导方针的指引下,扩宽思路,探寻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依据我们苏北地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苏北地区教育教学特点、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的当务之急。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导学案模式已逐渐成为我们改变地区落后教育方式的一条可探索的道路。

一、什么是导学案

当前,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课堂;二是课堂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必须向学生自主学习要质量。而导学案是将以教师围绕课程标准的教学思路蕴于教学预案中,在教学预案中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合适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里完成对一课内容的预习与领悟。与其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不如将寻求知识突破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探寻方法,领悟自主学习的乐趣。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导学案中“导”与“学”的关系

“导”的功能在于让学生能适时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完成对一课内容的提前预习与领悟。而“学”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课堂教学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究其根本,“导”是为了“学”服务的,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

三、如何设计导学案

我根据所从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实践,大致把导学案设计为五个板块:(1)课程导入;(2)知识网络;(3)学习探究;(4)自我测评;(5)思维拓展。

1.课程导入

精辟活泼的语言总是能激起人们阅读与探索的兴趣,枯燥乏味的话语只能使人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在课程导入的环节中,我们应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枯燥的排比去向学生展示本课的要点和考点,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内容,带着问题去探求要点。

2.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构建基本点在于指导学生完成一课基本内容的阅读,让他们知道课本上的内容哪些需要掌握,哪些需要理解,哪些只是对学习要点起到辅助作用而不需要掌握的。

3.学习探索

没有学生的思考就不可能造就真正的自主学习氛围,但不切实际的思考只能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探索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妨碍学生得出结论。它作为一课的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自我探寻的过程中能体现探寻的成就感。

4.自我测评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自我测试,所设计的题目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对本课知识点的要求。让学生能体会到自己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哪些要点掌握了,哪些要点还需要自己下一定的功夫。

5.思维拓展

知识点的记忆与训练只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第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读中去完善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识记得来的东西只能存在与自己的记忆之中,只有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完美的应用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思维拓展的设计要把握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实践性与适当的深度。

四、在设计导学案中我们应该避免的误区

1.简单的不符责任的知识点简单堆加

一课的知识点有十个,就把从一排到十,一个一个地用简单的文字堆垒起来,却从不讲究知识点设计的艺术性与兴趣性。

2.把导学案变相的转化成一份试卷

舍弃了导学案“导”的功能,也就丧失了导学案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初衷,事倍功半。

3.问题设计趋难化

人的学习状态的调整是由易向难的转化,是具有阶梯性的。清一色的无效思考只能导致学生弃之不顾,用学生的话讲“反正不会,作它何用”。长此以往,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即使容易的问题,也会主动放弃。这样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4.课堂处理简单化

反正学生已经预习过了,知识点也找到了,教师只要把导学案上的相关问题校对答案即可。导学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把握基本的知识点,但要点难点的突破方法,答题的思路,答题的要点准确性还是要求教师能够帮助他们去解决的。一个成功的导学案课堂教学要求的是师生的共同参与,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往陈旧模式下的“一言堂”。

新形势下的教育思路与方法的探索还依靠广大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共同探讨,为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上一篇:音乐复习课里的新体验 下一篇:从杜郎口反观“杜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