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恢复术后肠功能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0 12:45:58

中西医结合恢复术后肠功能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3-0022-01

自2000年以来,我院共开展腹部手术3159例,占住院总手术例数7268例的43%。腹部手术后肠功能回复是外科医生经常遇到的临床问题,直接关系到手术质量、效果,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病员康复等重要问题。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促进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125例,其中男83例,女42例,年龄7~73岁,平均年龄47岁,本组病例中,胆囊切除术后1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6例,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5例,肠扭转复位术后6例,肠粘连松解术后11例,左半结肠切除术后6例,阑尾切除术后58例,子宫全切手术10例。对照组133例(其中男85例,女48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47.5岁。其中胆囊切除术后2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5例,小肠部分切除术后30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3例,肠扭转复位术后9例,肠粘连松解术后6例,阑尾切除术后33例,子宫全切术后12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中药治疗加西医常规处理。中医治则:调理脾胃,清除湿热,宽中行气,消积导滞。方药:小承气汤加减。组成:莱菔子(炒)15g,厚朴12g,木香10g,乌药10g陈皮10g,桃仁10g,赤药10g,当归12g,芒硝10g(冲服)。加减:腹胀轻者去芒硝:腹胀伴肠麻痹者,重用厚朴30g,莱菔子30g,去陈皮加枳壳15g,大黄(后下)15g;热重者黄芩10g,金银花12g;脾虚者加党参12g、白术12g;厌食者加焦建曲12g、焦麦芽15g。各药物宜根据年龄、体质强弱等情况增减用量。给药方法:水煎服1剂/d,2次/d,150 mL/次。一般手术后12小时口服或从胃管中注入。待肠鸣音恢复,有排气排便即减量或停用。西医常规处理: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肥皂水灌肠,必要时给予新斯的明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处理。分别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观察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情况。

3 治疗结果

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情况分别为:

4 讨论

腹部手术,特别是急腹症手术后腹胀和肠麻痹是胃肠功能恢复前的临床现象。由于腹部手术对胃肠的刺激,使胃肠道在术后处于一种保护性抵制状态,致使肠蠕动减弱或停止。自然排气时间一般多在术后48~72h,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慢与患者个体差异、年龄、患病程度、术前术中术后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情况,手术者术中操作等诸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术后腹胀、肠麻痹是湿热瘀滞和毒邪郁结及手术瘀血留滞等原因致肠道气机不利、气血郁闭、上下不通。本组病例以莱菔子宽肠理气,厚朴、木香消痞除满,陈皮理气和胃,桃仁、当归、赤芍通络活血,芒硝软坚消滞,适合于术后中度腹胀伴肠麻痹患者。木香有促进肠蠕动和分泌的作用,木香、厚朴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加上西医常规处理方法,使术后肠功能得以尽早恢复。由此,提高了疗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上一篇: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体会 下一篇:橄榄桥脑小脑萎缩23例临床观察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