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20 12:29:50

陕西省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实证研究

摘要:平均替代率、适度水平是反映养老保险水平的重要指标。2000-2009年度的实证研究表明,陕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两项指标在十年期间逐年下降,特别是平均替代率从2005年开始低于目标替代率。这说明陕西省养老保险的支出水平偏低,政府及学界应该谨慎重视这一现状,通过逐步提高财政支持度、保证制度设定的目标替代率,适度提高养老保险支出水平。

关键词:养老保险 支出水平 实证

一、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情况

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历史原因,大致上分割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大类。鉴于三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相差甚大,本文对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研究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对象。陕西省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实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前,陕西省部分地市养老保险举步维艰。1992年陕西省开始探索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初步实现了缴费办法、统筹项目、基金筹集管理的全省统一。1998年陕西省颁发《陕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标志着陕西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纳入了法制法、制度化轨道,逐步形成了“六个统一”、“五子模式”为特色的省级统筹模式,使其保障作用不断得到加强。截止2009年底,陕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总人数458.9万人,其中在职人员327.9万人,离退休人员131万人;全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5.2亿元,基金支出201.2亿元,基金累计结余165.6亿元;离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1279元;2010年底陕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总人数492万人,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1382元。

二、统计描述与实证研究

1.相关统计描述

我国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始于1997年,加之相关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2000年为起点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描述。

(1)养老保险支出总额、平均养老金收入、社会平均工资

三项指标的统计描述(如表1)。

表1 2000-2009年陕西省养老保险支出总额、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保险金、城镇职工平均工资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养老保险支出额(亿元)

50.5

50.6

64.8

68.5

75.8

83.2

105.8

134.5

170.8

201

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元/月)

506

483

551

609

556

708

771

896

1082

1200a

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元/月)

559

607

698

806

943

1220

1410

1770

2116

2524

资料来源:2001-2010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整理得出。

(2)老年抚养比、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率

老年抚养比即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率一般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计算。考虑到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因此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率的计算以陕西省非农产业生产总值与职工工资总额为依据(如表2)。

表2 2000-2009年陕西省城市人口老年抚养比、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率(%)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老年抚养比

10.2

11.49

15.78

15.20

11.83

12.21

14.18

16.64

13.44

14.36

要素分配率

16.6

17.0

16.9

16.0

14.8

14.3

13.6

14.3

14.1

13.9

资料来源:2001-2010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陕西年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2.实证分析

根据分析,养老保险平均替代率、适度水平分别从制度本身、国民经济体系方面描述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支出水平,并通过综合分析,可评价这一计划的绩效。

(1)平均替代率

根据计算公式,以及表1数据,测算2000-2009年陕西省养老保险平均替代率,从2000-2009年,陕西省的社会养老保险平均替代率整体上逐年持续下降,2000年高达90.52%,2009年为47.75%,十年期间几乎下降了一半,年平均下降5%。2004年、2005年的替代率分别为58.96%、58.03%,基本接近我国统帐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替代率,以此为分水岭,2004年以前养老保险平均替代率高于制度的目标替代率,2005年开始养老保险平均替代率低于制度的目标替代率,并持续下降。应该说,2004年以前平均替代率逐年下降具有合理性,但平均替代率达到目标替代率之后仍然持续降低,显然与制度的设计目标不符。

(2)适度水平

养老保险支出适度水平将养老保险支出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内来考察,相对于替代率,适度水平是测度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外在指标,但这一指标更能反映养老保险支出的本质特征和可持续性要求。根据计算公式,分别测算适度水平的上限水平与下限水平。

适度水平的上限水平由、、的上限水平确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规定,我国的统帐结合的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替代率为58.5%,因此有=0.585。根据穆怀忠教授的测算,老年抚养比的上限值约为30.5%,即=0.305。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率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获得。在C-D函数中,代表产出相对于劳动投入的弹性,因此有==0.75。由此,上0.1338。

根据公式及表2计算下。其中、为当期值,=0.585。如表4所示,2000-2009年十年期间,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的支出水平高于适度水平的下限,但远低于适度水平的上限。相对而言,实际的养老支出水平更接近于适度水平的下限,与下限水平的差距平均为1.27%。2000-2009年平均的实际支出水平为0.0247,这表明,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是处于适度水平区间内的。但应该注意的是,2004年以来,其实际的适度水平是处在下降趋势之中的。

表3 2000-2009年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支出适度水平分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0.1338

0.0280

0.0252

0.0288

0.0265

0.0239

0.0212

0.0223

0.0234

0.0234

0.0246

0.0099

0.0114

0.0156

0.0142

0.0102

0.0102

0.0113

0.0139

0.0111

0.0117

根据以上对评估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指标测算,可作如下分析:

第一,2000-2009年期间,陕西省社会养老保险支出的平均替代率、适度水平指标都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种下降趋势的转折点大体发生在2004-2006年期间,特别是2006年后平均替代率低于目标替代率,说明陕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身的实际运行正在逐渐偏离预期目标,其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偏低。

第二,陕西省养老保险支出的平均替代率在2006年后低于了统帐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替代率,2009年已经低于50%。这反映出2006年以来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制度预期的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在逐年拉大,这必然会加剧退休人员的弱势地位,也不利于收入适度公平的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三,2000-2009年期间的适度水平曲线表明陕西省的养老保险支出水平是处在适度区间内的,养老保险的巨大支出,不至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实际的养老保险支出水平更接近适度区间的下限水平,说明陕西省的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具备一定的提升空间与可能。因此在养老保险基金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养老保险支出水平是必要的。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提高财政支持度,加大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支出的财政投放资金,提高养老保险支出水平,一方面可以逐步提高平均的养老替代率;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宏观层面的分配不公格局。

第二,通过逐步提高劳动要素分配率,适度提高养老保险支出水平,既能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上的可持续性,也有利于政治上、社会上的可持续性。

第三,根据社会、经济、人口等宏观因素的变化,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制度的设计目标、基金的管理运营、养老金的支付等多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5)

[2]穆怀忠.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第1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

[3]张思锋等.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预测,2010(2)

上一篇:如何成功达成交易 下一篇:掌上南京的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