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性之初探

时间:2022-10-20 12:29:31

课堂讨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性之初探

摘 要 课堂讨论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深透理解文本,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课堂讨论是发挥学生自主性,并使其更大程度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但课堂讨论也是把“双刃剑”,运用不好或不会使用,也会带来很多问题。笔者针对课堂讨论在实际课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提高其有效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 课堂;兴趣;讨论

课堂讨论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围绕某一话题或内容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张淑蓉,2006:51)。课堂讨论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有效实施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课堂讨论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课堂中“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几乎成了展示性公开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时间一些低效的、无效的“讨论”充斥课堂,无论从视觉或是听觉的效果去感受,无不给人一种热闹、鲜活的景象,然而却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讨论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如不能体现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收到应有的效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课堂讨论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话题没有必要讨论或讨论意义不大。许多小组讨论的话题偏简单或者与课堂前面部分联系不大,根本没有组织讨论的必要。可有的教师流于形式,滥用、乱用。小组讨论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教学步骤,也不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更不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必须的方式。然而现在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尤其在上公开课时,都必定要采用小组讨论,似乎没有小组讨论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就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特点。

2.学生英语生平参差不齐,参与度不均衡。许多教师在课堂采用小组讨论时,先布置讨论任务,在下完指示后,学生开始讨论,而学生的讨论过程是自由的,教师只能在每组停留很短的时间,因此学生的讨论过程没有教师的监控,因而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并没有用英语进行交际,有的没有讨论给定的话题,有的只听不说,还有的不参与讨论,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因此这样的小组讨论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缺乏信度和效度。

3.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有效评价的“缺席”。通常在小组讨论完后,教师请某几组派一位代表进行讨论结果的呈现。每一位学生呈现完结果后,许多教师只给予 “Good.” 或 “Thank you”等简单的礼仪性的评价,对内容却不进行复述或评论,更不用说引起其他组的提问或讨论了。这样的单一呈现形式往往会导致学生不愿参与,缺乏责任感,他们认为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说就行了,自己就不必做什么了,因此小组讨论最后也就成了少数优秀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了,而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并且很多时候某个小组呈现讨论结果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或者真正听懂呈现的内容,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成果交流也就不存在了。这样的交际犹如一潭死水,没有任何的活力。

二、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

第一,合理分组,精选话题。有效的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学生性别、性格、学习成绩,表达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分组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交际能力等各个因素。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交流,尤其要鼓励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求组员全身心投入和全过程参与。另外,每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每位学生的参与度。此外,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明确任务的分配,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第二,充分讨论,监控协调。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讨论,不能只为了流于形式,在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情绪刚刚活跃时就停止讨论活动。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则以监督者和参与者的身份穿梭在各小组之间,检查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于小组中的“强者”教师要引导其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与同学合作。而对于小组中的“弱者”教师应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和害羞心理,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全体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三,呈现互动,总结评价。小组讨论除了在本小组内给成员提供交流的机会,还在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对于呈现出来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其他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提出问题与建议,这样可以引入竞争或合作,从而更广泛地进行生生交流。此外,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存在差异,因此评价的标准不能是唯一的,而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给予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以促进各类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结语

课堂讨论是把“双刃剑”,利用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利用不好则会出现人浮于事、课堂混乱,最终导致低效课堂,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各位教育同仁,我们准备实施课堂讨论时,一定要慎重。首先想想有没有必要讨论,以及如何实施讨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淑蓉. 试论英语课堂辩论的有效实施[J]. 扬州教育,2006(4).

[3]肖锐.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与探索[J].石油教育. 2005(5).

上一篇:浅谈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