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的路――访山南公路局局长李战英

时间:2022-10-20 12:29:24

山南的路――访山南公路局局长李战英

再没有比李局长更藏族的藏族,然而他递给我的名片上却印的是那么响亮、富于革命意味的名字。他讲一口地道的藏语,也讲一口流利的汉语。看着他那张典型的藏族人的脸,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您的藏名是什么?”

他说:“没有,就是这样叫,也就叫开了。”

他的父亲原是河南人,被风采灼灼的藏家女吸引,就把家安在了,养育了一帮儿女。李局长原在山南地区交通部门的企业做管理,1998年调任地区交通局副局长,负责公路养护和农村公路。我们的正式采访,是在2004年8月22日晚八点以后,在他的办公室进行的。

半个多世纪的公路建设

山南地区位于南部,过去这里根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基本上都是便道或者骡马道。和平解放以后,我们整个地区的通车里程达到5055公里,其中省道667公里,占全部通车里程的13%;县道1700多公里,乡村道路近2700公里。

山南地区下辖12县,85个行政乡,595个行政村,目前还有4个乡、83个行政村不通公路。我们计划“十五”期间把通乡道路尽量解决,至于行政村,就比较困难了。虽然从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从中央到全国各省市都加大了对交通事业的投资和援建力度,但的实际情况很特殊: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使得我们的公路建设势必线长点多;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天然地又增加了公路建、管、养的难度。但是,如果不把公路通到每一个自然村,我们的农牧民就会出行难、子女上学难,增收更难。因此,这些年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我们山南在这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01年到2004年,自治区已经安排了37条农村公路,投资达2亿;另外,咱们地委、行署也很重视,从配套资金,特别是农牧民的义务投劳也相当可观。我们修路实行的是国家投资、地区配套、农牧民投劳这样一个政策。农牧民通过投劳增加了现金收入。

2001-2004年农村公路建设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对农村公路加大了投资力度,自治区交通厅和公路管理局都很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

2001年,我们山南地区建成4条农村公路,总里程96公里,总投资17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48万元,地方自筹832万元。这4条公路当年全部验收合格,其中3条被评为优良工程;2002年,建成农村公路12条,总里程284.99公里,总投资6289.7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114.03万元,地方自筹2175万元,当年建成后全部检验合格,其中5条被评为优良工程;2003年,建成农村公路11条,总里程251公里,总投资5514.1万元,其中国家和地方自筹分别为4294.1万和1120万元,这些公路全部合格,有6条为优良。

2004年上半年,自治区公路管理局气贯长虹山南地区建设的农村公路共有9条,它们是:乃东县结巴乡公路、桑日县白堆乡公路、洛扎县拉郊公路、曲松县朗征寺公路、错那县卡达乡公路、错那县浪坡乡公路和浪卡子县环湖公路,此外还有加查县的一座小桥。总里程334公里,总投资6403万元(含配套资金834.34万元)。上半年已开工建设前面6条农村公路和一座小桥,完成里程145.1公里,总投资3328万元(含配套资金440万元),完成投资1997万元,占总投资的60%。

农牧民的收益

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和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农牧民获得的收益是明显的,因此,凡是公路通达的地方,他们都亲切地称之为“致富路、爱民路、民族团结路”。

首先是通过投劳,使广大农牧民增加了现金收入。2001-2003年,我们将全地区27条农村公路全部建成四级砂石路,安排当地民工2.55万人,占沿线总劳力的65%;雇佣农牧民机械12.6万台班,这样,参劳的农牧民共获得劳务工资3092万元。2004年上半年,雇佣农牧民机械2561亿台班,使用农牧民5.2万个工日,他们又得到134.53万元的劳务工资。

其次,公路建设起步晚,公路建设人才缺乏,农牧民参与公路建设往往只能干一些粗、重、低工资活,比如路基等,对于像桥梁、涵洞这样的精细和高工资活就基本承建不了。为此,地区交通局积极加强对农牧民的职业培训,培养他们的公路建设技能,使他们今后可持续地参与公路建设。2001-2003年,通过举办农牧民施工人员培训班,共培养出农牧民勘测设计人员26人、钢筋工68人、木工64人、泥工100人、石工105人。在200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的6条农村公路中,共培养农牧民施工队伍5支、勘测人员19人、钢筋工25人、水泥工36人、木工45人和石工95人。到今年已经培训7期,200多人了,有一部分还拿了证(资格证书)。通过培训,公路上的那些基本技术要求他都掌握了,就给他3公里4公里,他呢组织老百姓修,把这些老百姓给带起来。讲得文雅点,他们就成了农村公路建设中的技术骨干,或者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承包人。

第三,农村公路的建设,改变了广大农牧民的生存状态。2001-2003年27条农村公路的建设,改写了4个行政村为通公路的历史,改善了5个乡、28个行政村的交通条件,惠及30000多农牧民,解决了他们的出行难、以及由此衍生的看病难、子女上学难、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等问题。解放已经半个世纪了,有些老百姓拉萨都没有去过,就因为路不通,路通了以后,高兴啊,到地区,到拉萨都很方便。今天你们到莎布去了吧?莎布是个行政村,700多人,原来是不通路的,去年路修通后,村里人到地区来参加物资交流会,光是车费,一次就给老百姓节约9000多块钱!老百姓一趟出行就节约9000多块钱的运费,这个概念不得了,这个通达工程。

第四,农村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农牧区农牧产品的商品化,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药材、通讯资源的开发,活跃了各种物资和文化交流。例如加查县神湖公路接头段和延伸段公路修通后,2004年6月3日,加查县举办了首次神湖虫草节,吸引了来自区内外的客商,生意红红火火,当地农牧民从中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县域经济也就相应发展。

第五,农牧民通过参与公路建设,以及公路通车后的一系列商业活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自发地产生了自力更生致富的思想。比如,在2001-2003年农村公路建设中尝到甜头的农牧民,就自发地组织起31个机械队。如今,全地区不仅拖拉机数量增加,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自卸车这些大机械也发展起来了。每个县都有老百姓自己组织起来的施工队,像洛扎、扎玛,曲松等,现在再有工程,都是施工队自带机械。有的人还把项目做到了拉萨和其他地区。

山南的拖拉机

老百姓手扶拖拉机最多的地方就是山南,我们这里可能达到24000多台,光乃东县就有3000多台。

为什么?当然首先是便宜,几年前是3000块,现在是5000块可以买到一台,老百姓承受得了,他要买个大车可能要花五六万块,他买这个手扶拖拉机呢,很便宜;第二是方便,进出农村道路很方便,有些车子开不进去的地方它能进去;然后呢是随时可以用,而且用油很低,消费很低。有了这些便利条件后,大部分人都去买,买手扶拖拉机。现在又改了,改买四轮拖拉机了,那个也就是一万多两万块,这也证明我们老百姓确实是生意经越念越好了,也结结实实富起来了。

说到这里,我想跟你们讲个故事。因为向手扶拖拉机征收养路费而起的故事。

山南的手扶拖拉机太多了,有的车主就把生意做到其它地区去了。比如我们贡嘎县的拖拉机,跑到拉萨去做生意了,拉萨的那些拖拉机就被全部挤掉了。拉萨的收入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收的养路费自然也不一样,比我们高,我们这里一个月只收20块钱,还只收半年。我们的拖拉机车主在拉萨搞经营,拉萨市自然要向他们收取养路费,根据拉萨的市场情况收取,这样就收高了。我们的业主自然不干了,他们问啦:“我们那只收20块,你们为啥收25,30块?”他们还闹到政府,我们只得专门前去协调。

各个地区向车辆收取的养路费是不一样的,由各地区根据情况自行制定。我们山南跟拉萨除收入不一样外,拖拉机的使用情况也不一样。拉萨的老百姓大多不把拖拉机用到农业上,它可能是多种经营,拉石头拉沙子备料等,就纯粹是商业行为了。我们这边,考虑到是农牧区,车主可能要把拖拉机6个月用于农牧业、农牧生产上去,没有用到其它修路、搞多种经营、搞建筑拉石料沙子备料等,其它6个月打工才做这些,而农牧业生产国家规定免税费,所以别的地方一个月收40块的话,我们只收20块,还只收6个月。我们全地区一年收到100万拖拉机养路费,这些当地老百姓的血汗钱,95%返还给各个乡,又投入到当地农村公路的养护上了。另外5%留在我们局里。

刚开始收费的时候,就像贡嘎县农民不愿意向拉萨市交费一样,老百姓意见很大,想得很多,特别是,国家给的优惠政策也多,跟内地比,我们确实是很优惠的。当时宣传工作不到位,老百姓感到很突然,很有意见,还有上访的。后来我们给他们算帐,从我们的生产讲起,讲一年才收一季,虽然这个周期很长,但他们的机械真正投入农业生产的时间并不多,主要还是用在多种经营上了;再有,这些钱收上来后,还是用在农业上,也就是用在他们自己身上了,不是乱花掉了。这样一分析,一解释,大家都觉得合情合理,理解了,也就没有意见了。到拉萨打工的那些车主的工作,也是这样做通工作的。

铁路给山南的好处

我们山南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从整个大交通角度来讲,我们就是一个航空港;再就是离拉萨很近,在拉萨南边,自然条件很好;还有一个是藏族发祥地,大家到都要到山南来。另外很重要的是,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是近些年我们通县油路占全区投入的60%,走到了其它地区的前面,这是我们的优势。

青藏铁路正在修,再有两年左右就通车了,铁路通了以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从物资角度讲,现在汽车的运费比火车便宜。为什么?根据我们的测算,现在汽车大多超载超限,本来是5吨它拉8吨,本来8吨它拉12吨,本来15吨它拉20多吨,这样多拉当然就把运费价格“拉”下来了。另外一个,全国治理超载超限,使我们的运价合理上涨了20%,但根据我们的测算,20%还是不怎么到位的,我们山南地区就应该涨28%到30%的样子,才比较合理和到位。铁路通了,虽然不可能每天一趟或者两趟车子从格尔木发过来,不可能的,这不现实,毕竟人员和物资都是有限的。但是,火车的运力,是汽车无法比的。比如一个月100辆车拉100万吨,而火车可能一趟就把它拉过来了,这对降低我们全自治区,包括我们山南的运费会起很大作用。

第二,人员客流量这部分,现在旅游越来越发展,今后超前发展也主要是看旅游。火车通了,旅游发展了,以前很多坐飞机的就不坐了,飞机票现在是1500,以后可能七八百就到山南到拉萨了。游客坐火车到了拉萨,在拉萨可能呆一两天,也可能四五天,就到山南或日喀则了,不可能这些人全停留在拉萨市,还得分流到各个地区去。那最首选的就是我们山南了,一个是交通便利,一个是最近、方便,当天住也可以不住也可以,所以我们也正在根据2006、2007年,铁路通车后的情况调整我们地区的交通规划,这就是说,铁路通车又促进我们的公路建设,老百姓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了。

配套资金问题

从政府的角度,无论是自治区还是地区来说,对农村公路投入都很大,确确实实给农牧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公路建设中的投资,国家投入这一部分属补贴性质,虽占了大头,却不是工程全额,每个工程都要求地方配套。

配套有两种方式,一是老百姓的投劳。老百姓的投劳,我们要付给他劳务工资,他本来干一天活可以得20块,甚至22、25块,但他们有些人可能只得了10块,12块,15块,他得着了实惠,但应得与实际所得里有个差额,这个差额他就贡献了,这就是老百姓的劳务投入;第二,从地区到县,土地征用费、拆建费全部免除,这些被免除的税费也算是配套资金。

这个配套资金,最好是把它去掉,再不去掉的话,时间长了容易出矛盾和问题。因为的财政很有限,配套资金过大的话,什么都配套的话,一个是叫地方财政吃不消,有些县它刚刚能保证发工资,拿什么钱来配套呢?另一个,给老百姓增加了负担。一方面要给老百姓增收,一方面又要老百姓投入,这个矛盾很大。根据宪法,农牧民义务投入劳务是不能过多的,太多了老百姓就吃亏了。从目前来说,老百姓盼望修路,路通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所以他们不计较,但他们不计较,不等于我们不计较。因此,希望今后能够取消地方配套这块。

上一篇:历史沧桑话雪顿 下一篇:盐井的天主教堂和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