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保护

时间:2022-04-03 10:07:10

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与保护

摘要:城市湿地对于一个城市的景观、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的阐述了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情况,南湖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及对唐山市区的区域气候的调节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湿地;生态;建设;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7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湿地蕴天地之精华,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城市湿地对于一个城市生态功能的调节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成,使唐山城市中央有了一个巨大的城市“绿肺”和“大氧吧”,有效的改善了唐山的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

一、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况

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唐山市南部采沉区,距市中心仅一公里,是国家第二批批准的城市湿地公园之一。2005年被批准为城市湿地公园时占地699公顷,其中水面面积115公顷,近年来随着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在对原有湿地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了治理和建设,公园面积增加到1100公顷,水面面积332公顷。目前公园有植物种类300余种,野生鸟类120余种,成为树木成荫,草坪翠绿,湖水清澈,风光旖旎的集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独具特色景观的城市湿地公园。

二、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历史

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改造前是经过开滦130多年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区,是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城市疮疤和废墟地,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和整体形象,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

三、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

为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市委、市政府把南部采煤下沉区综合治理项目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南部采煤下沉区绿化工程建设指挥部”,提出“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战略方针。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制定了治理方案和总体规划设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以绿色植物为主,营造多种适应不同地段,不同区域,不同地质条件生长的人工植物群落,用植物的生态功能彻底改善下沉区的生态环境。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和改造,昔日荒凉的旷野、墓地、污水沟、垃圾堆都披上了绿装,成为树木成荫、草坪翠绿、湖水清澈的集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

为突出南部采沉区建设的独特性, 2006年底,唐山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建设南部采沉区的决策,随后,清华规划设计院、中规院、德国意夏规划设计集团、美国龙安公司4家国内外顶尖的规划设计公司汇聚唐山,综合确定了南部采沉区的建设规划方案。以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在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休闲等方面的作用。严格遵守国家与湿地有关的法律法规,坚持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与自然性,提出了保护、利用、开发三者并行,探索了采沉区湿地公园的科学发展模式。在保护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基础上,对湿地公园进行提升和扩建,拆除湿地公园周边的违章建筑,对周边的粉煤灰场、煤矸石场进行扩湖改造,对边上的原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绿化,建设成湿地公园的至高点。把湿地公园面积扩到1100公顷,水面面积332公顷。在改造提升南湖湿地公园的基础上,以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中心将南部30平方公里采沉区打造成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2008年3月1日,作为唐山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以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中心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正式开工建设,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工程、垃圾山的封山、绿化、环保处理工程、景观道路的建设工程,公园的景观亮化工程以及为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扩湖、引水工程。经过建设,湿地公园内有“桃花潭”、“龙泉湾”、“青龙泽”、“含烟渡”、“将军淀”等九湖,还有“云凤岛”、“香茗岛”、“锦麟岛”、“邀月岛”、“翔翎岛”五岛以及樱花大道、沉水栏道、凤凰台、白鹭码头、音乐喷泉等120多个景点。

2009年5月1日,以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中心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

以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中心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的开发建设,使唐山城市中央有了一个巨大的城市“绿肺”和“大氧吧”,有效的改善了唐山的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据气象部门测算,2009年唐山市区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比常年降低和升高了3-4摄氏度,降雨量比去年增加了230毫米。极大丰富了我市的动植物品种,野生鸟类由过去的几种增加到120种,植物品种由原来的十几种乡土树种增加到327种,特别是湿地植物、耐贫瘠植物、景观植物在这里和谐共生,呈现了生态园林的勃勃生机,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窗口。

四、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自然的保护及再生

严格按照重要地段不设立开发区、度假区和建设破坏生态项目设施的要求,在湿地内划定西南片区300公顷作为湿地动植物保护区,采取措施保护好动植物生态环境,按自然选择规律,不加人为干扰,进行植物的自然恢复。其他区域采取人工恢复的手段,模拟自然群落,进行植被恢复,保护生态环境,野生物种增加了龙牙草、豆茶决明、鸭拓草、荠菜等,通过委托河北省农业大学和湿地公园联合调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天鹅、黑天鹅经常出现在该湿地。

2、人工增加植被数量,改善生态环境

栽植划分为屏蔽栽植、森林栽植、现有栽植、水边树木栽植、农村景观构成栽植、果树园、吸引鸟类栽植、广场栽植、山地树木栽植、核心设施栽植、水生植物栽植及花草树木栽植,每个栽植区域均按照整体栽植规划的分区规划进行,通过栽植创造出与空间相适应的景观。此外,在现有栽植和果树园部分中,主要发挥现有植被即杂木树林和果树林的作用的栽植,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栖息地,同时通过鸟类捕捉害虫,达到保护植物的目的。

3、湿地公园水质的提升与保护

在充分利用地下水的同时,切断周边污水的排入,将采煤疏矸水引入湿地,并同唐山环城水系贯通以保证湿地水质。同进我们采用机械进行疏浚、喷洒净化剂、种植水生植物三种方法对湖底污泥清除及水质净化。我们根据水生植物自身对有机废物、农药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具有降解作用,去除N、P,通过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和分解达到净化的功能。大量栽植芦苇、凤眼兰、泽泻、千屈菜等水生植物进行净化水体,从而改善了水体富营养化,提升了湿地水质。

(二)生态系统连续性的保护

要保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保持与周边环境的连续性;2、确保生物通道;3、确保透水性,避免人工构造物的覆盖;4、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5、严禁使用农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身保护功能。湿地是陆生、水生的过渡带,水是保持连续性的关键,水生动物、无脊椎动物、昆虫、两栖动物、水禽和哺乳动物等都是遵循连续分布的规律,形成丰富有序的食物链。这些水主要是来自天然的降水、地下渗水、西郊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的中水,以及青龙河和唐河的引水。我们依托唐山东边的唐河与西边的青龙河打造一个57公里的环城水系,水系的水加上南湖湖面的水形成了一个大的水系,并严禁一切对水系造成污染的行为,使国家湿地城市公园保持健康的运行态势,形成连续的、良性的循环系统。

(三)加强监测

通过野外调查、定点监测、取样分析以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点面结合、定期调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对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综合调查,直观、生动、详细、真实地显示了南湖湿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湿地资源的受破坏和威胁情况以及详实的湿地生物资源状况研究,包括湿地植被、湿地重要无脊椎动物、湿地脊椎动物的各类群种类、数量和分布。同时,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通过监测对南湖湿地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提出了城市公园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策,以及湿地生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前景与规划对策。通过现状评价为湿地生态问题的识别、湿地生态保护目标及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加大宣传

湿地保护事业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广大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了解、对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还不是很普遍,湿地保护部门包括从事湿地保护研究的科研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工作,在不断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上下工夫,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湿地保护的事业中来,形成广大的保护湿地的同盟军和统一战线,了解认识湿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由于多种保护措施的实施,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经过近10年的保护、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区域和周边环境,提高了南部采沉区生态治理的整体效果。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召开,湿地公园的景观又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严格依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条例,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并充分利用世园会的契机,把湿地公园建设发展为物种丰富、风光秀丽的集休闲、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独具特色景观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上一篇:探讨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对策 下一篇:探讨仿石涂料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