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成才重视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20 12:22:47

立足成才重视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探究

摘 要:教师要立足学生成才,关心学生成长,从工作实践经验出发,对高三数学复习过程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注意问题;成才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把握重点内容

众所周知,最近几年高考数学的题目越来越新颖,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很多师生就将重点放在了一些难度较高的综合题上,以为多做难题才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就相对薄弱。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很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并没有对公式的推导进行详细分析,导致学生对公式、概念的由来不够了解,或者只讲一两道例题就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来锻炼解题思路。但是其效果是非常不好的,因为很多概念的由来本身就包含了非常重要的解决思路,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将思维逻辑表现出来,没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内涵,只想通过大范围做题理解其中的道理,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大部分的学生都理解不了其中的方法、规律,导致解题思维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甚至在解题的时候死板套用公式,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解题方面的正确率比较低。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重点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其实,近几年来高考数学的考题走向已经表达非常明确:高考前的复习一定要在全面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内容,不能将注意力用在一些并不是本质问题的知识点以及一些难题、怪题上。在高考数学中,考察的主要方面就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在数学试卷中,大半部分内容就是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算能力。但其命题的叙述或选择通常起到诱导作用,在这些地方犯错误的比例很高。因此,教师一定要将基本知识的问题重视起来,加强学生的基本知识训练,否则在考试中就会出现判断失误的问题。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最近几年的高考数学,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更严格了,所以,只有对基础知识掌握非常好的同学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

另外,试卷上的题目数量很大,很多学生会出现答不完卷的现象。影响试卷完成程度的因素有很多,能力的大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熟练,都会对试卷的完成有所影响。综上所述,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提高同落实基础知识一样重要。要重视讲解公式原理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解答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推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让知识网络贯通。

二、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重视课本的教学

高考前的复习工作,虽然在时间的安排上非常紧迫,任务量也非常重,但是绝不能同教材分离。一定要以大纲里的教学重点为主要依据,充分了解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占的比例。目前,高考复习中一个很严重的现象,就是很多学校在复习时脱离了课本中的内容,而是在数量庞大的题海中寻求成绩,想通过做题数量的多少来提高高考的成绩。所以,目前就出现师生淹没在题海中的现象。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以求在考试中得到一个理想的成绩,课本被扔在了一边,似乎变成了一种多余的物品,上述做法的后果就是师生承担了过重的负担。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降低师生高考复习时的压力,命题组在过去几年做了很多引导性的措施,以提高教学的质量。高考中的题目,几乎都同课本息息相关:有的是利用课本中的例题、公式的证明,有的是将课本中的题目进行了组合,还有的是课本中的试题稍作变形。假如说命题组随机从课本中挑出一二道题作为考试题视为猎奇的话,那么很多年的高考中都会出现课本中的题,可见出题人的用心良苦。

通过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能够看出,高考的考试方向已经明确定位在了课本上。只有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才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以课本为主,以教学大纲中的重点为主要复习内容,不要将目光放在一些大多数学生解答困难的题目上。高考前,首轮复习的重点必须要建立在教材上,要讲解公式等知识的发展起源,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知识架构。在适当讲解某些课外难题的同时,要以课本中的例题作为重点。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进行深层次剖析,举一反三地将例题进行拓展,通过引导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对基础知识有一个全方位了解,能够在此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理解问题的综合能力。有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定要重视习题中知识的拓展,通过解决一道习题,拓展为在此基础上提出类似的问题。而这种方式会扩大解题的思路,促进学生养成类比的能力,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考中的试题再次说明: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重点,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最近几年的数学考题不仅和教材的联系越来越多,在解题的思维和方法上也变得十分有讲究。有很多问题的解题技巧性很高,解题的方式也比较灵活。因此,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就要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其他的题目。通常答题的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转化、分类以及类比的思想,而方法可以分为:配方法、反证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以上这些思想以及方法在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中都有涉及。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讲课时的重点,加强对数学思想的培养,同时在考前的复习中,除了总结归纳基础知识以外,对学生的解题能力也要重点把握。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在解题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扩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克服盲目性。在完成解题过程之后,还要重视反思和总结工作,将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另外,考试之前的总体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解题的思路。对于应用题,应该在讲解的过程中细致化,能够渗透到学生复习的每一个细节中去,强化学生的解题意识。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对解答数学题目时的思想过程加以引导,这样做能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明确。只有做好这些工作,学生在考试中才能灵活地对题目进行正确解答。

四、深入分析《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组命题的一个重要参照,而《考试说明》的具体化表现就是考试试题。只有对《考试说明》理解透彻,同时对高考试题进行详细分析,才能有效缩小平时教学与命题者理解《考试说明》的距离,更好地克服自身的盲目。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的时候,才能有说服力。例如,《考试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考试一共分为四个程度,这四个阶段由低至高分别为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但是,怎样区分这四个阶段,在《考试说明》中并没有确切的概念。另外,在《考试说明》中还写道:高中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所说的这些能力,应该怎样具体地进行划分,只有对试题进行更深入研究才能明白。经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对《考试说明》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对近两年的考试题目进行分析是特别重要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研究《考试说明》、分析高考数学题目的时候,不能有“猜题押题”的行为。例如,有一种说法是考试题具有周期性:最近几年高考中涉及了哪些知识点,今年就不会涉及,而在过去没有涉及的今年就会出现。经过统计最近几年考试题目能够看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一定要避免。

总之,教师要立足学生成才,关心学生成长,重视复习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吉林省孤儿学校)

上一篇:生态园里真好玩 下一篇:成才视角下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教学改革探讨